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容有略
容有略


容有略(1906-1982),字天硕。珠海南屏镇人。民国13(1924)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就读。毕业后,任教导团少尉排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及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诸役,升连长。民国15(1926)随军北伐,任营长;曾在浙江讨伐孙传芳战役中受伤。北伐后,随蒋介石参加内战与“剿”共战争,民国22(1933)升少将。抗战爆发后,于民国27(1938)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旋调任第九战区干部训练团尉官大队大队长、校官大队大队长。民国31(1942)任陆军第十军参谋长,曾驰援常德与日军作战。民国33(1944)任第十军一九0师师长,参加衡阳保卫战,与日寇奋战47日,获嘉奖。抗战胜利后,容有略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上海保卫总团总团长,负责上海治安,后任徐州绥靖公署军务处长,升中将。民国37(1948)任陆军第四军副军长,在苏北与我人民解放军作战。旋调任陆军第六十四军军长。到台湾后,容有略一度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61年,任台湾“交通部”顾问。1982年在台湾病卒。

人文观察

近代史的天空,珠海群星璀璨

在中国近代史的天空,在那些辉耀天际的连绵名字中,我们看到了点缀其间的属于珠海的名字:容闳、唐廷枢、徐润、唐国安、唐绍仪、苏曼殊……他们分属不同的领域,以其自身力量和影响力,推动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程。

我一直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和这个地方所产的杰出人物密不可分,杰出人物的思想、学说对本乡本土将产生持久连绵的影响。

珠海旧属香山县,而香山县是孙中山先生的祖居地。由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所处的重中之鼎地位,他的学说思想自然会深刻地影响家乡这方土地,影响之下,最早的跟随者必定有属于家乡人的一群。

再说容闳,从南屏村阡陌走出来的容闳有“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是他打开了中国面向西方的窗子,自此西学东渐。作为负责中国留美幼童甄选工作的容闳,他的目光会更多地停留在家乡的青年才俊上,距南屏村一箭之遥的唐家村就有一名幼童入选,他就是之后位重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的唐绍仪。我在唐绍仪故居共乐园闲走时,就在一间屋子里看到了唐绍仪摄于1874年赴美留学前的一张照片,两个小小少年唐绍仪和梁如浩并排端坐着,以一种沉静的姿态,姿态虽沉静,却遮掩不了两位少年的面容之美,端正的五官,聪慧的神情……我想当年的甄选除了聪慧之外,长相大约也是甄选内容之一。

再说会同村,会同村是珠海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房屋建造井然有序,建筑上都非常讲究,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屋檐、门楣、窗格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及雕花触目皆是,古雅之气扑面而来。不少房屋木门上都装有成对的年代久远的铜锁,既可叩门亦可锁门。村内的房屋均为上等青砖所建,墙是那种双层夹墙,有几处房屋墙身破损了,夹墙裸露在外,我将手伸进夹墙,算是真正领略了所谓的“夹墙”。村里有一处祠堂,一面墙上有精美的镂空图案,另一墙壁不显眼处嵌有一青石板,上刻有“同治七年”字样。历史上的会同村原是一个贫穷的小村,之所以在清晚期逐渐兴盛,是因为她是近代史赫赫有名的太古洋行大买办莫仕扬的家乡,莫家子孙三代世为买办,经他们援引,家乡子侄纷纷出外做生意,小小的会同村因而慢慢发达了起来。有了钱,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会同村就在统一规划下重建。当时村内遍植名树,有一种凤凰树,五月里开一树热闹的红花来装扮小小的会同村。1927年会同村村民就使用了电灯照明,是当时中山县(包括珠海)第一个使用电灯的村子。如此,会同村和莫仕扬便互为一种因果,这种“因果”准确的表述是:没有莫仕扬依然有会同村,但却不是现在遗存的充满清代民居气息的会同村,而是那个没有统一规划的杂乱小村落罢了。

中国有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珠海近代史的天空之所以璀璨,盖因名人辈出。        

名人之魂

容有略:血肉之躯铸魂衡阳

珠海南屏的容家,曾出过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这样的历史伟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出生在南屏容家的第五个男孩容有略,是否与容闳之“容”同出一门,如今已不得而知,也不需要知道了。

历史的烟雨飘散之后,留给后人的都是抹不去的铁的事实。

容家老五容有略,父亲早逝,从小就跟随兄长到海轮上去打工,兄长们心疼他,省吃俭用又让他就读容闳在南屏创办的甄贤小学。懂事的容有略在高小毕业后,又自己打零工,考上了香港的英文学校。经济的拮据,使他提前返回广州在“香山会馆”做帮工。容家的孩子有读书的传统,香山籍人士的卧虎藏龙在二十世纪初更是风起云涌。在广州的香山会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杨殷、杨匏安介绍容有略参加了国民党。同是香山人的孙中山又举荐容有略就读刚创办的黄埔军校,同为介绍人的廖仲恺则是黄埔军校的党代表。

黄埔一期学员人才济济,其中多名容有略的同学成为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国民党军的黄埔一期从来都是以“天子门生”自诩。而共产党的徐向前、陈赓等则成为开国之帅、大将。

容有略在黄埔一期毕业后,亦曾在北伐中屡有表现。但因为他是广东人,国民党内江浙派与粤系之间的争斗,几乎是国民党中公开的秘密。应该说,容有略的仕途因此而并非一帆风顺。

人生旅途上的诸多变故,常常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作为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后来又到陆军大学深造了两年的容有略,到了抗日战争后半段,终于在国军系列中成为了190师的少将师长。

1944年,抗击日寇的历史著名战役“衡阳保卫战”打响。38岁的师长容有略终于在这一场惨烈的战役中,亮出了血性汉子的铮铮铁骨。面对着铺天盖地的钢铁炮弹的全面轰炸,面对着飞机大炮的全天候的覆盖,具有清醒头脑和精湛军事知识的容有略,沉着应战,调度人马,打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猖狂进攻。

衡阳保卫战,虽然以敌寇惨胜告终,但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铸就了炎黄子孙抵抗外侮的“名族之魂”。经此一役,敌寇胆寒,敌之梦想打通交通线的战略企图亦因此告吹。

衡阳保卫战之战略、战术当然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以容有略这样一批抵抗强敌入侵的中华儿女的形象,却应该是永垂中国的史册。

容有略的故事,抗战胜利之后自然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表彰。容有略其后的戎马生涯,自然也如他攀附的那个政权,成为随风飘去的陈年旧事。

但南屏容家的故事,两个世纪来几乎成了一曲连绵不绝的弦歌,总是在历史深处产生回荡与反响。直至今日,我们还应该为容有略在民族大是大非面前,挺身而出的无畏精神给予真诚的喝彩与敬意。

 李世源

地理记忆

容有略曾就读的甄贤学校

创办于1871年,是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著名的爱国者、教育家容闳带头捐款500两白银办起来的,是中国最早的侨校、广东省最早的民间学校之一,现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甄贤学校初名“甄贤社学”,1906年更名为“甄贤学校”。留美幼童容星桥为第一任校长,容闳为名誉校长。甄贤学校现由两部分组成,原址部分保存完好,青砖瓦舍的学堂古风犹存。学校有一处图片展览区,展出创办者容闳及一批批校友的图片。这座学校校风良好,桃李满天下,走出了许多科学家、医学家、革命者。容有略正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

名人词典

黄埔军校经廖仲恺介绍,他成为黄埔一期学生

1906919(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初二),容有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南屏镇)的一户农民家庭。父亲容祥彦,母杨氏,育有子女六人,容有略排行第五。由于容父早逝,容家并不富足,容有略自幼就要跟随兄长出海谋生。

小时候,容有略在船上当帮工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后来在哥哥的资助下考入了南屏镇容闳创办的甄贤学校,相当于小学。19206月高小毕业后,他前往香港谋生,一年后以街头卖画所得考入私立英文专科学校就读。然而对于无正式收入的容有略来说,学费始终是压在心中的负担。1922年他因无力支付学费,被迫辍学返乡,在香山会馆当了一名办事员。

容有略在当办事员时期,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立志从军报国。机遇总是照顾有准备的人,1924327日,在国民党员杨殷、早期在华南宣传马列主力思想的共产党员杨匏安等人的介绍下,容有略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一个月后,刚刚成立的广州黄埔军校开始招生,容有略又在孙中山和廖仲恺的介绍下投身军校,作为备取生成为了一期第4队第1区队的学员,要知道,当时由孙中山出面介绍入校的仅有四人,容有略是其一。容有略从军人的着装开始学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学习军事知识,同时他还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经半年的刻苦学习之后,容有略于192411月顺利毕业。值得一提的是容有略的同学,在第4队第1区队毕业的同学之中,有范汉杰、蒋超雄、王世和、宣铁吾、牟庭芳、彭善、张雪中、蔡炳炎等人,都是后来国民党抗战和远征军中的将军,其中范汉杰更是在一期毕业生中第一位当上师长的同学。

军官生涯从见习少尉,到少将师长

黄埔军校毕业后,容有略被分配到教导第2团第1(营长顾祝同)当见习少尉。从军校走出来,容有略正式踏上了他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19251月,容有略随部参加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部。当年3月,普宁以西的棉湖与叛军发生激战。容有略身先士卒,攻入敌军阵地,并俘虏营长一名,立下了战功。战后,他被提拔为第2连中尉连副。8月,第2连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师,何应钦任师长,容有略担任第2团第1营第2连中尉连副。10月他随部参加第二次东征,在进攻惠州时主动报名参加敢死队,再次立下战功。战后被调升为第3团第2营第6连上尉连长。1926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容有略随第1师进入江西作战。

1928年,容有略被调任为江苏省赣榆县公安局局长。

19367月两广事变平息后,容有略被调到广州,出任省保安处少将参议。11月省保安处改组,容有略于此时被免职。

19382月,容有略收到了特别班第四期的开学通知书。19404月,容有略在陆军大学毕业之后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随后根据容有略的要求,他被派到已经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司令部服务。容有略到第9战区长官部报到之后,薛岳命其前往战区干部训练团,兼任尉官大队大队长。同年7月尉官大队结业后,容有略又改兼校官大队大队长。容有略任职干训团期间,共为第9战区培养了300余名干部。

19421月日军进攻长沙时,闻名全国的第10军虽隶属于第9战区,却直接听命于军委会。薛岳委任曾同10军联络过的容有略为第10军少将参谋长。

194311月,第10军奉命增援常德守军,容有略亦随部参战。

容有略在194411日就任师长职务时,该师已被列为第10军中的后调师,当时该师仅有军官和士官,兵员则从吉泰师管区调拨。时第190师副师长潘质、参谋长李长佑、第568团团长俞延龄、第569团团长梁子超、第570团团长贺光耀。

衡阳保卫战与日军浴血对抗,一战成名

毛泽东说:“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

19445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在湖南地区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进攻。518日长沙沦陷。随后,日军调集了8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共20余万兵力,在第11军军长横山勇的指挥下,进攻目标直指衡阳。中国守军为方先觉指挥的第10军。此时容有略指挥的190师仅有官兵2000余人,照理根本不能担负作战任务,但形势急迫,衡阳守军又兵力薄弱,190师被留了下来。这是容有略第一次带兵在前线抗击日军,也是他唯一一次与日军作战。而就是这一次作战,成就了他的一世声名。

1944年的623日起,中日两国军队在衡阳城郊展开了殊死决战。第10军军长方先觉命令第190师担负城郊西北地区的五马归槽至莲花塘一线防务。623日拂晓,日军第57旅团一部向据守新码头前进据点的第1905681营发起进攻,一场旷日持久的衡阳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日军终于冲入衡阳城。冲进城来的一股日军距方先觉的军部仅一二百米远。参谋长孙鸣玉带领特务营和军部科室人员,在军部附近同敌人厮杀。军部与各师的联系彻底中断,到处都在展开巷战,传令兵也无法出去联络。各部队之间失去联络。

88日凌晨,日军将方先觉、容有略等军师干部全部拘押,并在天马山与日军第68师团长堤三树南会谈之后拘押于城外天主教堂之内。日军为了政治需要,强迫被拘押在教堂内的第10军将领接受“先和军”军师长的委任,其中容有略被任命为第3师师长。

中国第10军在衡阳的保卫战事实是以交涉之“终战”而结束,而非投降日军。但是,事后横山勇却宣布,日军终于攻陷衡阳,完成“围歼”华军的第十军,把原先答应第十军的“终战”礼遇,改成“俘虏”的对待,这是中日战争中,中国部队唯一被“俘虏”的师级以上单位。但是自日皇以下的日军高级指挥部,对于方先觉的第十军,作战如此之勇猛,都表示了无限的敬意。

然而不甘沦为汉奸的容有略,在继周庆祥、方先觉、饶少伟脱险之后,于19453月中旬,同葛先才、潘质、彭问津、张定国等五名高级将领在地方游击队的接应下从联湖书院脱险返回重庆。蒋介石对第10军回来的官兵统统隆重欢迎,对他们曾“投降”一事不予追究。容有略还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少将高级参谋。鉴于容有略在衡阳坚守四十七天的功绩,军委会又于1946228日授予其青天白日勋章,使其成为该勋章的第150位获得者,也是衡阳五将中最后一位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将领。抗战胜利后,1946510日,容有略被叙任为陆军步兵上校,并先后获颁忠勤勋章和胜利勋章。

精神遗产

受访人:李世源,中国文物协会常务理事、珠海市博物馆研究员

“黄埔一期使容有略一生受益匪浅”

记者:容有略进入黄埔军校以后,他的一生似乎就和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埔军校对他来说起什么作用?

李世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广州,如日中天的孙中山,在历经革命、逃亡、再革命、再失败的一次次挫折中,在苏俄人的帮助下,决心抓枪杆子,筹建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军事干部。出生于珠海南屏穷苦人家的容有略,在同乡的帮助下,投考黄埔军校。

容有略进入黄埔军校,说起来颇有戏剧性,他的入学,孙中山亲自推荐,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亲自关照。黄埔一期的学员,不仅在国民党中,在共产党内也是将星如云。共和国的元帅徐向前,大将陈赓等都在黄埔一期学习过。

18岁黄埔一期的容有略在这样人才济济的学生军中如鱼得水,乃至命运使其一生从戎,其中不少坎坷、挫折,都因这黄埔一期的身份得以从容化解。

可以说,黄埔一期使容有略一生受益匪浅。不仅仅是“天子门生”,更因在戎马生涯中最初得到的训练与同学、师生关系,成为容有略一生的护身符。

记者:在北伐、抗日战争中,容有略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李世源:北伐战争中的容有略,充其量是学生军的人生锻炼,不过是人生棋盘上一个边卒。好在枪林弹雨中侥幸闯过来。

抗战中因职务上屡变屡调,在190师长的位置上,得以参加抗日最后关头的衡阳保卫战,38岁的容有略在1944年的这一场惨烈的战役中,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胆略,打出了一个不仅是黄埔一期生,还是陆军大学高材生的战术水平和顽强意志。

衡阳保卫战虽然被日寇占先,但抗日健儿为民族英勇献身、壮烈殉国的精神,却是中华民族史上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

容有略在是役中屡获嘉奖,无疑是对其本人的肯定与认可。不愧为中华优秀儿女。

“在生死考验前,保持了大丈夫气节”

记者:容有略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衡阳保卫战”,他在这场战役中,最值得后人学习的是什么?

李世源:衡阳保卫战对于国民党来讲,其中利弊得失、是是非非并不是几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但对于190师长容有略来讲,在战术上是灵活的,在执行命令中是不打折扣的。在生死考验面前,保持了大丈夫气节,临危不乱、临危不惧、临危生智,从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容有略一生的辉煌。

无论如何,中国的抗日史上,要记住这些血性汉子为民族做的牺牲与贡献。

 记者:容有略在从戎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被裁编、不被提升,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立志报国的人可以说是不小的打击吧?他是怎样坚持自己的理想的?

李世源:容有略的戎马生涯,褒贬升降,从历史角度看,是身不由己。在历史的大变动中,一个人仕途的升降沉浮,有时与能力没有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之说。你跟对路线,跟对了人,同是黄埔一期的许多国民党将领早就飞黄腾达了,而容有略却随风飘荡。至于你个人的理想是否“立志报国”,抑或是“投机钻营”,全不能掌握在那个“命运”二字了。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容有略的人生,因为有了“衡阳保卫战”这一块试金石,应说是人生无愧,亦该说“人生无悔”了。至于他在人生岁月中因历史的天翻地覆而一系列职务变动,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正常的变化而已。谈不上打击,也谈不上理想之类的话题。

记者:对于这样一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后人应该怎样评价他?

李世源:对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如容有略,要客观看待他曾经担任过的一系列职务,只要能坚守,平时不贪财,战时不怕死这一基本的底线就足矣。

在民族救亡、抗日战争的具体战役,如衡阳保卫战之际,容有略的个人智慧、胆略与顽强意志都有上乘表现,作为后人,是要为这样的民族英雄致敬的。

原载2009813日《南方都市报》之《珠海读本  珠海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