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

超级管理员

目录

  • 1 新人报道
    • 1.1 安装学习通
    • 1.2 注册登录学习通
    • 1.3 课程考核成绩说明
    • 1.4 复习植物形态学知识
  • 2 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及学习方法--绪论
    • 2.1 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2.2 园林树木种质资源
    • 2.3 园林树木的观赏性
    • 2.4 课程定位、学习方法和发展
    • 2.5 思考题
  • 3 园林树木识别基础--园林树木的分类
    • 3.1 园林树木学的分类方法
    • 3.2 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依据
    • 3.3 植物分类检索表
    • 3.4 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和环境因子的分类
    • 3.5 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的分类
    • 3.6 思考题
  • 4 园林树木生长的动态--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 4.1 树木的生命周期和年周期
    • 4.2 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 4.3 树木的整体性及其生理特点
    • 4.4 思考题
  • 5 园林树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 5.1 环境因子对树木的作用
    • 5.2 温度因子
    • 5.3 水分因子
    • 5.4 光因子
    • 5.5 土壤因子
    • 5.6 空气因子
    • 5.7 风因子
    • 5.8 树种分布区及中国树种分布概况
    • 5.9 城市环境特点
    • 5.10 复习思考题
  • 6 园林树木群体的演变--园林树木的群体变化规律
    • 6.1 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
    • 6.2 植物群体的组成结构
    • 6.3 群体的动态
    • 6.4 复习思考题
  • 7 环境的美化--园林树木对环境的保护、改善和美化作用
    • 7.1 园林树木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 7.2 园林树木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 7.3 复习思考题
  • 8 城市苗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 8.1 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的意义
    • 8.2 园林树种的规划
    • 8.3 复习思考题
  • 9 各种用途树木的选择及养护
    • 9.1 行道树
    • 9.2 园路树
    • 9.3 庭荫树
    • 9.4 园景树
    • 9.5 风景林
    • 9.6 树林
    • 9.7 防护林
      • 9.7.1 水源涵养林
      • 9.7.2 水土保持林
      • 9.7.3 防风固沙林
      • 9.7.4 农田牧场防护林
      • 9.7.5 护路林
      • 9.7.6 护岸林
    • 9.8 水边绿化
    • 9.9 绿篱及绿雕
    • 9.10 地被植物
    • 9.11 基础种植
    • 9.12 垂直绿化
    • 9.13 植物专类园
    • 9.14 特殊环境绿化
    • 9.15 盆栽及盆景
      • 9.15.1 盆栽
      • 9.15.2 盆景
  • 10 裸子植物门
    • 10.1 一  苏铁科
    • 10.2 二 泽米秕铁科
    • 10.3 三 银杏科
    • 10.4 四  南洋杉科
    • 10.5 五 松科
      • 10.5.1 松科(一) 冷杉、油杉和黄杉属
      • 10.5.2 松科(二) 铁杉、银杉、云杉和落叶松属
      • 10.5.3 松科(三)  落叶松属和雪松属
      • 10.5.4 松科(四)  松属
    • 10.6 六 杉科
      • 10.6.1 杉科(一) 柳杉属等
      • 10.6.2 杉科(二) 北美红杉等
    • 10.7 七 柏科
      • 10.7.1 柏科(一) 柏木属等
      • 10.7.2 柏科(二) 福建柏属等
    • 10.8 八 罗汉松
    • 10.9 九 三尖杉科
    • 10.10 十 红豆杉科
  • 11 被子植物门
    • 11.1 (一) 双子叶植物纲
    • 11.2 Ⅰ木兰亚纲
      • 11.2.1 十一    木兰科
        • 11.2.1.1 木兰科(一)  木兰属
        • 11.2.1.2 木兰科(二) 木莲属
        • 11.2.1.3 木兰科(三) 含笑属
        • 11.2.1.4 木兰科(四) 观光木、 鹅掌楸和拟单性木兰属
      • 11.2.2 十二    番荔枝科
      • 11.2.3 十三    蜡梅科
      • 11.2.4 十四    樟科
        • 11.2.4.1 樟科(一)  樟属和檫木属
        • 11.2.4.2 樟科(二) 楠木属等
      • 11.2.5 十五    八角科
      • 11.2.6 十六    五味子科
      • 11.2.7 十七    毛茛科
      • 11.2.8 十八    小檗科
      • 11.2.9 十九    大血藤科
      • 11.2.10 二十    木通科
    • 11.3 Ⅱ金缕梅亚纲
      • 11.3.1 二十一    连香树科
      • 11.3.2 二十二    悬铃木科
      • 11.3.3 二十三    金缕梅科
        • 11.3.3.1 金缕梅科(一)
        • 11.3.3.2 金缕梅科(二)
      • 11.3.4 二十四    虎皮楠科
      • 11.3.5 二十五    杜仲科
      • 11.3.6 二十六    榆科
      • 11.3.7 二十七    桑科
        • 11.3.7.1 桑科(一)
        • 11.3.7.2 桑科(二)
      • 11.3.8 二十八    胡桃科
      • 11.3.9 二十九    杨梅科
      • 11.3.10 三十    山毛榉树
        • 11.3.10.1 山毛榉科(一)
        • 11.3.10.2 山毛榉科(二)
      • 11.3.11 三十一    桦木科
      • 11.3.12 三十二    木麻黄科
    • 11.4 Ⅲ 石竹亚纲
      • 11.4.1 三十三    紫茉莉科
    • 11.5 IV 五桠果亚纲
      • 11.5.1 三十四    五桠果科
      • 11.5.2 三十五    芍药科
      • 11.5.3 三十六    山茶科
      • 11.5.4 三十七    猕猴桃科
      • 11.5.5 三十八    藤黄科
      • 11.5.6 三十九    杜英科
      • 11.5.7 四十    椴树科
      • 11.5.8 四十一    梧桐科
      • 11.5.9 四十二    木棉科
      • 11.5.10 四十三 锦葵科
        • 11.5.10.1 I 木槿属
        • 11.5.10.2 II   悬铃花属和苘麻属
      • 11.5.11 四十四    大风子科
      • 11.5.12 四十五    柽柳科
      • 11.5.13 四十六    番木瓜科
      • 11.5.14 四十七    杨柳科
        • 11.5.14.1 杨属
        • 11.5.14.2 柳属
      • 11.5.15 四十八    白花菜科
      • 11.5.16 四十九    杜鹃花科
        • 11.5.16.1 杜鹃花属
        • 11.5.16.2 马醉木属和越橘属
      • 11.5.17 五十    山榄科
      • 11.5.18 五十一 柿树科
      • 11.5.19 五十二    野茉莉科
      • 11.5.20 五十三 山矾科
      • 11.5.21 五十四    紫金牛科
    • 11.6 Ⅴ 蔷薇亚纲
      • 11.6.1 五十五    海桐花科
      • 11.6.2 五十六    八仙花科
      • 11.6.3 五十七    蔷薇科
        • 11.6.3.1 (I) 绣线菊亚科
        • 11.6.3.2 (Ⅱ)苹果亚科
          • 11.6.3.2.1 苹果亚科I 栒子属等
          • 11.6.3.2.2 苹果亚科II 枇杷属等
          • 11.6.3.2.3 苹果亚科III  苹果属等
        • 11.6.3.3 (Ⅲ)蔷薇亚科
        • 11.6.3.4 (IV) 李亚科
          • 11.6.3.4.1 李亚科 I  桃属
          • 11.6.3.4.2 李亚科 II  杏属和李属
          • 11.6.3.4.3 李亚科 III  樱属等
      • 11.6.4 五十八    含羞草科
      • 11.6.5 五十九    苏木科
        • 11.6.5.1 苏木科I  肥皂荚属等
        • 11.6.5.2 苏木科II   老虎刺属等
        • 11.6.5.3 苏木科 III  决明属等
      • 11.6.6 六十    蝶形花科
        • 11.6.6.1 蝶形花科 I  红豆属等
        • 11.6.6.2 蝶形花科II  鱼鳔槐属等
        • 11.6.6.3 蝶形花科III  胡枝子属等
      • 11.6.7 六十一    胡颓子
      • 11.6.8 六十二    千屈菜科
      • 11.6.9 六十三    瑞香科
      • 11.6.10 六十四    桃金娘科
        • 11.6.10.1 桃金娘科I  桉属等
        • 11.6.10.2 桃金娘科II  番樱桃属等
      • 11.6.11 六十五    石榴科
      • 11.6.12 六十六    野牡丹科
      • 11.6.13 六十七    使君子科
      • 11.6.14 六十八    八角枫科
      • 11.6.15 六十九 珙桐科(蓝果树科)
      • 11.6.16 七十    山茱萸科
        • 11.6.16.1 山茱萸科 I   梾木属等
        • 11.6.16.2 山茱萸科 II  四照花属等
      • 11.6.17 七十一    卫矛科
      • 11.6.18 七十二    冬青科
      • 11.6.19 七十三    黄杨科
      • 11.6.20 七十四    大戟科
        • 11.6.20.1 大戟科I
        • 11.6.20.2 大戟科II  变叶木属等
      • 11.6.21 七十五    鼠李科
      • 11.6.22 七十六    葡萄科
      • 11.6.23 七十七    省沽油科
      • 11.6.24 七十八    伯乐树科
      • 11.6.25 七十九    无患子科
      • 11.6.26 八十    七叶树科
      • 11.6.27 八十一    槭树科
      • 11.6.28 八十二    漆树科
      • 11.6.29 八十三    苦木科
      • 11.6.30 八十四  楝科
      • 11.6.31 八十五    芸香科
      • 11.6.32 八十六    五加科
    • 11.7 Ⅵ 菊亚纲
      • 11.7.1 八十七  马钱科
      • 11.7.2 八十八    夹竹桃科
        • 11.7.2.1 夹竹桃科 I  络石属等
        • 11.7.2.2 夹竹桃科 II  蔓长春花属等
      • 11.7.3 八十九    茄科
      • 11.7.4 九十    紫草科
      • 11.7.5 九十一    马鞭草科
      • 11.7.6 九十二    醉鱼草科
      • 11.7.7 九十三    木犀科
        • 11.7.7.1 木犀科I
        • 11.7.7.2 木犀科II  丁香、木犀属
        • 11.7.7.3 木犀科  III  女贞属
        • 11.7.7.4 木犀科IV  素馨属
      • 11.7.8 九十四    玄参科
      • 11.7.9 九十五   爵床科
      • 11.7.10 九十六    紫葳科
        • 11.7.10.1 紫葳科I   梓属等
        • 11.7.10.2 紫葳科II   炮仗藤属等
        • 11.7.10.3 紫葳科III 蒜香藤属等
        • 11.7.10.4 紫葳科IV  蓝花楹属等
      • 11.7.11 九十七    茜草科
        • 11.7.11.1 茜草科I  水团花属等
        • 11.7.11.2 茜草科II   栀子属等
      • 11.7.12 九十八    忍冬科
        • 11.7.12.1 忍冬科I  接骨木属等
        • 11.7.12.2 忍冬科II 荚蒾属
        • 11.7.12.3 忍冬科III  忍冬属等
        • 11.7.12.4 忍冬科IV   六道木属等
    • 11.8 (二) 单子叶植物纲
      • 11.8.1 九十九    棕榈科
        • 11.8.1.1 棕榈科I 刺葵属等
        • 11.8.1.2 棕榈科II  蒲葵属等
        • 11.8.1.3 棕榈科III  散尾葵属等
        • 11.8.1.4 棕榈科IV 椰子属等
      • 11.8.2 一百 露兜树科
      • 11.8.3 一百零一       禾本科竹亚科
        • 11.8.3.1 竹亚科 I  簕竹属
        • 11.8.3.2 竹亚科 II  刚竹属
        • 11.8.3.3 竹亚科 III  鹅毛竹属等
        • 11.8.3.4 竹亚科IV 赤竹属
      • 11.8.4 一百零二    百合科
一  苏铁科
  • 1 视频
  • 2 课件
  • 3 延伸
  • 4 图库
  • 5 测试

苏铁科Cycadaceae

常绿乔木,单生或丛生,一回羽状复叶,雌花雄花均着生于干顶,雌雄异株,高可达三公尺叶生于顶部,向四方开展,叶暗绿色,有光泽,硬质,先端尖,雄花顶生,成圆锥形,雌花半球状,头状花序。叶痕螺蜁状排列,像盔甲包围树干,耐火性强,小叶横剖面反卷。种子扁平到卵形,外种皮朱红色。一般用作观赏。

     10属,11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110种。

科识别特征:常绿木本棕榈状,树干直立不分枝。叶片螺旋生干顶,羽状深裂柄宿存。雌雄异株花单性,大小孢子叶不同。种子无被核果状,种皮三层多胚乳。

 

(苏铁属  Cycas L.

主干柱状。营养叶羽状,羽状裂片(羽片)坚硬革质,中脉显著。花序球形状,单生茎顶;雄球花序的小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小孢子叶扁平鳞片状或盾状;雌球花序的大孢子叶呈扁平状,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上部羽状分裂,在中下部的两侧各生1个或24个裸露的直生胚珠。本属约17种,分布于亚、非、澳及中国南部地区,中国有14种。园林中常见栽培的1种。常用作园景树、盆景等用。干髓含淀粉,可供食用,种子及叶药用。

 分种检索表

1 叶的羽状裂片不再分裂

    2叶脉两面或只有一面显著隆起,叶脉上面的中央无凹槽……1 苏铁  C. revoluta

   2叶脉两面显著隆起,上面叶脉中央常有一条凹槽…………2 篦齿苏铁 C.peectinata

1 叶呈二叉状二回羽状深裂,叶部的羽状裂片宽2~62.5厘米…………3叉叶苏铁C.micholitzii

 

苏铁 Cycasrevoluta Thunb

【别名】凤尾蕉、避火蕉、凤尾松、铁树

【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小乔木,高可达5米。茎干园柱状,不分枝。茎部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并呈鳞片状。叶螺旋状排列,从茎顶部生出,有营养叶和鳞叶2种;营养叶羽状,大型;鳞叶短而小。小叶线形,初生时内卷,后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边缘显著向下反卷,厚革质,坚硬,有光泽,先端锐尖,叶背密生锈色绒毛,基部小叶成刺状。雌雄异株,68月开花,雄球花圆柱形,黄色,密被黄褐色绒毛,直立于茎顶;雌球花扁球形,上部羽状分裂,其下方两侧着生有24个裸露的胚球。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南部10年年以上树木几乎每年开花结实。种子10月成熟,种子大,卵形而稍扁,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0℃即受冻);喜排水良好、通气好的土壤,忌盐碱化和粘质土;不耐水湿。生长慢,寿命长达200年以上。可用油粕肥等有机肥,使其叶浓绿。

【分布及栽培范围】为世界上生存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原产我国华南。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东部、浙江、上海等省均有栽培。日本、印尼及菲律宾亦有分布。

【繁殖】可用播种、分蘗、埋插等法繁殖。

【观赏】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坚硬如铁;羽叶洁滑光亮,四季常青,为珍贵观赏树种。

【园林应用】园景树、盆栽观赏。主要用于庭前阶旁、草坪内、花坛中心,也布置于庭院屋廊及厅室,反映南国风光。

【文化】苏铁从前叫做铁树。传说苏铁是被苏东坡从海南岛带到内地,而将其称为苏铁。

 

篦齿苏铁 Cycaspectinata Griff.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单生或丛生,一回羽状复叶,雌花雄花均着生于干顶。树干圆柱形,高达3米。羽状叶长1.21.5米,叶轴横切面圆形或三角状圆形,柄长1530cm,两侧有疏刺,羽状裂片80120对,条形或披针状条形,厚革质,坚硬,直或微弯,边缘稍反曲,两侧不对称,下延生长,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脉的中央常有一条凹槽,中脉显著隆起。雄球花长圆锥状圆柱形,长约40厘米,径1015厘米,有短梗,小孢子叶楔形,长3.54.5厘米,宽1.22厘米,密生褐黄色绒毛;大孢子叶密被褐黄色绒毛,宽68厘米,边缘有30余枚钻形裂片,裂片长33.5厘米,无毛,顶生的裂片较大,长45厘米,边缘常疏生锯齿或再分裂,长37厘米。种子卵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圆形,长4.55厘米,径44.7厘米,熟时暗红褐色。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生态习性】耐旱忌水,要求光照良好。分布区地处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域。年平均温度16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集中于雨季降落,干季较长。土壤为砖红壤,pH4.56.0。常生于以厚缘青冈、毛叶青冈、峨眉木荷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中或在余甘子、毛果算盘子为标志的次生灌丛中。

【分布及栽培范围】分布于云南南部的景洪红河思茅市翠云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海拔1500米以下)。此外,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均有分布。

【繁殖】种子繁殖。

【观赏】树姿优美奇特。

【园林应用】园景树、专类园、盆栽观赏。主要用于庭前阶旁、草坪内、花坛中心,也布置于庭院屋廊及厅室,反映南国风光。

 

叉叶苏铁Cycasmicholitzii Dyer

【别名】龙口苏铁、叉叶凤尾草、虾爪铁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盆栽株高一般1~2.5米)。主干柱状,大型羽状叶,丛生于茎顶部,羽片坚硬,中脉显著,羽片作二叉分歧,羽片20~40对。小羽片长20~40厘米,宽1.7~2.5厘米,叶全缘。花序球形,单生茎顶。雄球花序的小孢子叶扁平鳞片状或盾状,呈螺旋状排列;雌球花序的大孢子叶扁平状,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上部呈羽状分裂,在中下部的两侧各生1个或2~4个裸露的直生胚珠。种子成熟时黄色,长约2.5cm。

【生态习性】热带北部季风区。为喜钙植物,通常生长在石灰岩低峰丛石山中下部,生于海拔130~175米,土壤为石灰岩土,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主要伴生植物有蚬木、东京桐、海芋等。

【分布及栽培范围】危种。分布于广西龙州、大新、崇左及云南弥勒。越南北部也有。我国许多地区有栽培。在长江中下流地区局部环境下能露地过冬。

【繁殖】分蘖、播种繁殖。

【观赏】叶形特,是良好的观叶植物。

【园林应用】园景树、专类园、盆栽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