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大约在一万四千年前。
◆ 全球气候变暖,大型动 物灭绝,小型动物增加。
◆ 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扩大至江河湖海地区,出现了渔猎经济。
◆ 经济活动的变化促使着生产工具的变化。
石器制作上更为精细,表现在磨光石器上的流行以及复合工具的使用。 最典型的是弓箭的发明,促进了狩猎业的发展,但仍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 缺少动力。狩猎社会能在供求平衡的状态下,走过千年而不殆,因而难以形成变革的动力。
◆ 当时可以栽培和驯养的动物种类很少,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尚不能发生重大的影响。
◆ 由此可见,如果不出现某种外来因素打破狩猎社会的平衡,农业革命的发生是不可设想的;而且,当这种外来因素出现时,农业革命也只适合发生在那些能适宜找到适合栽培植物的地区。
◆ 有证据表明,西亚、中美洲以及中国的北部,是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
◆ 西亚的扎克罗斯山区,小亚细亚半岛,东地中海沿岸,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也是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这些地区的居民也最早驯养动物,原始驯养业就是从这里起源的,狗和绵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
◆中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祖先最早种植粟。 ◆公元前5300年的河北磁山遗址就已有粟的堆积。 ◆公元前4900年,浙江河姆渡的居民已开始种植水稻。 ◆印度在当时也已有了水稻的种植,成立了小范围的农业中心。
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为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第一:农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第二: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第三: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地居住在一个地方。这样,人类从旧石器的迁徙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
第四: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获得比较丰富和稳定的食物来源。
第五:农业革命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种族平衡,形成了一直持续到到今天的种族格局。
第六:农业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
城市中心;文字的使用;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社会分成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布区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
一些地区或由于自然地理的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或由于与世隔绝交通闭塞,或由于生产力不足以支持农业的发展,这些区域的人只靠驯养动物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来源。
1. 农业革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 农业革命为何爆发的如此之晚?
3. 农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1.【美】菲利普·费尔南德斯:《世界:一部历史》(上),叶建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上),魏凤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周巩固:《世界文明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张孝德:《文明的轮回:生态文明新时代与中国文明的复兴》,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