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课程篇 课程介绍
    • 1.1 教学大纲
    • 1.2 进度安排
    • 1.3 课程介绍
    • 1.4 开学第一课
  • 2 绪论篇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 2.1 内容简要
    • 2.2 专题1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 2.2.1 课程教学
      • 2.2.2 课外研学
        • 2.2.2.1 参考资料
      • 2.2.3 课后检学
    • 2.3 专题2 如何认识新时代和新使命
      • 2.3.1 课程教学
      • 2.3.2 课外研学
        • 2.3.2.1 参考资料
      • 2.3.3 课后检学
    • 2.4 思政小课堂
    • 2.5 章节检测
  • 3 人生篇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3.1 内容简要
    • 3.2 专题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 3.2.1 课程教学
      • 3.2.2 课外研学
        • 3.2.2.1 参考资料
      • 3.2.3 课后检学
    • 3.3 专题4怎样正确看待科学人生观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
      • 3.3.1 课程教学
      • 3.3.2 课外研学
        • 3.3.2.1 参考资料
      • 3.3.3 课后检学
    • 3.4 专题5新时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3.4.1 课程教学
      • 3.4.2 课外研学
        • 3.4.2.1 参考资料
      • 3.4.3 课后检学
    • 3.5 课堂实践活动
    • 3.6 思政小课堂
    • 3.7 章节检测
  • 4 逐梦篇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4.1 内容简要
    • 4.2 专题6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 4.2.1 课程教学
      • 4.2.2 课外研学
        • 4.2.2.1 参考资料
      • 4.2.3 课后检学
    • 4.3 专题7怎样坚定理想信念
      • 4.3.1 课程教学
      • 4.3.2 课外研学
        • 4.3.2.1 参考资料
      • 4.3.3 课后检学
    • 4.4 专题8大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4.4.1 课程教学
      • 4.4.2 课外研学
        • 4.4.2.1 参考资料
      • 4.4.3 课后检学
    • 4.5 思政小课堂
    • 4.6 章节检测
  • 5 精神篇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5.1 内容简要
    • 5.2 专题9如何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
      • 5.2.1 课程教学
      • 5.2.2 课外研学
        • 5.2.2.1 参考资料
      • 5.2.3 课后检学
    • 5.3 专题10怎么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 5.3.1 课程教学
      • 5.3.2 课外研学
        • 5.3.2.1 参考资料
      • 5.3.3 课后检学
    • 5.4 专题11大学生怎样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 5.4.1 课程教学
      • 5.4.2 课外研学
        • 5.4.2.1 参考资料
      • 5.4.3 课后检学
    • 5.5 思政小课堂
    • 5.6 课外延伸实践(选做)
    • 5.7 章节检测
  • 6 价值篇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6.1 内容简要
    • 6.2 专题12为什么说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 6.2.1 课程教学
      • 6.2.2 课外研学
        • 6.2.2.1 参考资料
      • 6.2.3 课后检学
    • 6.3 专题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哪些显著特征
      • 6.3.1 课程教学
      • 6.3.2 课外研学
        • 6.3.2.1 参考资料
      • 6.3.3 课后检学
    • 6.4 专题14新时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6.4.1 课程教学
      • 6.4.2 课外研学
        • 6.4.2.1 参考资料
      • 6.4.3 课后检学
    • 6.5 课堂实践活动(选做)
    • 6.6 思政小课堂
    • 6.7 章节检测
  • 7 道德篇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 7.1 内容简要
    • 7.2 专题1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 7.2.1 课程教学
      • 7.2.2 课外研学
        • 7.2.2.1 参考资料
      • 7.2.3 课后检学
    • 7.3 专题16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 7.3.1 课程教学
      • 7.3.2 课外研学
        • 7.3.2.1 参考资料
      • 7.3.3 课后检学
    • 7.4 专题17新时代如何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7.4.1 课程教学
      • 7.4.2 课外研学
        • 7.4.2.1 参考资料
      • 7.4.3 课后检学
    • 7.5 专题18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和恪守职业道德
      • 7.5.1 课程教学
      • 7.5.2 课外研学
        • 7.5.2.1 参考资料
      • 7.5.3 课后检学
    • 7.6 专题19如何弘扬家庭美德与锤炼个人品德
      • 7.6.1 课程教学
      • 7.6.2 课外研学
        • 7.6.2.1 参考资料
      • 7.6.3 课后检学
    • 7.7 思政小课堂
    • 7.8 课堂实践活动(选做)
    • 7.9 章节检测
  • 8 法治篇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 8.1 内容简要
    • 8.2 专题20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8.2.1 课程教学
      • 8.2.2 课外研学
        • 8.2.2.1 参考资料
      • 8.2.3 课后检学
    • 8.3 专题21怎样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8.3.1 课程教学
      • 8.3.2 课外研学
        • 8.3.2.1 参考资料
      • 8.3.3 课后检学
    • 8.4 专题22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 8.4.1 课程教学
      • 8.4.2 课外研学
        • 8.4.2.1 参考资料
      • 8.4.3 课后检学
    • 8.5 思政小课堂
    • 8.6 章节检测
  • 9 结课篇
    • 9.1 结课视频
    • 9.2 总结表彰
章节检测
  • 1 内容回顾
  • 2 知识检测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质

识记部分

一、道德的含义。

(一)道德:P131

(二)道德的起源P132-133

1.道德起源的不同说法:P132(四论);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调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 要,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三个意识

2.道德本质:P134反映经济关系、社会利益关系、实践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特殊意识形态

a 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性质和内容

b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普遍性和阶级性

d 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主要不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等方面的总和,是调节社会关系、发展个人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等活动的动力。

3.道德的功能P135认识、规范、调节

(1)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1. 认识功能

    a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b 道德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理想、道德准则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道德义务和责任,正确选择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善良道德品质。

  2. 规范功能

    a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b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的实践精神,也就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 发挥作用。

  3. 调节功能

    a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 系的功效与能力。

    b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c道德的调节功能主要是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调节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使个人、社会与他人 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

    d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2道德的作用P136

  4. 含义: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不可替代;内在动力)

  5. 表现

    a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c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d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e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級斗争的重要工具。

  6. 反对两种极端看法:“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

    a.“道德万能论”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高于一切、支配一切,只要道德水平高,一切 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否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b.“道德无用论"则根本否认道德的作用,或者通过强调非道德因素的作用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或者通 过强调道德的消极因素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另一方面 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反作用。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

    a.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b.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P151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7. 含义P151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 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8. 中国共产党对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视

    a.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曾经指出,是否发扬革命传统,是我国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的重要性,强调保持和发扬革命时期的热情和拼命精神,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努力创建先进的精神文明。

  9. 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作用P152

    a.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的胜利,能够保证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就是因为有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有革命的精和道德情操

    b.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继承和弘扬了中国革命道德的传统,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三讲和三爱

    c.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渡过难关,也正是由于继承和弘扬了革命道德传统。

    历史经验表明,革命传统特别是革命道德传统,是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战胜千难万险的重要力量源泉。

  10.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中国革命道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既包括革命道德的原则、要求、态度、修养、风尚等方面,也包括革命理想、革命精神等方面。

  11.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对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和道德建设,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13.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为革命利益而奋斗。当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发生矛盾时,以革 命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14.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任何道德规范都要面向生活实践。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15.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员的个人道德修养,把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看成是能够影响革命成败的大事,因而践履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环节就是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2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P155四个有利于

  16.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革命道德,有利于树立和培养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对于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历 史底蕴,增强价值观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18.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今天,发扬光大革命道德,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能够帮助人们在深刻 把握历史、认识社会、审视人生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的新征程。

  19.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解决道德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革命道德的精神力量,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净化社会人际 关系,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树立浩然正气,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四、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59

  20.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特征)

  1. 活动范围广泛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使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2.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是由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公共空间,它涉及的内容是开放的。

  3.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这就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

  4.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 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1.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范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秩序的要求就越高。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60什么是社会公德?

  3. 内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 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4.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61

    a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学 生应当自觉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塑造真诚待人、礼让宽容的良好形象。

    b助人为乐: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大学生应当尽自己的努 力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关心和关爱他人,并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收获实现人生 价值的快乐。

    c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 平,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坚决同 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d保护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大学生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身体力行,倡导简约 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e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 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

     

    五、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P164

  6. 职业与职业生活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职业生活则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 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

  7. 劳动观念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正确的劳动观念是维系人们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活的思想观念保障。

    在职业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 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弘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能 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8.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65

  9. 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 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1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P165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它要求干一行爱一行,爱 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 则。它体现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做到公平、公正,不损 公肥私,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 都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社会就会形成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奉献社会奉而否豌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1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时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13.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和创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 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

  14.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大学生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在未来适应多种岗位。

  15. 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 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只有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才能敢于创业、善于创 业,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各种现实的因素,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五、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P169

    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的含义: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恋爱

    道德规范在恋爱中的必要性: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也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是建立婚姻家庭的前奏,恪守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关系到未来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第一,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第二,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第三,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社会公德,避免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婚姻与家庭的比较P170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 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P170

    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 关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其一,尊老爱幼。子女要孝敬、赡养父母及长辈,父母要抚育、爱护子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应尽 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要保护老人、儿童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行为。

    其二,男女平等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等地对待自己的 子女。坚持男女平等,特别要尊和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反对歧视和迫害妇女的行为。

    其三,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其四,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既要勤劳致富,要量入为出。大学生要尊重父母劳动所得,谅父母的辛苦操劳,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节俭,尽量减轻父母和家庭的生活负担,这就是对父母和家庭最实际的贡献。

    其五,邻里团结邻里团结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民族习惯、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做到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宽以待人,团结友爱。

     

    3.树立正确恋爱观与婚姻观P171

    误区: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异性之间要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异性之间完全可以建立和保持健康的友谊。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切忌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寂寞的方式,都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责任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如果把爱情当成游戏,既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 己。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恋爱过程是恋爱双方互相熟悉和情感协调的过程,恋爱成功与失败都是正常现象,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失恋 现象,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学、失恋不失爱。

    4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P172

    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同学们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 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标准。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会妨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爱的情感丰富博大,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对父母之爱、对兄弟姐妹之爱、对社会和国家之爱,对他人和社 会具有爱心则会使爱情变得高尚和稳固。

     

    六、个人品德。P173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P173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要客观评判古代传统道德观和近现代资本主义道德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尤其要清醒认识当代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不合理性。

    还要深刻理解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所具有的历史优越性、时代进步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自觉涵育对家庭成员的亲亲之情,对他人、集体的关心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民族归属感 时代使命感,在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同步伐、与人民心连心的高尚情怀中,陶冶道德情操。

    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是人们在践履道德原则、规范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通过 道德意志和信念的坚守,道德行为才能体现出恒久性。

     

    道德修养重在践行P174

    1.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道德修养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促进人格的自我陶冶、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

    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及时抑制和克服。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 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知行合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2.向道德模范学习

  16. 道德模范的内涵

    道德模范主要是指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且为人们所崇敬、模仿的先进人物。

    道德模范既包括在 一定社会道德实践中涌现的符合特定道德理想类型的人物,又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近距离感受的具有积极道 德影响的人物。

  17. 学习道德模范的必要性

    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道德模范的行为彰显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高尚品格,彰显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高尚品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道德的内涵,展示着道德的力量。

    尊崇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这也是时代的呼声、是群众的心声。大学生应积极从道德模范生上获取前 进的动力,做社会良知的守望者、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

     

    3.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1内涵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 供的服务。志愿服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

    2精神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精髓

    3意义帮助了他人、服务了社会,推动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个人把为社会和他人的服务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光荣的职责,从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中获得成就感和 幸福感。有助于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4大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成为大学生关爱他人、传播青春正能量的重 要途径。

    1.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国际国内大型活动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救灾一线不畏艰险、奋力救援,在贫穷落后地区帮扶、支教, 带头把志愿服务活动做进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这都是大学生关爱社会、奉献爱心的重要表现。

    2. 帮助弱势群体大学生应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多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其子女、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 体,注重向他们送温暖、献爱心。

    3. 做力所能及的事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应注重结合自身的能力、专业、特长在实践中长知识、强本领、增才干,特别要 积极参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帮扶行动,多参与城乡清洁、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美化家园等活动。

     

    理解部分:

    一、道德的作用。P136:功能发挥作用;“两个作为”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P134上层建筑范畴,特殊社会意识形态(阶级性、非制度性、实践性)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P137-138

    1.道德经历的几种形态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共产)

    2.P138社会主义道德是必然产物,是崭新类型,是批判继承;

    3.P138社会主义道德特征:P138三个方面

    4.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145-148

    5.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P155”四个有利于”+大学生该怎么做

    6.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P171-172四个误区要牢记(友谊、措置、功利、后果);处理三种关系(恋爱与爱学习、爱集体、爱他人);建议P172最后一段。

    7.注重家庭、家教、家风P167-168(注重家庭:社会基本细胞;注重家教:品德教育;注重家风:风尚或作风

     

    应用部分:

    1. 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P159(遵守社会功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的人品德)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道德的核心问题决定并体现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制度保证,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是为人民服 务的基础。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 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为人民服务并非高不可攀、远不 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 益的统一。

    2. 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 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要力求做到共同发展、相互增益、 相得益彰。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4. 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 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在必要时作出牺牲。

    5. 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国家、社会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国家利益、 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作出牺牲。

    6.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国家、社会 的共同利益,最终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3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a.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7. 只有在国家、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国家、社会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8. 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 生命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

      3集体主义的层次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1.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

    2.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