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免疫学概论
    • 1.1 课程电子教材
    • 1.2 第一课时 免疫的概念、功能。
    • 1.3 第二课时 免疫学概述
    • 1.4 第三学时  免疫学的应用
    • 1.5 章节测试
  • 2 第一章 抗原
    • 2.1 第一课时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2.2 第二课时 抗原的分类
    • 2.3 章节测试
  • 3 第二章 抗体
    • 3.1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 3.2 第二课时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3.3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 3.4 第四课时 生物导弹
    • 3.5 章节测试
  • 4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4.1 第一课时 概述
    • 4.2 第二课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
    • 4.3 第三课时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4.4 青春痘的成长日记
    • 4.5 章节测试
  • 5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5.1 第一课时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5.2 章节测试
  • 6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1 第一课时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概述
    • 6.2 第二课时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 6.3 第三课时 HLA与医学实践
    • 6.4 章节测试
  • 7 第六章 免疫系统
    • 7.1 第一课时   固有免疫细胞
    • 7.2 第二课时 淋巴细胞
    • 7.3 章节测试
  • 8 第七章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8.1 第一课时 概述
    • 8.2 第二课时 抗原提呈
    • 8.3 第三课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8.4 第四课时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8.5 人体免疫应答过程--以流感为例
    • 8.6 章节测试
  • 9 第八章 超敏反应
    • 9.1 概述
    • 9.2 第一课时 I型超敏反应
    • 9.3 第二课时 II型超敏反应
    • 9.4 第三课时 III型超敏反应
    • 9.5 第四课时 IV型超敏反应
    • 9.6 章节测试
  • 10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 10.1 第一课时 抗原抗体反应
    • 10.2 第二课时 免疫预防
    • 10.3 章节测试
  • 11 微生物学绪论
    • 11.1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概论
    • 11.2 微生物学发展史
    • 11.3 微生物的世界
    • 11.4 章节测试
  • 12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 12.1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 12.2 第二节 细菌的物理性质
    • 12.3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 12.4 第四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 12.5 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2.6 章节测试
  • 13 第十一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
    • 13.1 第一节 球菌
    • 13.2 第二节 肠道杆菌
    • 13.3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
    • 13.4 第五节 分支杆菌
    • 13.5 第七节·其它重要病原性细菌
    • 13.6 章节测试
  • 14 第十二章 真菌学
    • 14.1 第一节  真菌概论
    • 14.2 第二节 常见致病真菌
    • 14.3 章节测试
  • 15 第十三章  病毒学概论
    • 15.1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 15.1.1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 15.2 第三节 病毒的致病性
    • 15.3 章节测试
  • 16 第十四章 病毒各论
    • 16.1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
    • 16.2 第三节 肝炎病毒
    • 16.3 第四节 反转录病毒
    • 16.4 第五节 其它病毒
    • 16.5 章节测试
  • 17 第十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7.1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7.2 第二节 噬菌体
    • 17.3 第三节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 17.4 章节测试
  • 18 第十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
    • 18.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 18.2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 18.3 章节测试
  • 19 第十七章 消毒与灭菌
    • 19.1 第一节 物理控制方法
    • 19.2 第二节化学法
    • 19.3 章节测试
  • 20 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 20.1 抗生素
    • 20.2 抗菌实验和 药品质量控制
    • 20.3 章节测试
  • 2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 21.1 实验课件
    • 21.2 无菌技术
    • 21.3 玻璃仪器的包扎
    • 21.4 高压锅的使用方法
    • 21.5 细菌的接种培养
    • 21.6 革兰氏染色和显微镜技术
    • 21.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章节测试

  病毒学概论

一、多选题 

[A型题]

1、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d m  B. c m  C. mm  D.μm  E. nm

2、发现病毒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伊凡诺夫斯基  D. 李斯特  E. 郭霍

3、下列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检测病毒蛋白的方法是

A.原位杂交  B. 点杂交  C. Southern Blot   D. Western Blot  E. Northern Blot

4、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蛋白质的功能

  A.抗原性 B. 保护核酸  C. 毒性作用    D.与受体细胞结合   E. 遗传功能

5、可用直接电镜检查法进行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单纯疱疹病毒 B. 麻疹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出血热病毒  E. 巨细胞病毒

6、能使细胞膜发生融合的病毒结构是

A.流感病毒的NA糖蛋白  B. 腺病毒的五邻体

C. 副粘病毒的F糖蛋白D.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VP3抗原 

E. 乙肝病毒的HBsAg

7、下列病毒检测方法中不属于快速诊断的是

 A.电镜检查  B. 检查病毒抗原  C. 核酸杂交技术 

 D. 病毒分离  E.检查病毒抗体

8、下列病毒不能垂直传播的是

   A.巨细胞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风疹病毒 

 D. 呼吸道合胞病毒 E. HIV

9、下列微生物中只含有一种核酸的是

A.白色念珠菌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铜绿假单胞菌 

D. 钩端螺旋体 E. 沙眼衣原体

10、下列病毒中最大的是

A.痘类病毒    B. 流感病毒  C. 疱疹病毒   

 D. 腺病毒   E. 脊髓灰质炎病毒

11 缺损病毒本质上指的是

A.包膜表面刺突缺损  B. 衣壳缺损  C. 病毒酶缺损 

D. 基因组缺损 E. 壳粒缺损

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

A.光镜检测 B. 荧光显微镜检测  C. 电镜检测  

D. 超速离心法  E. 辐射法

13、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 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 吸附、接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 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 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14、病毒的复制方式为

A.二分裂  B. 减数分裂  C. 自我复制 D. 有丝分裂  E. 以上都是

15、下列哪种方法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

A.鸡胚培养    B. 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 器官培养   E. 动物培养

16Hela细胞为传代细胞系,其来源为

A.猴肾    B. 人胚肾     C. 人喉上皮细胞 

D. 人宫颈癌细胞         E. 人胚肺细胞

17、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是

A. 直接杀伤病毒  

B. 直接破坏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 抑制病毒D NA的合成  

D. 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 

E. 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18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的抗病毒机制是

  A.抑制病毒的穿入  B. 抑制病毒的脱壳  

C. 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D. 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E. 抑制逆转录作用

19 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B. 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 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 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 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20、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属于哪种类型的感染

A.急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慢性感染 

D. 潜伏感染  E. 慢发病毒感染

21、下列哪种生物制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A.减毒疫苗  B.灭活疫苗  C. 高效价免疫血清 

D. 亚单位疫苗  E. 基因工程疫苗

22、在组织或尿沉淀细胞核内观察到猫眼状包涵体,有助于诊断的疾病是

A.狂犬病  B. 巨细胞病毒感染   C. 疱疹病毒感染 

D.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    E. 甲肝病毒感染

23、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 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 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 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 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膜成分

24、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HIV、麻疹病毒

C. 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埃可(ECHO)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

E. 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25、关于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s),不正确的是

A. 由于病毒核酸的突变,导致个别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所致

B. 对温度敏感性变异的同时,常伴有毒力降低,故可用于制备减毒活疫苗

C. 可能发生回复其亲代毒力的突变

D. 在高温下可良好生长    E. 常用低温诱导以获得ts

26、病毒在体内传播可通过以下的途径是

A.胎盘或产道传播 B. 沿神经传播  C. 虫媒传播

D. 水平传播    E. 消化道传播

27、组织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细胞支持病毒复制的能力及

A.病毒是否产生毒素       B. 细胞是否处于感受态

C. 组织中易感细胞的数目   D. 病毒的特殊结构

E. 病毒的核酸组成

28、关于包涵体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是病毒导致细胞融合的产物       B. 是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的产物

C. 是病毒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的空斑   D. 是病毒积累过剩的衣壳蛋白

E. 是病毒感染细胞形成的小体

29、有关分离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 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 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瓶中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 运输培养基中含有抗生素

30 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 B.脱壳  C. 扩散  D. 复制  E. 释放

31、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

A.向组织间隙扩散  B. 沿神经扩散  C. 水平传播

D. 细胞与细胞融合 E. 垂直传播

32CP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A. 染色质边移   B. 膜蛋白被病毒编码蛋白取代    C. 细胞变园、脱落  

D. 膜通透性增加   E. 核仁结构发生变化

33 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   B. 红细胞吸附  C. 干扰现象

D. 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 细胞培养液pH改变

34 病毒能抑制宿主细胞mRNA转译是由于

A.病毒合成RNA   B. 病毒诱导干扰素生成  

C. 病毒mRNA转译效力强   D. 病毒使细胞形成新抗原

E. 病毒基因整合入细胞染色体 

35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108个病毒颗粒/ml,而空斑形成试验只能检测出105 pfu/ml,是因为

  A.1000个病毒颗粒中仅有1个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

B. 空斑形成试验所用细胞为非允许细胞

C.在原液中存在几种病毒

D. 此病毒发生基因变异

E. 空斑形成试验不敏感 

36、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 成纤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上皮细胞E. 白细胞 

37、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B. 诱导干扰素产生 

C. 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 中和病毒毒素    E. 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38、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 蚀斑  C.空斑  D. 极体  E. 异染颗粒

39、有关干扰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B.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

C. 干扰素对正常细胞几乎无作用  

D. 干扰素有抗肿瘤细胞分裂作用

E. 使用干扰素无副作用 

40、干扰素主要应用于以下治疗,不正确的是

A.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B. 抗白血病的治疗

C. 抗恶性贫血病的治疗   D. 抗骨髓瘤的治疗

E. 抗黑色素瘤的治疗 

41、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

B. 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

C. 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

D. 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SIgA抗体

E. 减毒活疫苗有活化机体内其他潜伏病毒的可能 

42、有关灭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接种途径为注射  B. 免疫次数多     C. 细胞介导免疫良好

D. 对温度不够敏感   E. 不受其他病毒干扰 

43、不是抗病毒的药物

A. 金刚烷胺    B. 无环鸟苷    C. 叠氮脱氧胸苷 

D. 干扰素      E. 头孢三嗪

4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观点是:

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主要表现为双链DNA和单正链RNA两种基因型

B.病毒的结构蛋白系指病毒的衣壳蛋白和核心内的酶

C.病毒基因组不完整而不能完成复制的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D.病毒复制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结合、脱壳、复制和释放

E.病毒壳粒排列方式包括二十面体和螺旋对称两种类型

45、 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毒主要有:

A.HBV、HIV、 RUV  

B.HBV、HAV、polioV

C.CMV、VZV、HEV  

D.CMV、RUV、ECHO

E.HBV、VZV、HAV

[B 型题]

A.鼻咽拭子B. 粪便  C. 血液  D. 水疱液  E. 脑脊液

1、疑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应采集

2、疑为肠道病毒感染应采集

3、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采集

A.人工主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E. 被动-主动免疫

4、胎儿通过胎盘接受来自母体的抗体称为

5、隐性感染或患传染病后获得免疫力称为

6、接种疫苗和类毒素后获得免疫称为

A.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传播

B.经血液传播

C.粪-口途径传播

D.性接触传播

E.垂直传播

7、汉坦病毒感染致肾出血热综合症的途径是

8、Cox.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

9、HC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

[C型题]

A. 核衣壳  B. 包膜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包膜病毒

2、裸露病毒

3、朊病毒

 [X型题]

1、病毒的致病机制有

  A.杀细胞效应  B. 体液免疫的病理作用  C. 细胞免疫的病理作用 

D. 产生内、外毒素致病   E. 细胞转化

2、病毒的特点是

A.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B.以二分裂方式增殖  

C. 对抗生素不敏感     D. 细胞内寄生    E. DNARNA

3、病毒壳粒排列的对称类型有

A. 螺旋对称      B. 二十面体对称    C. 复合对称 

D. 顶点对称     E. 部分对称

二、名词解释

1、病毒体  

2、类病毒  

3、垂直传播  

4、卫星病毒  

5、包涵体

6、基因工程疫苗 

7、顿挫感染 

8、干扰现象  

9、结构蛋白  

10、TCID50   

11、复制周期  

12、中和抗体

13、细胞凋亡  

14、AZT  

15、潜伏感染

三、问答题

1、请描述病毒的核酸类型和大小。

2、病毒衣壳是如何构成的? 

3、病毒的组成成分对化学制剂敏感吗?

4、简述病毒复制的过程。

5、实验室用什么方法培养病毒?

6、简述干扰素抗病毒机制?

7、检测病毒的实验室方法常用的有哪些?

8、dsDNA为例阐述病毒复制的一般模式。

9、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病毒疫苗类型有哪两种?

10、试述病毒感染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11、举例说明病毒的常见传播方式。

12、试比较干扰素和中和抗体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