个人介绍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

主讲教师:王云岭

教师团队:共1

  • 王云岭
课程介绍
死亡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多数人不愿意在生活中谈论死亡,思考死亡,而是用日常热闹的生活将死亡问题遮蔽起来,或者存而不论。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了解与死亡相关的医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恰当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意,坦然对待死亡,科学规划人生。
教师团队

王云岭

职称:副教授

单位:山东大学

课程特点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是就其学说作为一种入世哲学而言的。孔子希望每个人都应该致力于当下的俗世生活,让自己得到充分的成长,并尽可能做出卓越的人生功绩。但是死亡是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对死亡存而不论,或者故意遮蔽死亡的存在,人们就会活在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从而失去人生的紧迫感,乃至失去人生的意义感和价值感,那些肆意挥霍人生的人、那些随意戕害他人或者自己生命的人大抵如此。

所以,今天,我们有必要反其道而用之,我们要说“未知死,焉知生?”把死亡拉进我们的人生视野,我们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观念,才能有规划人生和完成当下的紧迫感,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感与价值感,由此,我们才能避免许多的荒唐人生事件。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正是着眼于帮助青年学生规划人生、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而开设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希望青年学生能够树立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中的困难与挫折,并为将来的自我之死与他人之死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懂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养成敬畏生命、无惧死亡的人文精神,进而帮助青年学生规划一个有意义的完满人生。

死亡教育:让我们觉悟人生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考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可以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的问题,加深人们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生不但应该优生、优活,在生命末期还应实现优死。

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做出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让受教育者理解生命的有限性,接纳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第二,要让受教育者发展出一种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第三,要让受教育者树立信仰,让人生有所敬畏。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为论生。

死亡教育的主题就是死亡教育的核心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活在当下,该如何安身立命?

死亡教育首先兴起于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较早受到美国死亡教育发展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死亡教育。而大陆地区的死亡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仍然比较缺乏,正式开设死亡教育课程的学校还比较少。

死亡教育不只是一门学校课程,它应该是社会相关组织或者机构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民众所进行的一种与死亡问题相关的教化或影响活动。死亡教育有偏重于学理的,也有偏重于体验的。死亡教育的开展可以不拘一格。


参考教材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