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新浙派

代表人物:赵之谦、厉良玉、吴昌硕

赵之谦(1829—1884)

赵之谦,原名铁三,后改名益甫,字㧑叔,别号有冷君、悲庵、无闷等,是晚清艺坛诗文书画篆刻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篆刻由浙皖两派直师秦汉,更能冲破前人束缚,扩大取资的范围,涉猎权量诏版,钱布镜铭,瓦当石碣,汉砖封泥,为己所用。他开创以北魏书体刻阳文款识,以汉画像入款的新风,为六百年来的印家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他的艺术思想及作品,对我国近百年的书画篆刻领域影响极大,著有《赵㧑叔印谱》、《悲庵印谱》等。

《二金蝶堂》一印源出汉铸印又融合了自己的新意。“蝶”字密到极点,“二”字却大块留红,在大胆的疏密对比中又做到密不杂乱,疏不松散,线条方中寓圆,圆中见方,以厚重凝练的刀法,表现汉铜印浑朴的气息。《福德长寿》印款记载,他所见的北魏人书龙门山摩崖,字极奇伟,触发了他的创作激情。语意吉祥,黄士陵、丁辅之等都曾摹刻。《丁文蔚》取法《天发神谶碑》,单刀直入,为篆刻史上写意派的发轫,影响了后世的齐白石。《郑斋所藏》款曰“略似六国币”,《伯寅藏书》源于皖派邓石如,以婀娜遒劲的风姿表现清新流畅之美,把宋元以来的圆朱文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灵寿花馆收藏金石印》是这种风格的极致。《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为白文多字印的代表作,以笔意浓烈,转折刚健有力,结体方圆兼备,疏密自然,章法对比鲜明,为其特色。印款,受《始平公造像》的启发,以阳文出之,北魏书的奇伟瑰丽在方寸间得以再现。以汉画像入印气息高古,亦前无古人,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边跋艺术的内涵,这方杰作,在篆刻史上也就具备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了。

img278


丁文蔚

img279


福德长寿

img280


郑斋所藏

img281


灵寿花馆收藏金石印

img282


二金蝶堂

img283


伯寅藏书

吴昌硕(1844—1927)

吴昌硕,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更字昌硕,别号甚多,有缶庐,缶道人,苦铁、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为晚清杰出的大艺术家。诗书画印超绝古今,影响直至当代。篆刻由浙派人,取道邓石如、吴熙载而涉秦汉之境,尤能貌拙气盛地作《石鼓文》,以玺印、匋瓦、碑碣笔意融入书画,篆刻钝刀切石,别具古拙淳朴、苍劲郁勃的气息,有《削觚庐印存》、《缶庐印存》等行世。

《泰山残石楼》章法上施以界划,并采用合文的手法。“泰山”二字经巧妙穿插使之只占一字的地位,五字印以四字排列的形式出之,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意。文字的边框时粗时细,若即若离,古拙刚健之趣得汉砖文遗意。

吴昌硕与韩国王朝时代的勋臣闵泳翊交谊深厚,前后为他刻了三百多方印,仅斋馆印《千寻竹斋》就有二十八方,从这里选的两方朱文可以欣赏在章法、篆法等方面的变化。《庞芝阁审定》五字作三行排列,章法似不经意,而虚实感极佳,笔意灵动自如,他刻印最推崇“神隽味永,浑穆之趣有不可思议者”,此印庶几得之。

《雷浚》用刀大气磅礴,厚重沉着,痛快畅达。为求两字的协调,“雷”字采用繁写,“浚”字取展势,末笔的延伸打破左右平齐的局面。边栏任意斑驳,并大胆地将上部的边框加厚加重,与下部轻细之边造成人为的险象,这种奇思妙想主要还是得力于他对古封泥的研究。《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是一方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其浑朴苍古又不失遒劲凝练,完全得力于他的书法,方能有笔有墨,古趣盎然。吴昌硕的边款同样不蹈前人陈迹,行楷款侧错落,锋刃直切石面,落刃钝,收刃锐,得自然之致,篆书奇崛多姿,气势夺人,苍茫之意,最耐人寻味。

img302


庞芝阁审定

img303


千寻竹斋

img304


千寻竹斋

img305


雷浚

img306


泰山残石楼

img307

img308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