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代徽州文学研究
1.2 总  论

总  论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明代虽然算不上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却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时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作为当时整个思想文化领域人性解放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领域内表现人的自然欲望与丰富感情、反映人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的创作思潮兴盛一时,并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创作思潮明显地背离了中国的文学传统——即强调文学的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内容,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从而使文学向人性指引的方向复归迈进了一大步。毫无疑问,明中叶以后文学领域内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像整个思想文化领域人性解放思潮的出现一样,是与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学领域的曲折反映。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又带有明显的平民性特征,这一点也使它与其他时代的文学创作明显区分开来。但是,由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文学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对明代文学进行地域性的考察,探寻这些地域不同阶段文学的发展背景、轨迹及其与整个明代文学的生成关系,这对于揭示整个明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与特性,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基于上述目的,我们择取了明代徽州地区文学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徽州位于今安徽省的东南部,东邻浙江,西接江西,在地形方面兼有着山之封闭与水之开放的互补性特征。由于历次战乱,特别是“晋、宋两南渡”与黄巢起义期间,大批中原世族迁入徽州,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全息的保留和发展,并孕育出以朱熹学术思想为依归的“新安理学”。这一学派由于统治者的扶植,在元末明初获得了膨胀性的发展,以致当时有人把徽州称为“东南邹鲁”[1]。连明太祖朱元璋也说:“朕惟洙泗集群圣之大成,新安为文公之阙里,先后相望,斯文昌盛。”而到了明中叶以后,这一地区又以经商而闻名于世,当时经营商业的人数在整个徽州府总人口中占十分之七左右,在极盛时甚至还要超过这一比例,以致明末有天下“无徽不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州地区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这种前后巨大差异,使得其文学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并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下面我们便将明代徽州文学发展的历史作一概括性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