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搜索结果
-
1 导学
-
1.1 课程标准
-
1.2 教学计划
-
1.3 教学设计
-
1.4 学习准备
-
1.4.1 如何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
1.4.2 知识准备
-
1.5 思政小课堂——学习寄语
-
2 走进社区矫正
-
2.1 整体认知
-
2.2 社区矫正的概念、特征、利弊
-
2.3 社区矫正的任务与原则
-
2.4 社区矫正的发展 和现状
-
2.5 总结与拓展
-
2.6 法治国家——社会综合治理下的社区矫正
-
3 社区矫正的对象和工作主体
-
3.1 整体认知——社区矫正对象
-
3.1.1 管制犯和缓刑犯
-
3.1.2 假释犯、暂予监外执行犯
-
3.2 整体认知——社区矫正机构和工作者
-
3.2.1 社区矫正机构
-
3.2.2 社区矫正工作者
-
3.3 总结与拓展
-
3.4 人民至上——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
-
4 社区矫正实务学习准备
-
4.1 整体流程(视频)
-
4.2 整体流程(导图)
-
5 社区矫正的工作(启动)
-
5.1 社区矫正工作的提前介入
-
5.1.1 思维导图
-
5.1.2 调查评估概述
-
5.1.3 实训调查评估
-
5.1.3.1 评估实训
-
5.1.3.2 作业互评
-
5.2 总结与拓展
-
5.3 恪尽职守–谈调查评估的困境和破解措施
-
6 社区矫正交付与接收
-
6.1 整体认知
-
6.2 交付
-
6.3 接收——报到、登记、核查
-
6.4 接收——矫正小组成立
-
6.5 接收——入矫宣告
-
6.6 接收——矫正方案制定
-
6.7 接收——矫正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
6.8 总结与拓展
-
6.9 依法办事–如何做好社区矫正的接收工作
-
7 监督管理
-
7.1 整体认知
-
7.2 制度管理——日常监管工作
-
7.2.1 报到报告制度
-
7.2.2 会客制度
-
7.2.3 请销假制度
-
7.2.4 居住地变更审批制度
-
7.2.5 走访制度
-
7.2.6 脱管追查制度
-
7.2.7 其他制度
-
7.3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
7.4 技术管理——电子监控(智慧矫正)
-
7.5 科学管理——分类管理
-
7.6 特别管理——禁止令执行
-
7.7 总结与拓展
-
7.8 执法必严–谈如何预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
-
8 教育
-
8.1 整体认知
-
8.2 分段教育——入矫、常规、解矫
-
8.2.1 入矫教育
-
8.2.2 常规教育
-
8.2.3 解矫教育
-
8.3 集中教育、个别矫正
-
8.4 分类教育
-
8.5 心理矫正——咨询、干预、治疗
-
8.6 总结与拓展
-
8.7 平安中国–矫正下的新人生
-
9 帮扶
-
9.1 整体认知
-
9.2 生存性帮困扶助
-
9.3 支持性帮困扶助
-
9.4 发展性帮困扶助
-
9.5 总结与拓展
-
9.6 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的意义
-
10 考核与奖惩
-
10.1 整体认知
-
10.2 考核
-
10.3 奖励
-
10.4 惩罚
-
10.5 总结与拓展
-
10.6 思政小课堂
-
11 社区矫正解除与终止
-
11.1 整体认知
-
11.2 解除
-
11.3 终止
-
11.4 总结与拓展
-
11.5 思政小课堂
-
12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
12.1 整体认知
-
12.2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特点和矫正方针
-
12.3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规定
-
12.4 社区矫正法亮点
选择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