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6.4 四、袁晁、方清起义
四、袁晁、方清起义

天宝末年,唐朝社会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全面爆发,原来一片升平景象的唐帝国,骤然变成了血和火的世界。地主集团的内部矛盾,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当时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民暴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袁晁、方清起义。

安史叛乱以后,北方多数地方沦为战场,各地租调不能上供,因此长江以南变成朝廷税收的基本来源。

至德元载(756)八月,唐肃宗任命善于聚敛的第五琦为江淮租庸使,在常赋以外额外搜刮,并且实行食盐专卖政策,把盐价提高十倍以上,残酷剥削广大群众。

在唐政府残酷剥削之下,江南人民又连续遭遇特大灾荒。乾元二年(759),久旱不雨,斗米1500文,比贞观时期增加数百倍。到了第二年,情况继续恶化,四五月间,霪雨连绵,足足有一个月,米价高涨以致人相食。宝应元年(762),两浙在大旱以后又遭水灾,接着发生瘟疫,死者十七八,闾里萧条,人烟稀少。

alt

周防《簪花仕女图》

对于这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唐政府不仅无人过问,反而继续加重人民的负担。这时元载任江淮五道租庸使,把京城征收富商的“率贷”法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推行,向人民征收8年以前已经放免的租调。在具体执行时,实际并不是按定额征收,而是直接掠夺民财,当时叫做“白著”。

除了中央政府征收统一的租调以外,各道节度使又在征收租调以后额外加征,使江南人民无法生存。

战乱、灾荒和残酷剥削,迫使大量人民逃亡,唐政府又把逃户原来应纳的租调,勒令邻里分摊,从而使更多的农民流散死亡。这样,走投无路的农民不得不起而反抗了。

早在至德元载(756),长江下游有些农民即屯聚于海岛上,抗租抗税。余姚(今浙江余姚)一带有“草贼”龚历活动。据权德舆记述:当时江南“山洞海岛,往往结聚,睦州草窃,为蠹尤深”(《权载之集》卷十二)。宣州、广德一带,又有陈庄、陈伍奢率众保据山洞反抗唐政府。到了宝应元年(762),在大饥大疫以后,再加上政府苛政迫害,农民起义像燎原大火爆发了。仅见于记载的农民暴动,就有十余支,总人数达数10万。其中规模最大者,是浙东被称为“海寇”的袁晁起义,以及宣歙一带被称“山贼”、“洞寇”的方清、陈庄起义。

袁晁本来是管鞭背之刑的小吏,在地方上有一定威望,唐政府最初叫他镇压农民起义。这时,大起义的时机业已成熟,他没有执行唐政府交给的罪恶任务,反而置酒宰牛,在明州翁山县(今舟山群岛)聚众起义。宝应元年(762)八月,袁晁攻克台州(今浙江临海),赶走刺史史叙,建立了农民政权,改年号宝胜。这个年号和唐代宗的“宝应”年号针锋相对,表示要战胜宝应。袁晁起义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响应,这支农民军迅速向西、北、南三个方向发展,首先克服越州(今浙江绍兴),然后攻取衢州(今浙江衢县)。这年九月,又克服信州(今江西上饶)。十月,占领了温州(今浙江温州市)、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同时,这支农民军有时也到杭州、婺州(今浙江金华)活动。总之,当时浙东十州之地,都被袁晁控制。这支农民军最盛时期,扩充到二十余万人,是代宗时期全国最大的一支农民军。

方清是歙州土著,宝应元年(762),在江南大灾荒以后,他领导数万农民在歙黟起义。第二年,他们化整为零四处活动,并且和广德(今安徽广德)方面的陈庄合作,屯兵于秋浦的乌石山,打击富商大贾,连下几个城邑。永泰元年(765),这支农民军发展到高潮,他们以大批山洞为基地,向周围扩展。方清除了占据石埭城以外,不久又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杀了刺史庞濬,并在形势险要的古阊门,设置阊门县,“据险作固,以为守备”。

另一方面,陈庄领导的农民军,占领江南西道一些州县,并且北渡长江,攻占舒州(今安徽潜山)。从此以后,在北起舒州、东到衢越、西至洪饶等广大地区,农民军攻城略地,处决地主官僚,“吏不敢问”。

众所周知,江南是唐朝后期赋税的主要来源,袁晁、方清等人起义以后,占领两浙,威胁东南各州,直接影响唐王朝的财政。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江南向来没有重兵驻守,30多州只部署两万武装。这一地区的军队不仅人数少,而且缺乏训练。在刘展之乱爆发时,江南军队望风披靡。因此唐代宗不得不调平卢兵马使田神功离开中原战场,来到江南。袁晁、方清起义以后,唐政府更加紧张,又把李光弼从中原调到两浙,集中了几镇兵力围剿农民军。他们发觉袁晁等人的势力甚强,暂时无力消灭,于是又使出招降的策略。当时唐代宗下诏宣称:“天下草寇,能悔过自陈,各归生业,一切并舍其罪。其中有头首能劝率束手来归者,并加官赏。”这种欺骗手段,对农民军起了一定的瓦解作用。

与此同时,在这年的九月,唐将张镐又大举围攻袁晁,夺回信州(今江西上饶),农民军伤亡2000余人。十二月,袁晁二次进攻衢州,结果失败,被迫退向浙东。第二年二月,又在婺州(今浙江金华)遭唐军拦截。三月中旬,农民军在台州北部与唐军大战,战斗十分激烈,连日交锋达10余次。由于农民军组织涣散、缺乏训练、装备不良,终于失败,袁晁被唐将王栖alt俘虏。他弟弟袁瑛率余部500余人,退入宁海县北四十里的紫溪洞。唐军封锁了洞口,切断农民军的粮源。袁瑛及部下坚贞不屈,最后竟一同饿死。直到宋朝,洞里还残留着农民军遗留的鼎铛刀剑(《嘉定赤城志》卷二十一)。广德二年(764)十一月,袁晁起义宣告失败。

当袁晁起义被镇压以后,唐将袁alt率兵打出浙西,围剿方清和陈庄。当时全国唐军正与安史叛军作战,他们部署在两浙的部队不多,为了彻底镇压江南农民起义,他们不得不依靠南方地主武装。如:归德土豪把自己的庄客武装起来,占据八乡,保山据险,抗拒农民军。阊门土豪吴仁欢率领乡人数千,围攻方清于阊门县。永泰元年(765)五月,方清在石埭城被唐将陆消打败,壮烈牺牲。唐军平定江南农民起义后,唐政府改阊门为祁门县,任吴仁欢为县令,利用南方土豪的兵力,维持江南的统治。

唐政府为了防止江南农民起义东山再起,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和胜利以后,又重新建立一批地方政权机构,以便加强控制。例如:针对乌石山起义军的活动情况,将歙、宣、饶三州各分出一部分地区,新设池州,切断方清和陈庄的联系。除了池州以外,当时还设置了石埭、归德、旌德、绩溪、贵溪等县。

除了袁晁、方清两支大规模起义军以外,在肃代时期,还有以下几支农民起义军。

浙西方面:

广德元年(763),沈皓、朱泚在武康起义,响应袁晁,攻克武康县城,后来被辛敬顺镇压。

朱覃、姚廷在湖州、德清起义,被李光弼的偏将辛牧镇压。

宣歙方面:

宝应元年(762),舒城杨昭杀刺史后组织农民军进入江西,被江西观察使张镐镇压。

宝应元年(762),新安(今安徽休宁)沈千载聚众反唐,“郡国不能禁”,后来被张镐平定,沈千载及其部众全部牺牲。

同年,王万敌在宣州太平县(今安徽太平)起义,被唐将袁alt镇压。唐政府因此从太平县分出一部分地区,增设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对这一地区加强了控制。

此后,江南仍有小股农民军坚持斗争达三四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