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免疫学概论
    • 1.1 课程电子教材
    • 1.2 第一课时 免疫的概念、功能。
    • 1.3 第二课时 免疫学概述
    • 1.4 第三学时  免疫学的应用
    • 1.5 章节测试
  • 2 第一章 抗原
    • 2.1 第一课时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2.2 第二课时 抗原的分类
    • 2.3 章节测试
  • 3 第二章 抗体
    • 3.1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 3.2 第二课时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3.3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 3.4 第四课时 生物导弹
    • 3.5 章节测试
  • 4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4.1 第一课时 概述
    • 4.2 第二课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
    • 4.3 第三课时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4.4 青春痘的成长日记
    • 4.5 章节测试
  • 5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5.1 第一课时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5.2 章节测试
  • 6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1 第一课时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概述
    • 6.2 第二课时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 6.3 第三课时 HLA与医学实践
    • 6.4 章节测试
  • 7 第六章 免疫系统
    • 7.1 第一课时   固有免疫细胞
    • 7.2 第二课时 淋巴细胞
    • 7.3 章节测试
  • 8 第七章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8.1 第一课时 概述
    • 8.2 第二课时 抗原提呈
    • 8.3 第三课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8.4 第四课时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8.5 人体免疫应答过程--以流感为例
    • 8.6 章节测试
  • 9 第八章 超敏反应
    • 9.1 概述
    • 9.2 第一课时 I型超敏反应
    • 9.3 第二课时 II型超敏反应
    • 9.4 第三课时 III型超敏反应
    • 9.5 第四课时 IV型超敏反应
    • 9.6 章节测试
  • 10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 10.1 第一课时 抗原抗体反应
    • 10.2 第二课时 免疫预防
    • 10.3 章节测试
  • 11 微生物学绪论
    • 11.1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概论
    • 11.2 微生物学发展史
    • 11.3 微生物的世界
    • 11.4 章节测试
  • 12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 12.1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 12.2 第二节 细菌的物理性质
    • 12.3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 12.4 第四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 12.5 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2.6 章节测试
  • 13 第十一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
    • 13.1 第一节 球菌
    • 13.2 第二节 肠道杆菌
    • 13.3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
    • 13.4 第五节 分支杆菌
    • 13.5 第七节·其它重要病原性细菌
    • 13.6 章节测试
  • 14 第十二章 真菌学
    • 14.1 第一节  真菌概论
    • 14.2 第二节 常见致病真菌
    • 14.3 章节测试
  • 15 第十三章  病毒学概论
    • 15.1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 15.1.1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
    • 15.2 第三节 病毒的致病性
    • 15.3 章节测试
  • 16 第十四章 病毒各论
    • 16.1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
    • 16.2 第三节 肝炎病毒
    • 16.3 第四节 反转录病毒
    • 16.4 第五节 其它病毒
    • 16.5 章节测试
  • 17 第十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7.1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7.2 第二节 噬菌体
    • 17.3 第三节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 17.4 章节测试
  • 18 第十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
    • 18.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 18.2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 18.3 章节测试
  • 19 第十七章 消毒与灭菌
    • 19.1 第一节 物理控制方法
    • 19.2 第二节化学法
    • 19.3 章节测试
  • 20 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 20.1 抗生素
    • 20.2 抗菌实验和 药品质量控制
    • 20.3 章节测试
  • 2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 21.1 实验课件
    • 21.2 无菌技术
    • 21.3 玻璃仪器的包扎
    • 21.4 高压锅的使用方法
    • 21.5 细菌的接种培养
    • 21.6 革兰氏染色和显微镜技术
    • 21.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2.3 抗体的种类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1.IgG

        血清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占血清总Ig的80%;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亲和力高,在机体分布广泛;分为4个亚类:IgG1、2、3、4,其中IgG1、3、4能够穿过胎盘;IgG1、3可有效地激活补体、介导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

 2.IgM

        膜结合形式为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主要构成成分,分泌型以五聚体形式存在;为天然血型抗体;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

 3.IgA

        分为两型:血清型为单体,分泌型为二聚体,主要参与粘膜局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IgD

        膜结合形式的IgD(mIgD)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活化后或形成记忆B细胞后mIgD会逐渐消失。

 5.IgE

        血清中含量最少免疫球蛋白;具有强亲细胞性,称为“亲细胞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相关。

 

五、人工制备抗体

1.多克隆抗体

一个抗原决定基刺激一个B细胞克隆活化增殖,产生一种特异性的针对该抗原决定基的抗体。大多数抗原分子具有多个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特异性不同的抗体的混合,因此称为多克隆抗体。

存在的问题:制备多克隆抗体,抗原来源要廉价、易获取,纯度要求高;产生抗体的质量不易控制;特异性不高,易出现交叉反应。

2.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骨髓瘤细胞可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免疫的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体外无限增殖。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就可按人类意愿产生大量均一的单抗。

优点:特异性强、纯度高、效价高、少或无交叉反应。

3.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又称重组抗体,其原理为:借助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重新组装成新型抗体分子。如嵌合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生物导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