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绪论
  • 2 运动的能量代谢
    • 2.1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 2.2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 3 肌肉活动
    • 3.1 第一节 肌肉的特性
    • 3.2 第二节 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
    • 3.3 第三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 3.4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 4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 4.1 第一节 神经系统基本组件的一般功能
    • 4.2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4.3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
    • 4.4 第四节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5 运动与内分泌
    • 5.1 第一节 概述
    • 5.2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 5.3 第三节 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与调节
  • 6 运动与血液
    • 6.1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6.2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 6.3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 7 运动与呼吸
    • 7.1 第一节 肺通气
    • 7.2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 7.3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8 运动与血液循环
    • 8.1 第一节 心脏生理
    • 8.2 第二节 血管生理
    • 8.3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8.4 第四节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 9 运动与免疫
    • 9.1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 9.2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 9.3 第三节 运动免疫调理
  • 10 酸碱平衡
    • 10.1 第一节 酸碱物质
    • 10.2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 10.3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 11 肌肉力量
    • 11.1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 11.2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
    • 11.3 第三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 12 有氧工作能力
    • 12.1 第一节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 12.2 第二节 有氧耐力的训练
    • 12.3 第三节 有氧耐力的检测及其评定
  • 13 速度和无氧耐力
    • 13.1 第一节 速度
    • 13.2 第二节 无氧耐力
  • 14 平衡、灵敏与柔韧
    • 14.1 第一节 平衡
    • 14.2 第二节 灵敏
    • 14.3 ​第三节 柔韧
  • 15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
    • 15.1 第一节 赛前状态
    • 15.2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及稳定状态
    • 15.3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 15.4 第四节 恢复过程
  • 16 运动技能学习
    • 16.1 第一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 16.2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发展
    • 16.3 第三节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生理学问题
  • 17 年龄 女性与运动
    • 17.1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
    • 17.2 第二节 女子与运动
    • 17.3 第三节 老年人与运动
  • 18 肥胖与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 18.1 第一节 肥胖与体成分
    • 18.2 第二节肥胖与运动减肥
  • 19 运动与环境
    • 19.1 第一节 冷热环境
    • 19.2 第二节 水环境
    • 19.3 第三节 高原环境
    • 19.4 第四节 大气环境
    • 19.5 第五节 生物节律
  • 20 运动生理学总复习
    • 20.1 运动生理学总复习
  • 21 绪论(英文版)
    • 21.1 Introduction
  • 22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英文版)
    • 22.1 Chapter 1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xercising Muscle
  • 23 运动与能量代谢(英文版)
    • 23.1 Chapter 2 Fuel for Exercise Bioenergetics and Muscle Metabolism
  • 24 肌肉收缩的神经控制
    • 24.1 Chapter 3  Neural Control of Exercising Muscle
  • 25 激素与运动
    • 25.1 Chapter 4 Hormonal Control During Exercise
第二节 女子与运动

第二节 女子与运动 

女子在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方面都存在一些与男性不同的特点。体育锻炼与教学训练均应考虑这一性别差异因素。本章着重介绍女子运动能力如力量、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及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了解与掌握这些特点,对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健身锻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女子运动能力的特点

(一)力量的性别差异 

1.肌肉力量 

男孩和女孩在性成熟之前,肌肉力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在 12~14 岁后,男女之间的力量出现了明显差异。 

2.决定力量性别差异的因素 

( 1 )骨骼肌的特点:女子的骨骼肌体积小,肌肉力量较男子差。这与女子体内雄性激素水平低有关。一般认为,女子肌力增加的原因是改善了神经控制,增强了神经冲动的传递,使原来不活动的肌纤维活动起来,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了工作,而与骨骼肌体积增大的关系不密切。 

( 2 )骨骼的特点:女子骨杠杆较短,骨骼肌附着面不如男子的大等。 

(二)有氧能力的性别差异 

1.最大吸氧量的性别差异 

就自然增长而言,男子的最大吸氧量在17岁达峰值,而女子是在14岁达峰值。 

2.决定有氧能力性别差异的因素 

( 1 )女子的氧运输系统功能:女子的肺通所量及肺活量等小于男子,男子的屏息时间长于女子。人体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女子无论是红细胞总量都比男子低。女子的心脏无论重量、体积等指标均较男子低。因此,女子的心搏量和每分输出量均低于男子。 

( 2 )女子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女子在有氧氧化供能能力上较男子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如女子体内一些糖有氧代谢酶的活性较男子高,女运动员的糖有氧代谢能力比男子高,女子在长时间的耐力运动中比男更依赖脂肪供能。 

(三)无氧能力的性别差异 

女子的磷酸原和乳酸能容量低于男子 

(四)运动负荷时功能变化的性别差异 

1.定量负荷时机体的反应 

在进行负荷量、持续时间及其他条件相同的运动时,女子的反应程度较大,同时恢复也较慢。 

2.极量运动时的反应 

在尽本人最大能力进行运动时,女子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表现为动员快,潜力较小、负荷以后恢复较慢。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雌激素的主要作用 

(1)对生殖器官的作用:促进各种附属生殖器官的发育。 

(2)对乳腺和副性征的影响: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使骨盆宽大。 

(3)对代谢的影响:增强成骨作用,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质疏松。 

2.孕激素的主要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促使子宫内膜增生,有利于受精卵着床。 

(2)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发育。 

(3)产热作用:使基础体温在排卵日后升高 1 ℃。 

三、月经周期与运动 

1.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 (分三个期) 

2.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 经前期较差;中期运动能力较好) 

3.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运动员初潮偏晚;长时间力竭性运动导致运动性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