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诞寿礼仪




诞寿礼仪作为华夏传统礼仪之一,从古至今就受到追捧。

寿礼也叫过生日,此外还有做寿祝寿贺寿等名称。

但是寿礼又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小的时候庆贺诞生的仪式不叫寿礼,而称为过生日,人们认为小孩子、年轻人做寿是不妥的,要折寿的。而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能称为做寿

寿礼一般在40岁以上才开始举行,但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

古时候的寿分上中下寿,100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

男女寿诞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男称椿寿,女称萱寿。

在源远流长的寿诞文化中,对男女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寿诞日有一些专门的称谓:

(1)弄璋:指男孩诞生。      

(2)弄瓦:指女孩诞生。

(3)悬弧之辰:指男子生日。

(4)悬诞之辰:指女子生日。



寿礼仪规

(1)寄帖发函。当决定为某人做寿时,由其子女,亲属出面,发请贴。

(2)寿礼礼物。接到邀请后,被邀请者准备贺寿礼。最常见的祝寿礼物有寿糕、寿烛、寿面、寿桃、寿联、寿幛、五瑞图、寿字吉祥物等,也有送鸡鸭鱼肉的。寿礼上用红纸剪成寿字粘上,寓意长寿幸福。

(3)布置寿堂。主办人设立寿堂,寿堂南墙上挂有红绸,上书寿字,也可用百寿图代替,两旁挂寿联,上悬寿幛,其他寿联可挂在其余墙壁上。寿堂地上铺设红地毯,寿堂正面的墙壁之下摆一张方桌,上面摆放祝寿用的寿桃、寿面及鲜花、水果等。方桌上还要摆放寿烛,而寿堂的两边则摆放客人坐的椅子。

(4)开宴贺寿。把寿星请到上屋席位,其他按辈份落坐。宴席除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外,必有长寿面。大家向寿星敬酒,因谐音,就成了长久象征寿星长命百岁的意思。饭后由寿星切寿宴中的蛋糕,划第一刀,然后切开分食,第一块献给寿星。

(5)献祝寿辞。祝寿辞,是指在寿典上向寿星所献之辞,故也叫寿文。其内容一般是对寿者的经历、业绩、品德进行叙述和赞颂,表示良好的祝福。

(6)行礼及回礼。古代祝寿的行礼仪式主要是:同辈抱拳打躬,晚辈鞠躬,儿孙辈行跪拜礼;祝寿活动结束后,主人家要适当给客人一些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