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粤派(黟山派)

代表人物:黄士陵

黄士陵创立的“黟山派”,在浙、皖派外另辟蹊径,对篆刻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影响了众多名家,如李尹桑(1880--1945)、易大厂(1874--1941)、邓尔雅(1884--1954)、简经伦(1888--1950),乔大壮(1893--1948),还有蔡寒琼、邓尔疋、乔曾劬、寿石工、吴仲垌、金禹民等,他们都可视为“黟山派”的传承者,只是由于黄士陵的篆刻活动主要在南方,因此他们也多为岭南人氏。


黄士陵(1849—1908)

黄士陵,字穆甫,也作牧甫,号倦叟,黟山人,安徽黟县人。侨寓广州的时间很长,是晚清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大家,尤其以篆刻著称。初师吴熙载、赵之谦,除秦汉玺印外,广泛取资钟鼎泉布,秦权汉瓦,镜铭碑碣,以古为新,用薄刃冲刀力求再现汉铜印光洁妍美的本来面目,独具峻峭古丽的风采,章法往往匠心独运,险象丛生,却险中求稳,稳中见奇。他的作品与赵之谦相比照,用他的学生李尹桑说的“悲庵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来评论,可谓意味深长。边款以北魏书体出之,泼辣挺劲,锋棱毕现,亦独辟蹊径。有《黄穆甫先生印存》、《黄牧甫印存》等。

《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是他学吴熙载的风格,但刀笔间清刚之意已见。《婺原俞旦收集金石书画》取法钟鼎彝器,印文参差错落,刀法峻丽,奇气横溢。《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为仿汉铸的九字白文印,线条粗细变幻,方劲沉着中寓坚挺,章法上依文字的繁简,呈正反两个三角形的排列,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感和变化之美。《十六金符斋》疏密的调配力求新意,刀法老辣,是他晚年的精品。《仁举孝昭》篆法平正中见巧思,光洁挺锐,锋颖如新,是薄刃冲刀的典范。《苏若瑚》仿汉铸印,但他取法汉金文意味,用刀峻健中的浑厚已是独具风神。《药倦庼藏尺牍》则是取法汉金文的朱文作品。无论朱白文,他都不施残破,宛若新铸而古趣盎然。上述诸印,他已脱尽窠臼,以黟山派面目卓然独立于印坛。

img309


十六金符斋

img310


苏若瑚

img311


药倦庼藏尺牍

img312


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

img313


仁举孝昭

img314


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img315

img316


婺原俞旦收集金石书画(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