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三)礼仪功能

(三)礼仪功能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国自古讲究礼治,尊礼、重礼。玉以其固有的温润质地、丰富的色彩与通体的光泽经玉工细心琢磨成“器”,成为古代礼仪化玉饰品中最重要的佩饰。受贵族、豪商所推崇。“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即用六种不同形制的玉器作为祭祀、朝拜、交聘、军旅的礼仪活动的玉器,在《周礼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分化以后,包含礼仪功能的玉饰用品无论是种类、形制还是内容也随之发展,最终在各种礼仪活动中形成各种不同的礼俗。不同场合和不同阶段,须佩带不同的玉饰品,并与服饰结合,慢慢形成了特殊玉饰,普遍地称为“礼仪化玉饰”。这一演变巧妙地将玉饰与服饰相结合,极其微妙地反映了中华古代冠服礼俗制度的独特精神内涵。这一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呢?不同的历史时期玉器又是如何礼仪化的呢?完成这一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首先是“重冠”期:史前至商代。在这一漫长时期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服饰观念的具体化,是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当阶级分化的社会形成以后,人们用“服饰”区分阶级的身份,玉器由于它本身的质地、色泽成为礼仪装饰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配合服饰,成为彰显权位的主要特征。新石器时期还出土了大量含有礼仪性象征意义的玉器,其中“玉冠饰”是最引人注目的,这就是中国最初的皇冠。

其次是“重佩”期:周至汉代。周代礼制,在《春秋》《左传》《周礼》等史料中都有记载,周公制礼作乐,施行宗法制度的结果,使周代社会阶级次序井然,并与礼仪服饰制度相互结合,贵族们按等级成组佩玉饰,形成严格的制度。周朝稳固的“礼”制影响深远。战国早期人们由上半部悬挂佩饰,逐渐移至腰间悬挂,有挂于中央的,亦有挂于腰间两侧的位置。

最后是“重带”期:唐至明代。大汉王国的瓦解,胡人南下,至南北朝,结束了中国上古的礼仪制度。但是玉器与服饰形成的礼仪化服饰,却仍保持一脉相承的礼仪本质,依附于官服体系。例如“朝服”,玉器的礼仪功能已转向腰间,以“玉带饰”的形式,扮演着传统象征意义的礼仪化功能。玉带上玉的件数有一定的等级规定,最高的等级,只能使用“十三”带镑的玉带。在《舆服志》中曾记载唐代名将李靖,因战功彪炳,由皇帝破例赏赐“七方六圆”和阐玉带的记载。玉带组合的基本形制,玉版分方、圆两种,只限于皇帝、太子等特定的阶级,或者是经皇帝赏赐才可以使用。天子的常服,仍只用九环带,由此可见“玉带”象征阶级品位的意义。辽宋金元,玉带制度仍继续沿袭,公服系统所服腰带,成为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到了明代“玉带”为尊贵品位的象征,与“龙袍”代表的象征意义等同。

纵观玉器的历史发展,可见玉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以它不同的面貌向世人述说中国的礼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