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战国画卷
    • 1.1 学习指导
    • 1.2 战国画卷
  • 2 纵横策士
    • 2.1 学习指导
    • 2.2 苏秦合纵(一)
    • 2.3 苏秦合纵(二)
    • 2.4 苏秦始将连横
    • 2.5 张仪连横(一)
    • 2.6 张仪连横(二)
    • 2.7 扩展阅读
      • 2.7.1 苏秦合纵
      • 2.7.2 苏秦始将连横
      • 2.7.3 张仪连横
  • 3 高行义士
    • 3.1 学习指导
    • 3.2 张孟谈既固赵宗
    • 3.3 范蠡助越王复国
    • 3.4 鲁仲连义不帝秦
    • 3.5 鲁仲连遗燕将书
    • 3.6 颜斶说齐王贵士
    • 3.7 扩展阅读
      • 3.7.1 张孟谈既固赵宗
      • 3.7.2 范蠡助越王复国
      • 3.7.3 鲁仲连义不帝秦
      • 3.7.4 鲁仲连遗燕将书
      • 3.7.5 颜斶说齐王贵士
  • 4 有道谋士
    • 4.1 学习指导
    • 4.2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 4.3 邹忌讽齐王纳谏
    • 4.4 冯谖客孟尝君
    • 4.5 庄辛说楚顷襄王
    • 4.6 触龙说赵太后
    • 4.7 燕昭王求士
    • 4.8 扩展阅读
      • 4.8.1 宣太后爱魏丑夫
      • 4.8.2 邹忌讽齐王纳谏
      • 4.8.3 冯谖客孟尝君
      • 4.8.4 庄辛说楚襄王
      • 4.8.5 触龙说赵太后
      • 4.8.6 燕昭王求士
  • 5 刺客勇士
    • 5.1 学习指导
    • 5.2 六大刺客
    • 5.3 将军刺客曹沫
    • 5.4 庖厨刺客专诸
    • 5.5 冷血刺客要离
    • 5.6 报恩刺客豫让
    • 5.7 孝义刺客聂政
    • 5.8 大牌刺客荆轲
    • 5.9 扩展阅读
      • 5.9.1 六大刺客
      • 5.9.2 将军刺客曹沫
      • 5.9.3 庖厨刺客专诸
      • 5.9.4 冷血刺客要离
      • 5.9.5 报恩刺客豫让
      • 5.9.6 孝义刺客聂政
      • 5.9.7 大牌刺客荆轲
  • 6 《战国策》介绍
    • 6.1 学习指导
    • 6.2 《战国策》特色、成书及缺憾
    • 6.3 《战国策》作者、流传及归类
    • 6.4 《战国策》思想、价值观
张仪连横(二)
  • 1 视频
  • 2 作业
  • 3 名词解释


    





   七、相魏欺魏

张仪去秦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阴厚张仪益甚。相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复说哀王事秦,哀王不听。张仪阴令秦伐魏,魏败。复说哀王,哀王乃背纵约,因仪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

   八、使楚欺楚

张仪说楚王闭关绝齐,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绝齐,使人受地。张仪不朝三月。楚王以为绝齐未甚,使人北骂齐王,齐王遂折节下秦。秦齐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攻秦,秦齐共攻楚,再战再败,损兵折将,亡其六郡。

   九、再欺怀王

秦欲以武关外易楚黔中地,楚王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再使楚国,使靳尚设诡辩于怀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张仪。张仪闻苏秦已死,乃说楚王亲秦,极言苏秦诈伪。

   十、离散纵约

说楚怀王:秦强无敌。苏秦与燕王谋破齐。

说韩襄王:秦强韩弱,无异垂千钧于鸟卵。

说齐湣王:秦强齐弱,齐虽战胜而必亡国。

说赵文王:秦怨日久,苏秦荧惑诸侯合纵。

说燕昭王:赵王狠戾,强秦为援赵不敢动。

见秦武王:不悦张仪,群臣多谗张仪无信。

张仪相魏:齐憎张仪,举兵伐魏一岁而卒。

   十一、历史评价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史记·张仪列传论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汉书·艺文志》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