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

超级管理员

目录

  • 1 新人报道
    • 1.1 安装学习通
    • 1.2 注册登录学习通
    • 1.3 课程考核成绩说明
    • 1.4 复习植物形态学知识
  • 2 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及学习方法--绪论
    • 2.1 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2.2 园林树木种质资源
    • 2.3 园林树木的观赏性
    • 2.4 课程定位、学习方法和发展
    • 2.5 思考题
  • 3 园林树木识别基础--园林树木的分类
    • 3.1 园林树木学的分类方法
    • 3.2 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依据
    • 3.3 植物分类检索表
    • 3.4 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和环境因子的分类
    • 3.5 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的分类
    • 3.6 思考题
  • 4 园林树木生长的动态--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 4.1 树木的生命周期和年周期
    • 4.2 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 4.3 树木的整体性及其生理特点
    • 4.4 思考题
  • 5 园林树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 5.1 环境因子对树木的作用
    • 5.2 温度因子
    • 5.3 水分因子
    • 5.4 光因子
    • 5.5 土壤因子
    • 5.6 空气因子
    • 5.7 风因子
    • 5.8 树种分布区及中国树种分布概况
    • 5.9 城市环境特点
    • 5.10 复习思考题
  • 6 园林树木群体的演变--园林树木的群体变化规律
    • 6.1 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
    • 6.2 植物群体的组成结构
    • 6.3 群体的动态
    • 6.4 复习思考题
  • 7 环境的美化--园林树木对环境的保护、改善和美化作用
    • 7.1 园林树木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 7.2 园林树木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 7.3 复习思考题
  • 8 城市苗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 8.1 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的意义
    • 8.2 园林树种的规划
    • 8.3 复习思考题
  • 9 各种用途树木的选择及养护
    • 9.1 行道树
    • 9.2 园路树
    • 9.3 庭荫树
    • 9.4 园景树
    • 9.5 风景林
    • 9.6 树林
    • 9.7 防护林
      • 9.7.1 水源涵养林
      • 9.7.2 水土保持林
      • 9.7.3 防风固沙林
      • 9.7.4 农田牧场防护林
      • 9.7.5 护路林
      • 9.7.6 护岸林
    • 9.8 水边绿化
    • 9.9 绿篱及绿雕
    • 9.10 地被植物
    • 9.11 基础种植
    • 9.12 垂直绿化
    • 9.13 植物专类园
    • 9.14 特殊环境绿化
    • 9.15 盆栽及盆景
      • 9.15.1 盆栽
      • 9.15.2 盆景
  • 10 裸子植物门
    • 10.1 一  苏铁科
    • 10.2 二 泽米秕铁科
    • 10.3 三 银杏科
    • 10.4 四  南洋杉科
    • 10.5 五 松科
      • 10.5.1 松科(一) 冷杉、油杉和黄杉属
      • 10.5.2 松科(二) 铁杉、银杉、云杉和落叶松属
      • 10.5.3 松科(三)  落叶松属和雪松属
      • 10.5.4 松科(四)  松属
    • 10.6 六 杉科
      • 10.6.1 杉科(一) 柳杉属等
      • 10.6.2 杉科(二) 北美红杉等
    • 10.7 七 柏科
      • 10.7.1 柏科(一) 柏木属等
      • 10.7.2 柏科(二) 福建柏属等
    • 10.8 八 罗汉松
    • 10.9 九 三尖杉科
    • 10.10 十 红豆杉科
  • 11 被子植物门
    • 11.1 (一) 双子叶植物纲
    • 11.2 Ⅰ木兰亚纲
      • 11.2.1 十一    木兰科
        • 11.2.1.1 木兰科(一)  木兰属
        • 11.2.1.2 木兰科(二) 木莲属
        • 11.2.1.3 木兰科(三) 含笑属
        • 11.2.1.4 木兰科(四) 观光木、 鹅掌楸和拟单性木兰属
      • 11.2.2 十二    番荔枝科
      • 11.2.3 十三    蜡梅科
      • 11.2.4 十四    樟科
        • 11.2.4.1 樟科(一)  樟属和檫木属
        • 11.2.4.2 樟科(二) 楠木属等
      • 11.2.5 十五    八角科
      • 11.2.6 十六    五味子科
      • 11.2.7 十七    毛茛科
      • 11.2.8 十八    小檗科
      • 11.2.9 十九    大血藤科
      • 11.2.10 二十    木通科
    • 11.3 Ⅱ金缕梅亚纲
      • 11.3.1 二十一    连香树科
      • 11.3.2 二十二    悬铃木科
      • 11.3.3 二十三    金缕梅科
        • 11.3.3.1 金缕梅科(一)
        • 11.3.3.2 金缕梅科(二)
      • 11.3.4 二十四    虎皮楠科
      • 11.3.5 二十五    杜仲科
      • 11.3.6 二十六    榆科
      • 11.3.7 二十七    桑科
        • 11.3.7.1 桑科(一)
        • 11.3.7.2 桑科(二)
      • 11.3.8 二十八    胡桃科
      • 11.3.9 二十九    杨梅科
      • 11.3.10 三十    山毛榉树
        • 11.3.10.1 山毛榉科(一)
        • 11.3.10.2 山毛榉科(二)
      • 11.3.11 三十一    桦木科
      • 11.3.12 三十二    木麻黄科
    • 11.4 Ⅲ 石竹亚纲
      • 11.4.1 三十三    紫茉莉科
    • 11.5 IV 五桠果亚纲
      • 11.5.1 三十四    五桠果科
      • 11.5.2 三十五    芍药科
      • 11.5.3 三十六    山茶科
      • 11.5.4 三十七    猕猴桃科
      • 11.5.5 三十八    藤黄科
      • 11.5.6 三十九    杜英科
      • 11.5.7 四十    椴树科
      • 11.5.8 四十一    梧桐科
      • 11.5.9 四十二    木棉科
      • 11.5.10 四十三 锦葵科
        • 11.5.10.1 I 木槿属
        • 11.5.10.2 II   悬铃花属和苘麻属
      • 11.5.11 四十四    大风子科
      • 11.5.12 四十五    柽柳科
      • 11.5.13 四十六    番木瓜科
      • 11.5.14 四十七    杨柳科
        • 11.5.14.1 杨属
        • 11.5.14.2 柳属
      • 11.5.15 四十八    白花菜科
      • 11.5.16 四十九    杜鹃花科
        • 11.5.16.1 杜鹃花属
        • 11.5.16.2 马醉木属和越橘属
      • 11.5.17 五十    山榄科
      • 11.5.18 五十一 柿树科
      • 11.5.19 五十二    野茉莉科
      • 11.5.20 五十三 山矾科
      • 11.5.21 五十四    紫金牛科
    • 11.6 Ⅴ 蔷薇亚纲
      • 11.6.1 五十五    海桐花科
      • 11.6.2 五十六    八仙花科
      • 11.6.3 五十七    蔷薇科
        • 11.6.3.1 (I) 绣线菊亚科
        • 11.6.3.2 (Ⅱ)苹果亚科
          • 11.6.3.2.1 苹果亚科I 栒子属等
          • 11.6.3.2.2 苹果亚科II 枇杷属等
          • 11.6.3.2.3 苹果亚科III  苹果属等
        • 11.6.3.3 (Ⅲ)蔷薇亚科
        • 11.6.3.4 (IV) 李亚科
          • 11.6.3.4.1 李亚科 I  桃属
          • 11.6.3.4.2 李亚科 II  杏属和李属
          • 11.6.3.4.3 李亚科 III  樱属等
      • 11.6.4 五十八    含羞草科
      • 11.6.5 五十九    苏木科
        • 11.6.5.1 苏木科I  肥皂荚属等
        • 11.6.5.2 苏木科II   老虎刺属等
        • 11.6.5.3 苏木科 III  决明属等
      • 11.6.6 六十    蝶形花科
        • 11.6.6.1 蝶形花科 I  红豆属等
        • 11.6.6.2 蝶形花科II  鱼鳔槐属等
        • 11.6.6.3 蝶形花科III  胡枝子属等
      • 11.6.7 六十一    胡颓子
      • 11.6.8 六十二    千屈菜科
      • 11.6.9 六十三    瑞香科
      • 11.6.10 六十四    桃金娘科
        • 11.6.10.1 桃金娘科I  桉属等
        • 11.6.10.2 桃金娘科II  番樱桃属等
      • 11.6.11 六十五    石榴科
      • 11.6.12 六十六    野牡丹科
      • 11.6.13 六十七    使君子科
      • 11.6.14 六十八    八角枫科
      • 11.6.15 六十九 珙桐科(蓝果树科)
      • 11.6.16 七十    山茱萸科
        • 11.6.16.1 山茱萸科 I   梾木属等
        • 11.6.16.2 山茱萸科 II  四照花属等
      • 11.6.17 七十一    卫矛科
      • 11.6.18 七十二    冬青科
      • 11.6.19 七十三    黄杨科
      • 11.6.20 七十四    大戟科
        • 11.6.20.1 大戟科I
        • 11.6.20.2 大戟科II  变叶木属等
      • 11.6.21 七十五    鼠李科
      • 11.6.22 七十六    葡萄科
      • 11.6.23 七十七    省沽油科
      • 11.6.24 七十八    伯乐树科
      • 11.6.25 七十九    无患子科
      • 11.6.26 八十    七叶树科
      • 11.6.27 八十一    槭树科
      • 11.6.28 八十二    漆树科
      • 11.6.29 八十三    苦木科
      • 11.6.30 八十四  楝科
      • 11.6.31 八十五    芸香科
      • 11.6.32 八十六    五加科
    • 11.7 Ⅵ 菊亚纲
      • 11.7.1 八十七  马钱科
      • 11.7.2 八十八    夹竹桃科
        • 11.7.2.1 夹竹桃科 I  络石属等
        • 11.7.2.2 夹竹桃科 II  蔓长春花属等
      • 11.7.3 八十九    茄科
      • 11.7.4 九十    紫草科
      • 11.7.5 九十一    马鞭草科
      • 11.7.6 九十二    醉鱼草科
      • 11.7.7 九十三    木犀科
        • 11.7.7.1 木犀科I
        • 11.7.7.2 木犀科II  丁香、木犀属
        • 11.7.7.3 木犀科  III  女贞属
        • 11.7.7.4 木犀科IV  素馨属
      • 11.7.8 九十四    玄参科
      • 11.7.9 九十五   爵床科
      • 11.7.10 九十六    紫葳科
        • 11.7.10.1 紫葳科I   梓属等
        • 11.7.10.2 紫葳科II   炮仗藤属等
        • 11.7.10.3 紫葳科III 蒜香藤属等
        • 11.7.10.4 紫葳科IV  蓝花楹属等
      • 11.7.11 九十七    茜草科
        • 11.7.11.1 茜草科I  水团花属等
        • 11.7.11.2 茜草科II   栀子属等
      • 11.7.12 九十八    忍冬科
        • 11.7.12.1 忍冬科I  接骨木属等
        • 11.7.12.2 忍冬科II 荚蒾属
        • 11.7.12.3 忍冬科III  忍冬属等
        • 11.7.12.4 忍冬科IV   六道木属等
    • 11.8 (二) 单子叶植物纲
      • 11.8.1 九十九    棕榈科
        • 11.8.1.1 棕榈科I 刺葵属等
        • 11.8.1.2 棕榈科II  蒲葵属等
        • 11.8.1.3 棕榈科III  散尾葵属等
        • 11.8.1.4 棕榈科IV 椰子属等
      • 11.8.2 一百 露兜树科
      • 11.8.3 一百零一       禾本科竹亚科
        • 11.8.3.1 竹亚科 I  簕竹属
        • 11.8.3.2 竹亚科 II  刚竹属
        • 11.8.3.3 竹亚科 III  鹅毛竹属等
        • 11.8.3.4 竹亚科IV 赤竹属
      • 11.8.4 一百零二    百合科
园林树木种质资源
  • 1 视频
  • 2 PPT

  

园林树木种质资源 

树木种质资源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树木的总称。树木种质资源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种与品种,包括野生种、变种、变型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二是器官和组织,包括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叶、花、果实、鳞片、珠芽、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等;三是细胞和分子,包括原生质体、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西方人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是园林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之一。我国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  种类繁多

中国被子植物总数有3万多种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原产乔灌木约7500种。大多数分布在西南山区,是世界著名园林树种的分布区之一。与中国相比,其它的一些大的国家原产种类要少得多,如原产美国和加拿大的约600种,原产欧洲的有250种。现在欧洲和美洲园林中的许多种类都是从我国引种的。

据陈嵘教授统计,我国原产的乔灌木种类比全世界其它温带区地所产的总数还多,非我国原产的乔木仅10个属(悬铃木属、刺槐属、金樱子属、落羽杉属、北美红松属、南洋杉属、罗汉柏属等)。中国有239个特有属,527个特有种(吴征镒2011),如山茶,世界总数为220种,中国有189种,中国种占世界的88.6%。其它种类如表0-1

0-1 我国部分树木属的种类占世界种类的百分比                       

 

中名

 
 

拉丁学名

 
 

世界总数

 
 

国产数

 
 

百分比

 

山茶

Camellia

220

195

88.6

蔷薇

Rosa

200 

 80 

40 

 龙胆 Gentiana

400

230

59.5

 金栗兰

Chloranthus

 15

15

 100 

杜鹃

Rhododendron

900

 530 58.9

Acer

 200

150

75

孑遗植物多

   第四纪冰川对中国山区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因而还有部分植物遗留到现在。银杏科在第三纪冰川前有15属,现在仅存一属一种。水杉在第三纪冰川前分布很广,现被称为中国活化石。银杉、水松、穗花杉、鹅掌楸、珙桐(在欧洲已灭绝)都是孑遗植物,在中国都有自然分布。

特产树种多

只原产中国(国外从中国引种)的树种有银杏、金钱松、银杉、水杉、杜仲、梅、桂、月季、栀子、白皮松、粗榧、柏木等。有些品种是中国经过人为培育后所形成的品种,也是丰富多彩,杜鹃花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世界总数为900种,中国总数为530种,中国种占世界总数的58.9%。梅有231个品种,有直枝、垂枝和曲枝等变异,花有酒金、台阁、绿萼、朱砂、纯白、深粉等变异。在宋朝就已有杏梅类的栽培品种,以后形成的品种达到300多个,其品种类型丰富、姿态各异。在木本花卉中是很少见的。

桃花在中国栽培有3000多年历史,有直枝桃、垂枝桃、寿星桃、洒金桃、五宝桃、绯桃、碧桃、绛桃等多种类型和品种。杏花、樱花等也有类似的变异类型和品种。中国牡丹已有1000多个品种;桂花等更是丰富多彩、名品繁多,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贡献大

观赏月季品种达3万个,在欧美进行反复的杂交而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引种中国的月月红。世界各国大量引种我国的映山红,其中美国最多,因而有没有中国的杜鹃就不成为美国的园林之说。山茶属220种,我国原产195种,杂交育种得到了各种的性状的茶花品种,有的花香、有的耐寒。胡先啸发表的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为我国的特有种。

优良遗传品质突出

① 多季开花的种与品种多 

多季开花的植物主要表现为一年四季或三季能开花不断。这是培育周年开花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及难得的育种材料。四季开花的种类如月季及其品种月月红月月粉月月紫微球月季小月季等;香水月季(Rosa× odarata)及其品种彩晕香水月季淡黄香水月季。这些种或品种在温度适合时,四季开花不断。除此之外,四季开花的还有米兰品种四季米兰’(Aglaia odorata ‘Macrophylla’)、桂花品种四季(Osmanthus fragrans ‘Everflorus’)。多季开花的有四季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四季玫瑰(Rosa rugosa ‘Semperflora’)、石榴的品种四季小石榴’(Punica granathum ‘Nana’)

早花种类及品种多

 早花类的植物多在冬季或早春较低温度条件下开花,这是一类培育低能耗花卉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与育种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我国早春开花的有梅花(Armeniaca mume)其花粉可在02℃发芽,在68 ℃可完成授精过程。低温开花的还有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迎春 (Jasminum nudiflorum)、山桃(Prunus davidiana)、瑞香(Daphne odora)、玉兰(Maglnolia denudata)、木兰(Magnolia liliflora)、蜡瓣花(Corylopsis spp)、连翘(Forthysia spp)、冬樱花(Prumus majestica)等。   

珍稀黄色的种类与品种多

黄色种类或品种是培育黄色花系列品种的重要基因来源。很多植物的科或属缺少黄色的种,因此这些黄色的种和品种被世界视为极为珍贵植物资源,而中国有着很多重要黄色基因资源。如中国的金花茶及其相关的20余个黄色的山茶花种类,现今存在的黄色山茶花品种黄河’(Camelliajaponica ‘Yellow River’)就是从中国流入美国的。

黄色的梅花黄香梅在我国宋代就已存在,是极为珍贵的品种,现在我国的安徽仍有黄色的梅花品种。黄色的种类还有黄牡丹(Paeonia lutea)、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tea var. ludlowii)、蜡梅(Chimonanthu spraecox)、黄色的香水月季(Rosa×odorata‘Ochroleusinensis’)、黄色的月季花(R.chinensis)和新培育的黄花玉兰等。这些黄色花卉的资源对我国乃至世界花卉新品种育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奇异类型和品种多  

月季品种姣容三变在我国1000多年前就已产生,该品种在一天之中有三种颜色的变化,从粉白色、粉红色到深红色。我国还有牡丹、木槿、荷花、石榴、扶桑、蜀葵等的变色品种。此外,天然龙游品种、枝条天然下垂的品种、微型品种、巨型种类或品种都很多,如小月季的株高仅10500px,四季开花;巨型种类如巨花蔷薇Rosa gigantea,其藤蔓长可达25m, 花径300px左右;微型杜鹃仅500px,大树杜鹃株高达20多米,茎达3750px 

对世界的贡献大

(1) 对世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影响

公元300年,中国的桃花传到伊朗,以后传到欧洲各国。山茶花于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又从日本又传入欧洲和美国。罗伯特·福琼曾在1839年到1890年四次来华考察收集花卉种子、球根、插穗、植株等,将中国大量的植物引种到英国。如:秋牡丹、金钟花、枸骨、石岩杜鹃、柏木、阔叶十大功劳、榆叶梅、榕树、溲疏、1213个牡丹栽培品种和云锦杜鹃。云锦杜鹃在英国近代杂种杜鹃中起了重要作用。享利·威尔逊 (Wilson)1899年至1911年四次到中国,采集湖北、四川的植物的种子,球根、插穗及苗木共达3500号、1000余种、70000份植物标本。首次来华除了引种珙桐外,还有巴山冷杉、血皮槭、猕猴桃、醉鱼草、小木通、 铁线莲、矮生栒子、山玉兰、湖北海棠、金老梅等。1913年发表了《A naturalist inwestern China》,1929年发表了《Chinathe Mother of Gardens》。

(2) 对世界植物育种及其产业的贡献

   现代月季亲本大约由15个原种组成,其中来源于中国的原种有10个。欧洲人进行了几百年的月季育种,但在1800年以前仍然是只培养了一季花或一季半开花的品种,花色花型单调。1791年、17891809年和1824年先后从中国引种月季月月红’ 月月粉彩晕香水月季淡黄香水月季,从而开启多品种月季的时代。世界月季育种家们承认,没有中国的月季就没有世界的现代月季,现代月季品种的血管里流着中国月季的血 

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种质资源丰富,但是具有以下不足之处:(1)良种失传,濒于灭绝  一些好的植物种类或品种没有得到良好地保护或开发,由于多种原因正逐渐消失;(2)对于现有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科研相对滞后  对于一些现有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合理,对它们习性的不了解和科研的滞后,导致了开发利用不合理,甚至人为引起灭绝;(3)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律,监管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