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思潮与政治

主讲教师:许纪霖

教师团队:共1

  • 许纪霖
在历史的三峡中,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近代中国艰难地度过了一段曲折而多变的历程。在这百年之中,中国的主流思潮发生了数次转向,而这些思潮的转向又一次次地影响到了政治的格局,乃至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本课程将从清朝末期开始,详细讲述近代中国的思潮变迁,分析其对中国的政治与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师团队

许纪霖

职称:教授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部门:历史系

洋务运动——器物上的启蒙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终于认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清朝中较开明的官员开始引进西方军事装备,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同时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以后,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戊戌变法——政制上的启蒙

甲午战争惨败以后,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洋务运动仅将“制器”作为学习的重点是不够的,中国真正要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主要内容为: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变法理论、民主思想得到传播,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新文化运动——伦理上的启蒙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时,大力提倡尊孔读经。1915年9月,陈独秀在其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成果有三:

一、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二、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

三、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