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7.2 二、火药的发明

二、火药的发明

唐朝科学技术上有很多发明创造,雕版印刷以外,还有火药。

火药由“火”和“药”构成,这不是偶然的。原来火药里的两种主要成分——硫磺和硝石都是药品,汉朝的《神农本草经》把药分成三品,硫磺和硝石分别列入“上品”和“中品”。在火药发明以后,药物学家仍然把它列入药类。例如明朝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就把火药收在他的《本草纲目》里,并指出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可见火药最初是一种药品。

alt

欧阳询《梦奠帖》

火药的发明和方士炼丹药有密切关系,它的产生,也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远在战国秦汉时期,历代帝王总想长生,于是就有一些人投其所好,自称能炼出长生不老的药来。这些炼丹家在崇山峻岭采花草,探金石,在深山古洞里炼黄金,制造长生药。由于这些人的大胆探索和辛勤劳动,往往发明和发现了新物质。

从战国到汉初,盛行神仙之学。当时有人认为,要想成仙,首先须要吃仙药,然后才能得到神仙的启示。所谓仙药就是“灵芝”、“巨枣”之类,吃了不会发生什么坏作用。最古传说中的神仙是在海外,秦始皇花化了很多钱,派了不少人到海外求仙,都没有成功。汉武帝晚年也积极求仙。据说有个叫李少君的对他说:“要想长生,先要虔诚地祭祀灶神,其次是用丹砂炼成黄金,再用黄金制成食具,用这种食具吃饭就可以成仙,长生不老。”这就是我国炼丹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到了东汉末年,有一个魏伯阳,写了一本炼丹书,他还炼了不少“仙丹”。他最先把仙丹给狗吃了,狗吃以后死了,他自己吃后也死了。但是炼丹家并未因为吃药死人而灰心。东晋初期,葛洪著《抱朴子》。在书中,他旁征博引,援古证今,宣扬金丹的神妙作用,这种思想在当时并未发生什么作用。但是到了隋唐时期,炼丹的事又兴旺起来。唐太宗、高宗和玄宗,都找过炼丹家,为他们炼黄金、造仙丹。宪宗、穆宗、敬宗、武宗据说都是吃丹药而死的。

炼丹家所制的仙药虽然药死人,但炼丹术并未失传。因为炼丹术分为两类:一类是炼仙药,另一类是炼金银。仙药虽然失灵,但是,为了炼出金银,仍然有人积极探索炼丹的奥秘。在隋末唐初,据说有一位炼丹家,在太行山炼成“大还丹”。他的学生成弼因为父亲死了要回家办丧事,老师给他十粒仙丹,并说一粒丹可化十斤赤铜变成黄金。成弼回家办完丧事以后,杀了他师傅,将他师傅的仙丹全部偷来,然后制造黄金,后来成了富翁。唐太宗听说这件事以后,立刻把成弼找来,让他炼黄金,据说炼了很多。当然,这些黄金并不是真金,而是一种合金。

炼丹家所常用的丹砂,是古代的主要颜料。丹砂可产生水银,水银又制成银珠。其他颜料如赭石、曾青、铜绿、石绿、藤黄等,也都是炼丹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

火药也是炼丹中的副产品之一。它可能是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或者,直接用类似火药的药料制造某种药时,这种药发生了火药的作用,从而发明了火药;或者,间接用类似火药的药料变化某种药时,这种药意外地发生了火药的作用,因此发明了火药。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是唐初的炼丹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他写了一部《丹经》,书中谈到硫磺的“伏火”方法。为了叫硫磺“伏火”,他把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进砂锅里,掘一个坑,把锅放在坑里,使锅顶和地面平齐,然后用土把锅的四周填实。再把三个皂角烧红成炭,一个一个放入锅里,不小心就会起火。这件事说明孙思邈已经掌握了硝石、硫磺、木炭放到一起会起火的知识。

到了唐朝后期,有一本炼丹书叫《真元妙道要略》。书里谈到硝石“伏火”的时候,有时发生焰火。同时这本书还记载,把硫磺、雄黄、硝石放在一起,密闭加热,会起火烧了手脸和房屋。很显然,这就是原始的火药。

另一方面,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清虚子在《铅汞甲辰至宝集成》里,又提到“伏火矾法”。当时利用的药料是硫磺二两、硝石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前两种药料和孙思邈的“伏硫磺法”所用的药料是相同的,最后一种是植物,这三种药料合起来正是火药的成分。但是由于硫磺、硝石是天然的,而且由马兜铃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弱,所以不能爆炸。

总而言之,唐朝实际已经发明了火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把硫磺和硝石混合起来能发火焰,把硝石和木炭混合也产生类似火药的作用。过去所以未能发生较大的爆炸力,是因为药料不纯和几种药料不够标准的缘故。

火药是怎样用于军事呢?我国古代军事和方术有密切关系,兵书里记载方术,方士书也记载军事。在唐朝炼丹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的著作里,也有军事问题。唐朝后期李筌的《神敌太白阴经》的前半部是兵书,后半部就是方士的言论。

唐朝皇帝自己宣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因此特别尊礼老子和道教教徒,把道士、女冠,划归宗正寺管辖。当时不少方士借道家的名义奔走于帝王将相之门,干求利禄。从太宗、高宗下至玄宗,有的炼黄金,有的合丹药。唐朝中叶以后,有些方士在长安及各州活动,给朝廷和军阀出谋划策,参与军事机密。例如李希烈和唐军作战时,他用方士的计策烧了刘洽的战棚和防御工事,他们用的可能就是火药(本节参考冯家升著《火药的发明和西传》)。

到了唐朝末期,火药已经从炼丹家手里转移到军队中。没有炼丹家的启发,军事家决不会从难懂的方士著作里去找火药。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唐朝咸通九年(867)十月,庞勋起义进攻宿州时,在一个大风天里,“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亡多人”(《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一)。这种“火箭”也叫“飞火”。宋朝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在五代时期,有一个叫郑璠的攻打豫章,曾“发机飞火”,烧毁了豫章的龙沙门。郑璠率众突破龙沙门,被烧伤了皮肤。可见火药在晚唐和五代战争中已经发挥了威力。

总之,宋以前的火药武器共有两种。第一种是火箭,把火药的引线点着,用弓箭射向敌人的营寨、粮草。第二种,古人称为“发机飞火”,就是用抛石机把点着的火药包抛向敌人。古代的抛石机又称大炮,因为这种炮抛的是石头,所以炮字最初用石字旁,后来发明了火炮,又变成火字旁。

到了宋朝,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火箭。但是这种火箭都是以燃烧为主,宋朝以后逐渐用火药制造爆炸性武器。

唐朝人发明了火药是毫无疑义的事,但是,火药对人类文明起了什么作用?唐人发明的火药是怎样传到世界各国的呢?在中世纪,有三大伊斯兰教王朝先后兴起,这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倭马王朝(661—750)、阿拔斯朝(750—1258)和埃及的马木路克朝(1250—1517)。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横跨亚非欧三洲,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起了很大作用。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大食)经常往来,因此中国炼丹术也在八九世纪传到阿拉伯。中国炼丹家以丹砂为万灵之主,用以制仙丹、炼金银,而阿拉伯炼丹家也把丹砂叫做“赤硫磺”,也用以制仙丹、炼金银,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硝(硝石)在医药炼丹术上是一种必需的药料,医药和炼丹术既然在八九世纪传入阿拉伯帝国,那么硝石也很可能同时传入。1248年以前,在伊宾拜尔写的《医药典》中,提到“巴鲁德”(“中国雪”)。可见在12世纪以前,唐人发明的火药业已传到阿拉伯了。

另一方面,在哈桑的兵书里,也有力地证明火药是从中国传去的。在这本书里,有三处焰火的配方,都写入“中国铁”,例如:

①实验花的成分:硝10、硫磺3、木炭2、火石4、中国铁9、花10。

②鸡斗的成分:硝石、硫磺、木炭、中国铁2。

③契丹花用于火门的成分:硝10、硫磺2、木炭alt、中国铁10。

在12世纪以后,中国的火器也传入阿拉伯。据一种阿拉伯文兵书说,那时候阿拉伯有两种火器:一种叫“契丹火枪”,是和敌人交手时用的;另一种叫“契丹火箭”,是用于远射程的。很明显,这种火枪和火箭,必然是南宋人所习用的火枪和火箭。书中所说的“契丹”就是中国,并不是契丹和辽。

火药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的。首先,唐人的炼丹术,于十二三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大亚力卑尔特和罗吉尔·培根,就是炼丹家。在这两个人的著作里,都提到火药,但是他们还不会制造火药。在他们死后数十年,欧洲才有了火药。欧洲人使用火药,固然是由于受了他们文字上的启发,但在实际应用上,主要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公元1290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失败以后,法兰克人退出在亚洲大陆的亚加,转移到塞浦路斯岛上继续作战。当伊斯兰教国家进攻亚加时,曾用92座抛石机击毁了奥斯曼帝国堡垒上的一切防御工事。从此欧洲国家才开始接触到火药火攻法,才开始学习制造火药和火具。

唐朝发明的火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整个世界文明发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恩格斯说:火药“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3〕“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4〕

直到今天,火药仍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上起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