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新版知识图谱)
陈老师
目录
暂无搜索结果
1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互联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一)
1.2.3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二)&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1.3 互联网的组成
1.3.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一)
1.3.2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二)
1.3.3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一)
1.3.4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二)
1.3.5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三)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一)
1.6.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二)
1.6.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三)
1.6.4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TCP、IP的体系结构
2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引导型传输媒体(一)
2.3.2 引导型传输媒体(二)
2.3.3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一)
2.4.2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二)
2.4.3 波分复用WDM
2.4.4 码分复用CDM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3 数据链路层
3.1 概述
3.2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2.1 数据链路和帧
3.2.2 三个基本问题(一)
3.2.3 三个基本问题(二)
3.2.4 三个基本问题(三)
3.2.5 三个基本问题(四)
3.3 PPP协议的特点&PPP协议帧的格式
3.4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4.1 CSMA/CD协议(一)
3.4.2 CSMA/CD协议(二)
3.4.3 CSMA/CD协议(三)
3.4.4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3.4.5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3.4.6 以太网的MAC层(一)
3.4.7 以太网的MAC层(二)
3.4.8 以太网的MAC层(三)
3.5 扩展的以太网
3.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3.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一)
3.5.3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二)
3.5.4 虚拟局域网&高速以太网
4 网络层
4.1 概述
4.2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3 网际协议IP
4.3.1 虚拟的互联网络
4.3.2 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4.3.3 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一)
4.3.4 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二)
4.3.5 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三)
4.3.6 IP地址与硬件地址(一)
4.3.7 IP地址与硬件地址(二)
4.3.8 地址解析协议ARP(一)
4.3.9 地址解析协议ARP(二)
4.4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4.1 划分子网(一)
4.4.2 划分子网(二)
4.4.3 划分子网(三)
4.4.4 划分子网(四)
4.4.5 使用子网时的分组转发
4.4.6 无分类编址CIDR(一)
4.4.7 无分类编址CIDR(二)
4.4.8 无分类编址CIDR(三)
4.5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4.6 互联网路由选择协议
4.6.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概念
4.6.2 内部网关协议RIP(一)
4.6.3 内部网关协议RIP(二)
4.6.4 内部网关协议OSPF
4.6.5 外部网关协议BGP&路由器的构成
4.7 IPv6
4.8 多播&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5 运输层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4.1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一)
5.4.2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二)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5.6.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5.6.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选择确认SACK
5.7 TCP流量的控制
5.7.1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5.7.2 TCP的传输效率
5.8 TCP的拥塞控制
5.8.1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5.8.2 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6 应用层
6.1 域名系统DNS
6.1.1 域名系统概述&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6.1.2 域名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上一节
下一节
选择班级
确定
取消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