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唐廷植
唐廷植

唐廷植(1828-1897),字建安,号茂枝,曾用名亚植、国华,是中国近代著名买办、实业家唐廷枢和唐廷庚的长兄。1828(清道光八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出生于今天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村。早年在澳门、香港接受西式教育,精通英文,熟稔西俗,担任过香港地方法院通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侨商董。1862年后,历任中国海关通译8年,任英商怡和洋行买办27年。唐廷植他们兄弟在发展中国近代工商业方面做出过突出的业绩,被誉为近代工商业的先驱。

名人之魂

唐廷植:工商巨子,坚韧通达

反复揣摩观看唐廷植留给后人的那张摄于晚年的照片,不由感慨万千,神游天外。

那是一张头戴狐皮帽,满腮银须的半身胸像,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凝视前方的眼睛。一个人是善是恶,是君子还是小人,是愚钝还是智慧,你只要洞悉世事,其实只要看他的眼睛闪烁便可大概料定。唐廷植的眼睛,虽然人在暮年,却依然透着善良、睿智,依然有一股追求和忧郁的力量在双眸中跳跃。

1828年出生的唐廷植,在10岁时,幸运之神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口,他到澳门布朗牧师开办的教会学校读书,英文的教育对于今天大多数的少年来讲已经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却毫无疑问的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这个“幸运”是连环的,是有因有果的。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通商口岸。这是一个西方对东方了解甚少,东方对西方几乎是毫不了解的特殊时代。

1843年,鸦片战争使西方商人踏进了长江口的上海滩。然而他们不懂中文,而这又不是一个茹毛饮血、以物易物的年代,沟通需要语言,交换更需要明码标价。年方15岁的唐廷植在香港教会学校读书,却在双语人才奇缺的时刻派上了用场,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借用唐廷植为翻译。时间虽然仅仅是半年,但你可以想象,一个刚刚开放心智的少年,一旦踏入人生的第一个驿站,而且是两国政府间的交道,这种历练,恐怕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了。

唐廷植经历了哪些具体双语交流,我们不知道也不必知道,但这种人生履历,对于唐廷植确是一份资本和历练。

唐廷植后来到美国淘金,为华人声讨公道,利用美国法律声张正义,成为华人领袖,继而回上海充任海关总翻译,再任怡和洋行总买办,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他唐家兄弟所具备的双语优势,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而可以说,是其人生铸就事业高峰的独门利器。

唐氏兄弟的人生叙述,其实是血肉相连,不可分拆的。唐廷枢离开海关,唐廷植接任;唐廷枢到开滦办煤矿,在上海的怡和洋行空缺又由唐廷植充当。唐氏兄弟与英国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与他兄弟谙熟英语显然是密不可分的。

即使在唐廷植人生的低潮时期,他那谙熟的英语也曾帮他渡过难关,走向辉煌。

唐廷植在海关充任总翻译之际,有人告他收受中介费用,上海巡抚丁日昌拘押了他。他却在丁日昌等要收购洋人机器厂的谈判中,把他拥有的双语优势又大大发挥了一把。因双语几乎陷入牢狱之灾,却又因为双语为朝廷管家争取了实际利益,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唐廷植因人生的这一挫折,再不涉足官场,一心专注于买办业务和民族工商业的投资。正因他卓越的理财能力,才使其胞弟唐廷枢在前台能充分展示才华,而唐廷植及徐润等一帮人,用雄厚的财力,使唐廷枢无后顾之忧。

唐廷植勤奋读书,善于学习,坚韧通达,不仅口碑极佳,而且创造了上海香山帮乐善好施,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并成为一代工商巨子。

唐廷植晚年在上海滩工商业草创时的建树,包括他对上海公共、公益事业的贡献,以及他的人品、人格的榜样力量,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中华民族那种生生不息的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也正因为有唐廷枢这种工商人才的播布,一代一代地在经济领域繁衍生息。

名人词典

留美先驱:最先接受西式教育

唐氏兄弟能有此后的成就,不得不提到唐廷植的父亲唐宝臣,他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农民。唐包臣到澳门刚开办的玛礼逊教育会学校打工,他与校长布朗博士商定:以自己为学校打工延期8年为条件,让学校接收他的三个儿子入学,免收食宿、衣着和学费,并承担三个孩子的监护权。1839114日,时年11岁的唐廷植,用名亚植入学为第一班,与亚植同日入学的同班同学还有5人,其中一人为珠海乡亲南屏村的容闳。

入学后,唐廷植学习勤奋,4年学业成绩优异。1843年下半年,时值中国五口通商,英国头一个在上海设立领事馆,翻译人才奇缺。领事巴尔福致函布朗,要求从学生中抽调2人赴沪充当翻译,期限半年。唐廷植和一位刚从新加坡转来的同学被选中的。半年翻译期满,巴尔福对他二人的品行和能力表示满意,要求留聘。于是延期到1845年初,唐廷植才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

1847年秋,唐廷植出任香港地方法院通译。1849年,他所在的学校停办、他随之结束了学业。1851年,他的叔父要随老板赴美经商,他辞去通译工作,跟随叔父去加利福尼亚开创自己的前程。

华人领袖:为维护华侨权益而斗争

18521月中旬,唐廷植启程赴美,积极投身于各种商业活动和外交活动中,被推举为旧金山香山同乡会阳和会馆领袖;后又设“上恭都集普堂”,帮助上恭都(唐家村旧属)旅美乡亲排难解困。在一次商会的选举中,唐廷植以全票当选为旧金山华商公所总董,成为当地华侨领袖。

184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以来,中国人赴美掘金者骤增。大量中国移民的涌入,引起了当地人的不安。1854年,加州掀起反华浪潮,加州政府拟向所有旧金山的中国人征收人头税,限制中国人入境。唐廷植得知此事后,以“通和公司”代表的名义,联合“三和公司”代表,于1852429日联名写信给毕格勒州长,要“为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申辩。申辩未果,唐廷植等人将信稍作修改后,投寄报纸发表。

此信发表后在美国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唐廷植被邀请出席许多调查会做听证和翻译,美国国务院还特约他去华盛顿商谈,寻求解决方案。经他和中国移民的共同努力,最终迫使美国排华法案推迟实施,维护了华侨同胞利益,1861年,当他结束旅美生活回国时,他的爱国精神已在太平洋东岸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声誉。25年后,当他的儿子唐杰臣在美留学时,还听到当地华侨对他父亲的传颂,也看到美国纽约博物馆挂着纪念他父亲的画像。

投身买办:发展近代工商业不遗余力

1871年,唐廷植购厂成功之后,他用唐茂枝的名字转入英商怡和洋行从事工商业活动,出任天津轮船公司买办。1873年,到上海接替其弟唐廷枢出任怡和洋行总办,直至1897年逝世,历24年之久。任职期间,怡和洋行的业务有了很大发展,位居在华洋行首位,素有“洋行之王”之称。

18736月,其弟唐廷枢被李鸿章委任为轮船航务招商局总办。一改以往“官督民办、以官为主”为“官督民办、以商为主”,唐廷枢主张“商本商办”,“筹国计必须先顾商情”,重订章程,广招股份。唐廷植借助怡和洋行财力,投巨资支持轮船招商局招商,并出任局董,使轮船招商局的股本,由18721873年的10余万两银扩充至18821883年的200余万两银,10年间增长20倍,业务蒸蒸日上。

18831884年间,唐廷枢赴英美考察煤矿业,兼购置开采设备,招商局总办一职暂由唐茂枝署理。这期间正遇世界经济发生危机,再加上中法交战,法国企图劫掠招商局船只,招商局资金周转不灵。1884年,招商局无奈将资产转让给美商旗昌洋行,唐廷植随即返回怡和洋行。

1878年,李鸿章又一次委派唐廷枢出任开平矿务局总办,负责开采位于直隶东北唐山地区的煤矿。借重于唐茂枝的实力,采取“因友及友”的方式,开平矿务局得以扩大招股集资。到1881年已集资100万两银,其中徐润15万两,唐廷植30万两。唐茂枝成为开平矿务局最大的投资者,深得李鸿章赏识,奏授他道台职衔。

在发展民办工商业方面,唐茂枝主要采取附股外资企业的方式,借外资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从中不断扩大中方股份,逐步将外资企业转变为中资企业。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其弟唐廷枢曾附股英商,在香港东边山开设炼糖厂,唐茂枝经营5年后将该厂并入怡和洋行,后成为怡和的主力企业中华火车糖厂。这一段经历为他积累了附股洋行的经验。

1874年,唐茂枝附股于怡和洋行的东海轮船公司。数十年间,唐廷植的经商活动由航运业扩展至工业,仅1881年至1882年两年,他附股的企业至少有:烟台纩丝局、上海荣泰驳船行、上海电光公司、上海玻璃公司等。

唐廷植于189776(清光绪二十三年农历六月初七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0岁。死后享尽哀荣,上海《华北接捷报》(英文版)曾著专文悼念。

唐氏后人

唐廷植的后人繁衍于海内外,事业多有所成。长子唐杰臣,是清廷选派第四批留美幼童,曾接任父亲唐廷植怡和洋行总买办之职。在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上,唐杰臣的贡献超过其父。孙女唐金环,为近代著名外交家施肇基之妻。曾孙女,唐桂芬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知名的建筑师,因设计王牌摩天大楼而获建筑大奖。

地理记忆

唐家湾:绵长深幽的古巷

唐家湾绵长深幽的古巷中,隐匿着唐家村的身影。1828年,唐廷植就出生在这里。

据《唐家湾侨刊》主编唐观挺老人介绍,最早居住在唐家湾的是江、程、冯3姓人家,所以这里初名三家村。直到13世纪时,唐、梁二姓因避战祸先后南迁至此,繁衍生息。由于唐氏占多数,三家村改称唐家村。

沿着村中的老街迂回穿行,唐家“祖庙”静卧在巷子的深处。唐观挺老人说,以前村里的孩子去留学都要到这里拜别祖先,或许这里就曾留下唐氏三兄弟出国求学最后的身影。青色的墙、青色的瓦,肃穆而凝重,细看之下,门槛已磨得圆浑发亮,它昭示着这里曾经香火鼎盛,也昭示以唐廷植和唐廷枢兄弟为代表的唐家人在20世纪的历史天空下是何等的光芒闪耀。

精神遗产

受访人:李世源,中国文物协会常务理事、珠海市博物馆研究员

“唐廷植是近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

记者:在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是什么原因促使唐廷植的父亲唐宝臣选择将唐廷植兄弟三人送出国?

李世源:19世纪初叶,鸦片战争之前,整个中国都在天朝大国的昏话中洋洋自得。而南海之滨的居民,现今珠海的乡镇却已受到澳门西风东渐的熏染近三百年了。

唐廷植的父亲,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因在教会学校打工,耳濡目染西方科学文化的神奇与使用,与牧师校长达成协议,以工换教。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教会学校读书受教育。这无疑是得益于澳门在中西方文化传播中的特殊地位。南海之滨的居民沐浴欧风美雨三百年的事实,观念与内地大不一样,这也是重要因素。

记者:唐廷植与他的同学容闳留学归国后,都曾从事翻译工作,之后的人生轨迹却大不相同……

李世源:唐廷植家住唐家镇,容闳家住南屏镇。这恰恰是珠海的两个文化重镇,也是香山文化中最值得一提的文化古镇。

唐廷植、容闳他们在澳门就读于教会学校,受到了英语教育。唐廷植与容闳同校同学,同做过翻译,人生轨迹不同,结的果也不一样,他们却同样是中华民族这棵大树上的果实,都是可圈可点可敬的。千万不要低估了他们接受西式教育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散发出来的活力与影响。他们二人走过之处,特别是在19世纪的上海滩上,都曾留下了非凡的业绩与人格的力量。他们二人在当时的社交圈与社会上都有各自的传奇与传播范围。

记者:从唐廷植身上,我们能看到哪些近代资本家的品质?

李世源:中国近代资本力量的崛起,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不得不在西方用枪炮逼迫下开放通商口岸的商贸过程中一起发展的。这虽然是个痛苦的事实,确是历史的真实。唐廷植作为中国第一代买办阶层的代表,勤奋好学,坚韧通达,几乎铸就了他那一代买办的基本形象。他在民族资本的创业、投资过程中的诸种表现,更是用行动,完成了自己形象的塑造。唐廷植的形象就是近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

“唐廷植的一生可概括为‘勤奋好学,坚韧通达’”

记者:唐廷植和他的弟弟唐廷枢所经营的事业有何异同?

李世源:唐廷植与唐廷枢兄弟二人在近代工商史上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工商界“和氏双璧”。

唐廷枢在官督商办的民族探索工商业崛起的诸项获活动中,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在创业中借鉴西方的工商经验,引进并改良西方的工商契约制度,并在封建架构的中国大胆尝试创新,这种不畏艰险、不畏杀头,以头撞墙,以自己的生命“补天”的工商实践,至今看去,都是那样的令人激动。

然而,唐廷枢的每次工商实践,都有唐廷植的强有力支持和一批买办,被人讥笑、被人诟病的买办做坚强后盾。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亏本的买卖是不敢的,有风险的买卖是慎重的。而唐廷枢为国家、为民族所承担的责任却一定是有风险乃至于亏本的。唐廷枢和唐廷植之所以挺身而出,不仅仅是因为李鸿章代表朝廷的召唤,更多是他们那一批买办,敏锐地看到,他们不做,就只能拱手让利给外国人。于是便有了唐廷枢站在台前,唐廷植等一大批人站在后台,铸就了中国近代工商史上的一段辉煌。

记者:如果评价唐廷植的一生及其对珠海家乡人的影响?

李世源:唐廷植一生完全可以用“勤奋好学,坚韧通达”来概括,他们对家乡的贡献,不仅仅是捐钱捐款做点善事。他的成功与人格力量对家乡与后人的影响源远流长。一个人,能利用自己的生命轨迹,在历史上刻画几道痕迹,真可以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记者:在读唐廷植的传记时,我留意到他曾数度更名,其中有特别的原因么?

李世源:唐廷植的改名,其实是他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使用他自己的别名或字号,不管他自称唐廷植还是唐国华,无非是人生十字路口的自励自慰,乃至于对命运抗争的一种折射。

趣闻轶事

短暂从政,购厂赎罪

1862年,唐廷植用唐国华的名字,到中国海关接替其弟唐廷枢的工作。凭借精湛的英语和在加州期间磨练的品德和才能,唐廷植很快受到赫德的重用,把他内定为两名候选的华人税务司之一。他沿用官场陋习,出资捐了一个五品同知的官衔。

他在海关工作的成绩,引起官场人士的嫉妒,有人诬陷他利用海关职权进行敲诈勒索。上海道台丁日昌听信谗言,将他和两位助手张灿、秦吉关押起来,新捐的五品同知官衔被革除,还险些被投进监狱。

恰在此时,李鸿章筹划在国内创办机器厂,派容闳携银10万两赴美国订购机器设备。为了解决“立时兴造”的问题。丁日昌受命查访,找到位于上海虹口的一家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美商旗记船厂,与之洽谈收购。对方索银10万两,丁日昌想起在押的唐国华“历游外国多年,熟悉洋匠”,正可利用他迁往洽谈以“赎罪”。唐廷植不负众望,几经谈判,便以4折成交,我方只需出银4万两便将该厂购下。186510月,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制造局)宣告成立。

唐廷植以一个“戴罪之身”,上演了一场“购厂赎罪”传奇,一时间扬名上海,蜚声中外。殊不知,对于唐廷植而言,此事不仅断送了他在海关的任职,也让他下定决心告别政坛。

热心社会公益

唐廷植于1873年担任怡和洋行总办后,积极开展社会活动,曾捐巨款资助政府兴办新军。1885年,为抗击法国军队入侵广西,他向广西捐赠一笔款项,获二品红翎顶戴。他和上海商界头面人物公开致函租界工部局,反对其在租界公园设置华人进入租界公园的侮辱性设施,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他热心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尤其关注发展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事业,几乎是有求必应。他是上海理工学校(后称格致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支持兴办新式医院,是许多慈善机构的领导成员。

原载2009514日《南方都市报》之《珠海读本  珠海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