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制备技术

樊小义、罗晖、张兰芳、熊出华、钟佩华

目录

  • 1 绪论
    • 1.1 水泥及混凝土的历史与发展
  • 2 石灰
    • 2.1 石灰的生产原料
    • 2.2 石灰的生产
    • 2.3 石灰的消解
    • 2.4 石灰浆体结构的形成
    • 2.5 石灰浆体的硬化
    • 2.6 总结
    • 2.7 章节测验
    • 2.8 拓展知识
  • 3 石膏
    • 3.1 绪论
    • 3.2 石膏的生产原料
    • 3.3 石膏胶凝材料的生产
    • 3.4 建筑石膏
    • 3.5 半水石膏的水化与硬化过程
    • 3.6 石膏硬化浆体的结构与性质
    • 3.7 总结
    • 3.8 章节测验
  • 4 通用硅酸盐水泥
    • 4.1 水泥的发明与工艺流程
    • 4.2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
    • 4.3 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生料配料
    • 4.4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
    • 4.5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制成与标准
    • 4.6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 4.7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能
    • 4.8 总结
    • 4.9 章节测验
  • 5 特性水泥及专用水泥
    • 5.1 绪论
    • 5.2 道路硅酸盐水泥
    • 5.3 快硬早强水泥
    • 5.4 抗硫酸盐水泥
    • 5.5 膨胀和自应力水泥
    • 5.6 中低热水泥
  • 6 镁质胶凝材料
    • 6.1 定义
    • 6.2 生产原料
    • 6.3 镁质胶凝材料的煅烧
    • 6.4 镁质胶凝材料的水化
    • 6.5 镁质胶凝材料的性能
    • 6.6 总结
    • 6.7 章节测试
    • 6.8 拓展知识
  • 7 矿物掺合料
    • 7.1 矿物掺合料的定义、分类
    • 7.2 粉煤灰
    • 7.3 粒化高炉矿渣
    • 7.4 地聚物
    • 7.5 总结
    • 7.6 章节测验
    • 7.7 拓展知识
  • 8 骨料
    • 8.1 骨料的定义、分类、生产
    • 8.2 粒径与级配
    • 8.3 物理性能
    • 8.4 力学性能
    • 8.5 耐久性
    • 8.6 总结
    • 8.7 章节测验
  • 9 外加剂
    • 9.1 外加剂定义及分类
    • 9.2 减水剂
    • 9.3 调凝剂
    • 9.4 引气剂
    • 9.5 膨胀剂
    • 9.6 防冻剂
    • 9.7 阻锈剂及其它
    • 9.8 总结
    • 9.9 章节测验
  • 10 水泥混凝土
    • 10.1 概述
    • 10.2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 10.3 力学性质
    • 10.4 变形性能
    • 10.5 耐久性能
    • 10.6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10.7 总结
    • 10.8 章节测验
    • 10.9 拓展知识
  • 11 混凝土质量评定方法
    • 11.1 混凝土强度的波动规律
    • 11.2 混凝土结构件的强度检验
    • 11.3 拓展知识
  • 12 其它混凝土
    • 12.1 高性能混凝土
    • 12.2 预制混凝土构件
    • 12.3 泡沫混凝土
    • 12.4 自密实混凝土
    • 12.5 喷射混凝土
    • 12.6 超高强混凝土
    • 12.7 拓展知识
  • 13 混凝土的生产
  • 14 混凝土施工
    • 14.1 混凝土的运输
    • 14.2 混凝土的浇筑
    • 14.3 混凝土的养护
    • 14.4 混凝土的振捣
    • 14.5 混凝土现场施工
    • 14.6 拓展知识
拓展知识

Ca(OH)2-based carbon storage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是Chen Li等发表在《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期刊上的论文。

主要研究了基于石灰的CO2储存技术在建筑材料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探讨了使用Ca(OH)2基材料进行CO2储存,并将其应用于建筑材料生产的可行性。论文强调了通过CaO/Ca(OH)2基CO2储存技术生产的建筑材料在减少CO2排放和促进碳负性建筑材料方面的潜力。该g研究为建筑材料领域的CO2捕获和储存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在建筑行业中实施碳减排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使用商品水合石灰(HL)和粉煤灰(FA)作为模型化合物,制备了Ca(OH)2和硅质材料的混合物。

通过湿热养护和CO2固化过程,促进了材料的碳化和火山灰反应。

通过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背散射电子(BSE)成像和汞侵入孔隙度(MIP)等技术,研究了CO2固化和湿热养护过程中的矿物学和微观结构变化。

主要发现:

在Ca(OH)2碳化过程中,通过BSE成像观察到了内外CaCO3形成两种微观结构特征:

1、内部CaCO3形成特征是Ca(OH)2粒子边缘的Ca(OH)2-CaCO3转化。

2、外部CaCO3形成特征是Ca(OH)2的溶解和在毛细孔中的CaCO3沉淀,形成空心微观结构。

湿热养护过程中,Al-tobermorite的形成进一步填充了空心空间,提高了材料的抗压强度。

结论如下:

通过控制碳化和湿热养护方案,可以调整材料的力学和CO2储存性能。

制备的材料能够储存高达16%的CO2(按原始混合物的质量计算)。

论文还讨论了大规模实施的潜在挑战和环境方面的影响,指出使用工业副产品作为CaO/Ca(OH)2的来源,或者采用清洁的CaO生产方法,可以使建筑材料具有负碳或中性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