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机及分析化学
1.15.1 9.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9.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9.1.1 光与物质颜色的关系

许多溶液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颜色,而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背后,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实验证明,溶液的显色,是由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作用造成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当某种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光的能量就会传递到物质的分子上,这就是物质对光的吸收作用。不同的物质因为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也会不同。

人们所能看见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在400~760 nm。白光(日光、日光灯光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白光经过分光设备,可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单色光。不仅这7种颜色的光可以共同混合成白光,如果把适当颜色的两种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单色光即可称为互补色光。具体关系如图9.1所示,直线相连的两种光即为互补光。对于物质来说,物质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于它们吸收了某种单色光,而使自身显现出被吸收颜色的互补色。以高锰酸钾溶液为例,因其吸收了白光中的绿色光,而呈现出紫红色。假如某溶液对各种颜色的光吸收程度相同,该溶液就是无色透明的。

图9.1 互补色示意图

如果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测量该溶液对各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可以得到一条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如图9.2所示,其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不同,可作为物质定性鉴别的依据。

同时,当有色溶液浓度变化时,溶液颜色也会随之变化,浓度越高,溶液颜色越深。这是因为当物质浓度不同时,对相应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也会不同,如图9.3所示。因此,在分析实践中,以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测量该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也就可以测出该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吸光光度分析法。

图9.2 吸收光谱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