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一)明代玉器

(一)明代玉器

明代内乱频频。但是明代承袭南宋以来商业贸易使其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从总体上看,渐渐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雕刻工艺日趋完善,所出作品精雕细琢、构思新颖、气势奔放,常以金镶玉结合奢华气派。皇家对玉极为重视,明代的皇家用玉开始由御用监监制,在民间观玉、赏玉非常流行,一些大城市中一般都有玉肆,当时苏州是最著名的碾玉中心。同时,古玩商界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以适应收藏、玩赏的社会风气。

明代的雕刻工艺以镂空最为精湛,昌盛的玉雕业也造就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在明代最有名的玉匠要数嘉靖、万历年间,苏州名匠陆子刚,他是江苏太仓人,当时名闻朝野,他最擅长雕琢饰有水仙花纹的玉簪,据《苏州府志》载,他“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当时他所刻的一支簪值五六十两银子。在民间许多关于陆子刚的传说。如说他技压群雄,得到明代皇室的赏识,奉旨入宫,享受奉禄。一天,皇帝召见陆子刚,拿出一枚拉弓引弦用的玉扳指,让他在上面刻上《百骏图》。拇指大玉扳指想要刻上一百匹马,如何做到?皇帝想借此试试他的本事。陆子刚当下答应。几天之后,陆子刚将刻好的扳指呈上。皇帝一看,扳指上并无百骏,仅有三匹马以及重叠的山峦和大开的城门。三匹马中,一马正向城门疾弛,一匹马已经入城仅露马尾,一匹马从山谷奔来才露马头。陆子刚在有限的画面上,巧用虚拟手法,暗藏百骏其间,皇帝也不得不表示佩服。遗憾的是,他后来因一时失检,在龙口中刻了子冈款,被人告发,叛“犯逆”罪处死。代表作有青玉卮、玉环把怀、百乳白玉蝉、白玉印池、玉簪等。

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明初玉器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风格继承元代,作工肃穆而精美。如明汪兴祖墓出土了玉带饰十四块,玉龙藏于祥云之中,雕工玲珑剔透。山东邹城朱檀墓出土了冕饰、玉带、玉佩、玉圭、玉砚、玉笔架、玉杯等玉器,这些玉器所采用的玉材温润光洁,图案豪放,不重细部,保留了元代玉器的遗风。早明的玉器没有自己的风格。明朝中期的玉器风格趋于简洁,出现了体现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晚明前期东南一带社会稳定,城市经济繁荣,玉器产量大量增加。当时玉器加工集中在苏州,著名玉工陆子刚就出自苏州专诸巷。此期代表性的玉器有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玉带钩、玉碗、玉盂、玉壶、玉爵、玉圭、玉佩、玉带等,包括了死者生前御用玉器和死后的殉葬用玉。其中玉壶、玉爵等使用錾金或珠宝镶嵌工艺,金镶玉的结合使得件玉器绚丽多彩、华丽气派。当时古玉已成为古董(或称古玩),是高价的特殊商品。商人为了获取高利,便用劣质玉、掺色玉等廉价玉材制造了大批假古董,玉器数量激增,艺术上明显变得粗犷,精工者较少,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因明中晚期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玉器出现商业化的趋式。在图案方面,以瑞吉祥的谐音风格为主,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主要是为了祈福,其次才是为了欣赏。晚期名工陆子刚所琢玉器反映了此期时作玉、仿古玉及文人用玉的交错发展的形势。明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玉器生产商品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玉文化的新变化。

明代传世珍品很多,如清宫旧藏苏州镂雕牡丹花熏、“秋山行旅图”玉山、扬州工“会昌九老图”玉山、朱察卿墓出土的金镶玉蝶、定陵的玉带钩、鲁荒王朱檀墓的白玉葵花杯、汪兴祖墓玉带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