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PPT
一 作用
地被植物指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植物。主要是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地被植物具有以下作用:
1.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改善人工群落的立地环境
园林绿地中设计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与自然群落相比,它的分层性更为明显,结构层次少。构建地被景观层后提高了绿化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更加充分利用上层乔木、灌木未能吸收的太阳光能。地被植物根系浅而庞大,能疏松表层土壤,调节地温,增加腐殖质,对上层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2.增加绿地群落层次,提高景观效果
构建地被景观层最直接的效果是覆盖地面,达到“黄土不露天”的基本目标。同时地被植物的种类很多,景观特色各异,不同的叶色、花色和果色,不同季节会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叶色深绿的常春藤和龟甲冬青,黄绿色的珍珠菜和金露,开紫花的二月兰和麦冬,开粉红色花的红花酢浆草,开白花的葱兰等,地被植物大面积成片栽植,气势恢弘,与上层的乔、灌木的不同季相配合,不仅群落层次丰富,而且景观效果也增色不少。
3.提供天敌栖息场所,构建绿色生态景观
园林植物群落较之农业和林业的植物群落更具多样性,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抑制有害生物的过度发展,保持基本生态平衡。园林植物群落在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的条件下,害虫和天敌能稳定在不对园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程度上,使植物与植物间、植物与其他生物间有序和谐地共存,构建绿色生态景观。
4.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经济效益
地被植物除了观赏和景观效果外,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地被植物与上层的乔木、灌木相比,具有数量多、产量大、易更替的特点。种植经济型的地被植物,对群落的稳定性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5.提高园林绿地的环保和生态功能
地被植物覆盖地面后,具有减少尘土发生、吸附尘土、降低噪声、增加人工群落内部空气湿度和改良土壤条件的良好作用.
二 选择要求及种类
1 选择要求
地被植物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①繁殖容易,生长迅速,覆盖力强,耐修剪。
②具有匍匐性或良好的可塑性。
③植株相对较为低矮。在园林配置中,植株的高矮取决于景观的需要,可以通过修剪人为地控制株高,也可以进行人工造型。其高度可有750px以下、50~1500px、70~2000px、80~2500px等几种。使用灌木时,应选用生长缓慢或耐修剪者,修剪后萌芽、分枝力强,枝叶稠密。
④具有发达的根系。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或者具有多种变态地下器官,如球茎、地下根茎等,以利于贮藏养分,保存营养繁殖体,从而具有更强的更新能力。
⑤维护的低成本。包括更新、病虫害的防治成本都比较低。
⑥良好的观赏和景观效果 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而且花期越长,观赏价值越高;具有独特的株形、叶形、叶色和叶色的季相变化,给人绚丽多彩的感觉;群体效果好。
⑦ 良好的安全性 植株无毒、无异味;种群容易控制,不会泛滥成灾。
2 常见种类
根据其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地被植物类别及常见种类如下:
①灌木类地被植物 园林中比较多,如栀子、雀舌栀子、六月雪、红檵木、杜鹃、小蜡、龙船花等;
②藤本及攀缘地被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金银花等:
③矮生竹类地被植物:如箬竹、菲白竹、凤尾竹、鹅毛竹等。
三 应用
园林中植物群落类型多、差异大,因而地被植物的配置无固定模式,但在配置实践中,应遵循“因地选择、注重功能、层次分明、目的在景”等原则来进行配置。
1 因地选种,突出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一致性
注意地被植物适应的地域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物种。如适应华南地区南部的黄榕,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就不能适应,同理,温凉地区的常春藤在广州、深圳作地被也不合适。
在小环境中,因地制宜是地被植物配置适当与否的关键。要选择适应种植地光、温、水、土、气等环境条件的种类,如在林下、房屋背阳处及大型立交桥下,应该多选用耐荫的地被植物,如八角金盘、洒金珊瑚、十大功劳等。对于不同的植物群落,上层乔木、灌木的种类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群落层次的多少不同,造成下层生境的不同,应选用不同耐阴性的地被植物。岸边、溪水旁则宜选用耐水湿的湿地植物作地被。选择地被种类应注意与上层景观植物在色彩、季相变化上的一致性。
2 注重功能,突出地被景观与环境的和谐
地被景观与绿地类型的和谐。一般开放式的活动场地可用草坪覆盖形成开阔、舒适的空问,使人心旷神怡;封闭式的景区如观赏区、水池旁、雕塑前配置地被应以整齐一致、枝叶稠密、观赏价值高的开花种类为好;而在偏僻的林带边、树丛下,则可以配置些可少修剪或不修剪的地被植物覆盖地面,不但节约人工,还富有野趣。
3 高度适当,突出景观层次
地被植物配置力求群落层次分明,突出主体。地被植物起衬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如层次不清,会显得杂乱无章。绿地人工植物群落最下层是地被植物,应与上层乔木和灌木组合错落有致,搭配高度适当。当上层乔木分枝点较高时,下面选用的地被植物可选择适当高一些的种类而上层植株或分枝点低,地被植物应选用低矮或匍匐生长的种类。
地被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配置。根据其高低层次和色彩的变化,可配置成各种景观图案。地被植物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形式包括:① 常与乔、灌、草配置形成立体的群落景观;② 可植于林缘、林下、空旷地,丰富景观层次;③ 与山石、水体搭配,点缀景物,丰富视觉色彩。
四 养护管理
1 抗旱浇水
地被植物一般为适应性较强的抗旱品种,除出现连续干旱无雨天气,不必人工浇水。当年繁殖的小型观赏和药用地被植物,应每周浇透水2~4次,以水渗入地下10~375px处为宜。浇水应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
2 增加土壤肥力
地被植物生长期内,应根据各类植物的需要,及时补充肥力。常用的施肥方法是喷施法,因此法适合于大面积使用,又可在植物生长期进行。此外,亦可在早春、秋末或植物休眠期前后,结合加土进行微施法,对植物越冬很有利。还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堆肥、厩肥、饼肥及其他有机肥源。施用堆肥必须充分腐熟、过筛,施肥前应将地被植物的叶片剪除,然后将肥料均匀撒施。
3 防止水土流失
栽植地的土壤必须保持疏松、肥沃,排水一定要好。一般应每年检查1~2次,尤其暴雨后要仔细查看有无冲刷损坏。对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部分地区,应立即采取措施,堵塞漏洞,防止扩大蔓延。
4修剪平整
一般低矮类型品种,不需经常修剪,以粗放管理为主。但对开花地被植物,少数残花或花茎高的,须在开花后适当压低,或者结合种子采收适当整修。
5更新复苏
在地被植物养护管理中,常因各种不利因素,成片地出现过早衰老。此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表土进行刺孔,使其根部土壤疏松透气,同时加强肥水。
6地被群落的配置调整
地被植物栽培期长,但并非一次栽植后一成不变。除了有些品种能自行更新复壮外,均需从观赏效果、覆盖效果等方面考虑,人为进行调整与提高,实现最佳配置。首先注意花色协调,宜醒目,忌杂乱。如在绿茵似毯的草地上适当种植些观花地被,其色彩容易协调,如在成片的常春藤、蔓长春花、五叶地锦等藤本地被中,添种一些铃兰、水仙等观花地被,可以在深色的背景层内,衬托出鲜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