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6.2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坐着铁车,指挥10余万叛军,长驱南下。沿途唐郡县官员,或开城迎降,或弃城逃窜,或被叛军杀戮。唐政府狼狈不堪。

唐玄宗听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最初不相信。叛军攻入河北,唐玄宗不得不仓促布防,调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到洛阳募兵,10天之间得六万余人,并拆掉河阳桥(今河南孟县北),防止叛军渡河;任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新置河南节度使领陈留等三郡,防守黄河以南;在关中募兵11万,其中多为市井小贩和流氓,以皇子荣王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帅,宦官边令诚监军,统诸军屯驻陕州(今河南陕县)。

叛军既野蛮又残暴,他们“每破一城,城中衣服、财贿、妇人皆为所掠。男子壮者为之负担,羸病老幼,皆以刀槊戏杀之。”

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到陈留仅仅几天,叛兵即来攻城,太守开门投降,张介然和守军数千人被杀。叛军攻荥阳,守城士卒听到鼓角声,不觉纷纷从城上掉下去。叛军占了荥阳以后,继续向东都进攻。封常清率众与叛军在武牢一战,大败,东都失守。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撞关。由于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在叛军的后方,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反击叛军的斗争。平原(今山东德县)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首先起兵。河北诸郡立即响应,十七郡又重新归顺朝廷。安禄山在河北只剩下六郡之地,被迫停止进攻潼关。常山的颜杲卿起兵8天,叛将史思明便以优势兵力来攻,常山城陷,杲卿被俘。他被押送到东都后,大骂安禄山,慷慨就义。平原太守颜真卿,召募勇士,10天得1万多人。

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撞关,以确保首都,这本来是必要的,但是宦官边令诚却向唐玄宗进谗言,诬陷封常清夸大敌情,动摇人心,又说高仙芝丢失国土,扣发军饷。唐玄宗偏信了这一面之词,命令边令诚在军中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以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将兵8万讨伐安禄山。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不久,攻陷长安。

二月,颜真卿领兵联合清河博平两郡兵,大破叛军,攻克魏郡(今河北大名)。河北唐军的声威,从此大振。同时,唐以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率蕃汉兵1万余人和太原弩手3000人出井陉(今河北井陉),收复了常山,打败史思明,并夺回七县。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也率兵出井陉,在常山和李光弼会师,共有蕃汉兵10余万人,迫使叛将史思明退守博陵(今河北定县)。河北人民为了保乡保家,自己组织起来,大者一二万人,小者数千人,各自抵抗叛军的侵扰。唐军在河北取得主动地位。

alt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针对唐军在河北反攻的胜利,安禄山、史思明进行了新布置。他们从东都派出两万余人,又发范阳余部,合史思明军共五六万人,以保卫河南到范阳之间的后路。天宝十五载(756)五月,河北方面军攻势迅猛,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于恒阳城下,斩首四万余人。史思明坠马,扶断枪逃入营中,率残兵退守博陵。郭子仪进攻博陵,军威大震,河北十余郡纷纷杀叛军守将,归顺朝廷。唐军的胜利,使安禄山惶恐万分,把汉奸严庄、高尚召来骂道:“你们叫我反唐,说是万无一失,现在起兵几个月了,连潼关尚未拿下。目前我军后路已被切断,受到四面围攻,万无一失,又在哪里?”

正当叛军准备离开东都的时候,唐玄宗又下了一道错误诏令,强迫哥舒翰打出潼关,进攻陕郡。哥舒翰预计这次出师难以取胜,因此捶胸痛哭,勉强引兵出关。唐军大败,哥舒翰被部下蕃将出卖,唐兵几乎全军覆没。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八日,叛军攻克潼关。唐玄宗狼狈出逃行至马嵬驿,随行将士杀了奸相杨国忠,又胁迫唐玄宗杀了杨贵妃。众怒平息,然后护送玄宗到达成都。

太子李亨被部下留在灵武主持军务,不久即皇帝位,这就是唐肃宗。

唐肃宗即位不久,郭子仪领精兵五万到达灵武。卓越的政治家李泌来到灵武,支持肃宗平定叛乱。在李泌的建议下,以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率领唐军讨叛。

安史叛乱爆发以后,黄河南北广大地区,或被叛军控制,或变成战场,人民流徙死亡。朝廷的经济来源,基本上依靠江淮以南供应。睢阳(令河南商丘)是江淮与关中间的交通枢纽,唐军控制睢阳,便可以防止叛军南下江淮。睢阳的战略地位极端重要。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庆绪杀了安禄山,为了切断关中与江淮地区的经济联系,特派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领檀、妫两州及同罗、奚兵13万奔袭睢阳。张巡从宁陵(今河南宁陵)率3000劲卒支援睢阳,守军增至6800余人。张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一天冲杀20余回合,坚持了16天,结果活捉叛将60余人,杀敌2万余,士气倍增,迫使叛军暂时退却。

两个月以后,尹子奇又引兵进攻睢阳,张巡宰牛杀羊,激励将士,亲自扛着大旗,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叛军死伤3000余人,奔逃数十里。过了几天,叛军又来围城,张巡率众反击,一昼夜间大战数十回合。尹子奇虽然受创,由于他在外线作战,兵粮随时得以补充,仍然坚持围城。一天夜间,张巡在城中鸣鼓。叛军听到城里鼓角之声,彻夜警备无法休息。天亮以后,张巡又把守军隐蔽起来,叛军不见城内有兵,便解甲休息。这时,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十余名将领,各率五十骑,开城出击,杀叛军5000余人。张巡打算射死尹子奇,只是找不到他,便削蒿为镞,射进叛军营内。叛军误认为唐军的箭支消耗已尽。尹子奇亲自出马督战。大将南霁云一箭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疼痛难忍,伏鞍而逃。

七月,尹子奇又纠集几万叛军进攻睢阳,想报仇雪恨。当时城里粮食十分缺乏,将士每天只能吃一合米,杂以树皮茶纸充饥,士卒减员,只剩1600余人,其中有些还是伤员,张巡加固城防工事,固守待援。叛军虽然用云梯、木驴等进攻,都被破毁。尹子奇黔驴技穷,不得不停止进攻,在城外挖了三道壕,并设立木栅,准备长期围困睢阳。到了十月,城内连鼠雀都吃尽了。张巡的妾愿杀身给将士果腹,张巡听其自刎。许远杀了自己的奴婢给士卒充饥。最后城内只剩400余人,饿病难支,睢阳终于陷落,张巡、许远慷慨就义。

睢阳战役前后延续十个月之久,以张巡、许远为首的唐军,仅仅以一万兵力,前后抵抗了二三十万叛军的反复围攻,大小战斗400多次,保卫了江淮财赋,赢得了时间,使唐军得以徐图反攻,对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巡、许远、南霁云等是唐王朝的忠臣,也是忠于人民的英雄。睢阳人民设立了双忠庙,悼念睢阳战役中死难的烈士。

安庆绪杀掉安禄山,自己称帝,史思明不服,叛乱头子内部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唐政府利用其矛盾,徐图反攻。

这年九月,郭子仪等率讨逆军在扶风等地集结,着手反攻。但是,唐肃宗缺乏依靠唐军取胜的信心,他派人勾结回纥怀仁可汗,对回纥说:“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财帛子女皆归回纥。”这是多么卑鄙可耻的行径!

各路大军从四面八方集中长安以西,约十五六万,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在香积寺北与叛军决战,叛军大败,死伤有六七万人。当天深夜,叛军撤离长安。第二天,广平王率唐军进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

首都光复的消息传到凤翔府以后,唐肃宗非常高兴,文武百官前来祝贺。即日派宦官啖庭瑶到达成都,向太上皇报喜,敦请太上皇回銮。同时令广平王立即出关,收复东都。

这年十月,郭子仪引兵打出潼关,克服华阴(今陕西华阴)、弘农(今河南灵宝),迫使叛将张通儒退至陕郡。安庆绪发洛阳叛军,令严庄统帅,支援张通儒,企图阻止唐军东下。郭子仪大军在新店(在今陕县西)遇到叛军。郭子仪令回纥兵从山后绕到叛军侧面,自己麾军前进。叛军依仗人多士众,从高处下来,猛扑唐军。唐军前队多人受伤,逐步后退。忽然听到山口鼓响,千百支箭同时射向叛军。叛军发现回纥兵,知道后路被抄,吓得纷纷溃逃。叛将严庄、张通儒等,落荒东走。郭子仪克服了陕郡。叛将严庄逃到东都。安庆绪非常惊恐,仓惶聚集党羽,星夜逃奔鄴城(今河南安阳市)而去。

唐军收复了东都,回纥兵进城肆行抢掠,弄得百姓妻离子散,家尽财空,骚扰了两天两夜,回纥犹不满足。郭子仪请示广平王,召集东都父老,募集罗锦一万匹,酬谢回纥,方算罢休。

至德二载十二月,唐肃宗启驾回宫。叛将史思明投降。唐肃宗封他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河北一带除相州外,重归唐朝。乾元元年(758)六月,唐政府准备剥夺史思明的兵权,被他发觉,于是杀了唐肃宗的使者乌承恩,又重新叛唐。

这年九月,唐肃宗令九节度使讨伐安庆绪。这九节度就是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州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崔光远,又命河东李光弼、关内王思礼等各率所部为助,共九节度使六十万兵马。唐肃宗怕将权过大难制,因此讨伐军不设统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任观军容使,监各路节度使。

郭子仪首先引兵过太行,至获嘉(今河南新乡市),打败安太清。安太清走保卫州(今河南汲县)。安庆绪发邺城全部兵力,援救安太清。郭子仪设计埋伏,击溃安庆绪的援军,克服卫州,安庆绪归邺城。郭子仪与鲁炅等包围邺城。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救,愿把皇位让给他。史思明想借机扩张个人势力,立即出兵,攻陷了魏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暂时留驻城内,以观形势。针对史思明进入中原的新形势,李光弼向鱼朝恩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主张兵分两路:一路由郭子仪、李光弼围攻史思明,牵制他的兵力,另一路以七节度使兵力围攻安庆绪,等攻下邺城以后,集中全军去消灭史思明。李光弼的建议不仅正确而且可行,但却被观军容使鱼朝恩否定。因此,几十万大军被牵制在邺城周围。从乾元元年(758)十一月到第二年正月,包围邺城已达三个月之久,毫无结果。镇西节度使李嗣业亲自率部队攻城,不幸中了一箭,毒发身亡。郭子仪令部众挖了三道战壕,树立一道木栅,并引漳水灌城。这时城内缺粮,一鼠值4000文,叛兵争食战马。史思明引兵前来,最初只用轻骑向唐军挑战,扰乱唐军的后方。等唐军反击,叛军又逃窜。这样反复出击,弄得唐军日夜不安。另一方面,史思明又把叛军组成很多小分队,化装唐军,分散于各个交通要道,专门劫掠唐军粮食,使唐军防不胜防,从而使围城的唐军也发生粮荒。正值这严重关头,史思明却在城下集中兵力,和唐军决战。最初,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路兵马先与交锋,鏖战几天,双方死伤相当。后来郭子仪出兵继进。刚布完了阵,忽然大风袭来,拔木扬砂,霎时间天昏地暗,咫尺不辨。双方互相惊诧,彼此骇散,唐军南奔,叛军北溃,甲仗辎重,抛弃无数。郭子仪走河阳(今河南孟县),又急忙拆毁河阳桥,阻止叛军南下。他们到了东都,只见一座空城,河南尹苏震等早已逃之夭夭。九节度使残兵数万人退保河阳,大反攻宣告失败。

九节度使退出河北战场以后,史思明设计杀了安庆绪,然后留其子史朝义镇守邺城,自己回范阳称大燕皇帝,立史朝义为怀王,周挚为宰相,以李归仁为大将,改范阳为燕京。

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派兵南下。这时唐宰相李泌被排斥,宦官李辅国、皇后张良娣把持国政,对于平叛战争没有及时抓紧进行。这年十月,洛阳再次失守。

上元元年(760)以来,史思明喜怒无常,残忍好杀,对部下稍不如意,动辄灭族。他偏爱少子史朝清,酒后曾对部将表示,将来除掉史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史朝义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愤恨。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为大燕皇帝,后来并令阿史那去范阳,斩了史朝清,以李怀仙为范阳尹,留守燕京。

宝应元年(762),唐肃宗病重,宫内斗争非常激烈。大宦官李辅国,勾结程元振,逼死唐肃宗,杀了张皇后和越王系,拥立李豫〔1〕为帝,即唐代宗。李辅国自命定策功臣,从此朝廷大权,尽入李辅国之手。

宝应元年(762)十月,以雍王李适为兵马大元帅,与仆固怀恩、郭英人等,会同回纥兵进行总反攻。各路大军云集东都以北,当时叛军十余万。仆固怀恩派骁骑与回纥兵绕道南山,和另路大军协同作战,在昭觉寺、石榴园一带,消灭叛军六万余人,俘虏两万余,最后史朝义只领数百轻骑东奔郑州。仆固怀恩收复东都,令其子仆固alt率步骑万余人追击史朝义。

这时东都唐军不多,回纥进城后肆意杀掠,纵火十余日,这是东都人民八年来又一次被大劫。

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由于形势所迫,叛将纷纷投降,黄河以北各地光复。广德元年(763)正月,范阳叛将李怀仙归降,唐政府派李抱忠接管范阳。史朝义想北投契丹,被李怀仙追击,他走投无路,缢死在森林里。历时八年的安史叛乱,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