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导读
    • 1.1 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导读(一)
    • 1.2 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导读(二)
  • 2 诗学的定义及其生成的文化背景
    • 2.1 诗学的定义及其生成的文化背景(一)
    • 2.2 诗学的定义及其生成的文化背景(二)
    • 2.3 诗学的定义及其生成的文化背景(三)
  • 3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
    • 3.1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一)
    • 3.2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二)
    • 3.3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三)
    • 3.4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四)
    • 3.5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五)
    • 3.6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六)
    • 3.7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七)
    • 3.8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八)
    • 3.9 诗学与艺术、哲学的逻辑关系(九)
  • 4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
    • 4.1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一)
    • 4.2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二)
    • 4.3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三)
    • 4.4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四)
    • 4.5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五)
    • 4.6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六)
    • 4.7 诗学文化传统中的二重精神原型(七)
  • 5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
    • 5.1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一)
    • 5.2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二)
    • 5.3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三)
    • 5.4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四)
    • 5.5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五)
    • 5.6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六)
    • 5.7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七)
    • 5.8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八)
    • 5.9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九)
    • 5.10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十)
  • 6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
    • 6.1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一)
    • 6.2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二)
    • 6.3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三)
    • 6.4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四)
    • 6.5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五)
    • 6.6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六)
    • 6.7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七)
    • 6.8 儒家诗学主体生存的渴望:语言家园的建构(八)
  • 7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
    • 7.1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一)
    • 7.2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二)
    • 7.3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三)
    • 7.4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四)
    • 7.5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五)
    • 7.6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六)
    • 7.7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七)
    • 7.8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八)
    • 7.9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九)
    • 7.10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十)
    • 7.11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十一)
    • 7.12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十二)
    • 7.13 “经”的本体论释义与儒家诗学的终极范畴(十三)
  • 8 儒家诗学崇尚的“立言”与经典文本的建构
    • 8.1 儒家诗学崇尚的“立言”与经典文本的建构
  • 9 阅读
    • 9.1 阅读
  • 10 问卷调查
    • 10.1 问卷调查
什么是诗学理论追问的本体(一)
  • 1 学习目标
  • 2 视频
  • 3 章节测验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列举中西方文明中关于本体的描述。

2、简述人对于“两个世界”的认识。

3、本体、现象和艺术的关系以及其对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