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属绿茶类,有“绿茶之王”的美誉,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信阳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2007年日本世界绿茶大会荣膺最高金奖。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信阳毛尖主要产地在信阳商城、固始、光山、罗山县一带,那里大部分海拔在300-800米之间,商城县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浓雾环绕,并且光照适宜很适合茶叶生长。在那里人们经过多年的辛勤耕种,大大的改变了土壤,使该土地的含肥量很大,故很适合茶叶的生长。

在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浉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开创了茶树北上过淮河的先例。
正宗信阳毛尖的产区,除浉河区外,还含平桥区和毗邻罗山县南部灵山一带涩港、彭新、青山三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商城县、光山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将信阳毛尖作为信阳特产重点扶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进行技术创新和新品种研发,开发出了金刚碧绿、龙山碧芽等一系列形美质优的新品种。由此,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为信阳毛尖畅销海内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