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项目十二 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

项目十二 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影片的叙事线,体会东方影片舒缓的叙事节奏,认知永元和德琳两个人物的性格塑造路径。

能力目标:了解影片单线叙事结构的特点,掌握叙事节奏对影片的作用,掌握影片诗意化的叙事风格以及影片对永元病情的淡化处理方式。

一、故事梗概

本片由韩国导演许秦豪自编自导,影片上映后,给韩国电影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小清新之风。电影讲述一个已经收到死亡宣告的照相馆老板和一个女交警的爱情,这是一部了解剧情后也许就会错过的好电影。片中主人公永元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般知识分子的最常见装扮,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长裤,胶框眼镜,并不魁伟的身材,而且面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亡的命运。他经营着一家小照相馆,生活平淡。小摩托在马路上穿梭,串起每天的日常生活:买菜,做饭,吃饭,和家里人闲聊。影片的视听一如演员的表演那么不着痕迹,没有过多润饰,每一处都很朴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照相馆里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中学男生拿着女生的集体照片,吵嚷着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女同学照片放大,淘气的男孩子为喜欢的女同学彼此争执、互不相让;特殊女顾客在拍照时闹出的笑话;中年少妇拿着年轻的照片要求复原;老奶奶在照全家福后又独自盛装前来照遗像……虽然永元只有三十出头,但在得知自己患病生死未卜,经历母亲故去等感情变故之后,他已经能很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得失。

就在平淡时光的流逝之中,负责纠正违章的德琳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德琳因为工作关系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与同事一起从永元的照相馆外经过,因为冲洗违章车辆照片的缘故,渐渐地她对永元有所了解。两个人相爱了,不过,一如韩国片中无数的爱情一样,纯洁平淡如梦幻般的感情交往总给人以若即若离之感。男主人公永元是个身患绝症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死亡之期将临,由于很多原因,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秘密。一段时间的住院后,即将濒临死亡的他在重新回到照相馆时,发现了德琳给他的信件,这个时候,德琳怀着心碎伤痛离开了这个小镇。德琳由于对永元病情一无所知,多次去照相馆找永元却每次都只是看到照相馆门窗紧闭。等待中的德琳写了信通过照相馆的门缝投进去,回到家的永元看到信件和照片,泪流满面。永元去德琳新的工作单位找她,却只是在咖啡厅里远远看着忙碌的德琳。圣诞前夕,永元给自己拍了微笑的遗像,再次住进医院。平安夜那天,德琳再次来到照相馆,虽然门还是紧闭着,但多了一块“外出中”的告示牌,透过玻璃窗,她看到橱窗里多了一幅自己的照片,心情难以言喻,但笑容定格在了她的脸上。

二、叙事元素

(一)照片

照片是本片故事关系的核心元素,年轻女交警德琳走进永元的生活,是从她到照相馆处理照片开始的。照相馆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有全家福,有永元妹妹的照片,有永元初恋情人咏芝的照片,还有永元父亲拍摄的照片(图12-1、图12-2)。

图12-1 照相馆橱窗一角

图12-2 照相馆室内一角

相机咔嚓一声,灯光闪烁,画面定格在一瞬间,在底片上留下回忆,照相馆里贴着永元拍的各式各样的照片(图12-3),全家福、满月照、毕业集体照、同学老友纪念照、婚纱照、免冠纯色底照,最后放到橱窗里的,是德琳的照片(图12-4)。

图12-3 照相馆外景

图12-4 放在橱窗的德琳的照片

照片对普通人来说是生活的证明,背后都是难以忘怀的故事。照相馆外面挂的照片中,有一张是永元以前的恋人。如今,那个叫芝泳的女孩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和永元在路上重逢,只是寒暄几句,就各自离开了。再次见面之时,芝泳让永元把橱窗里自己的照片摘下。时间改变了一切,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也包括爱情。德琳的出现,给永元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在他们逐渐熟悉的时候,永元会给德琳照相。而这张照片也将替代过去的记忆。影片最后,德琳看见那张自己的照片挂在橱窗里,微笑着离去。对于永元,照片也是在为自己挽留,在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为自己拍了最后一张照片,也就是自己的遗像。就像那个老太太,在晚上突然跑到照相馆要求永元为自己再拍一张照片,老太太说:“因为这将成为我的遗像。”(图12-5)

图12-5 为自己拍遗像的老太太

(二)死亡

本片叙事中一直隐附着永元的死亡,总体展示出他乐观、积极与坦然面对的一面。但作为常人,片中也有他内心里挣扎的一面。他和朋友周高一起去喝酒,到有几分醉意之时候,还想再喝,周高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凑到周高的耳朵上小声说:“我就要死了。”而对方却以为那是他酒后的玩笑。永元的旁白说道:“我只好把事实当成玩笑。”

在警局烦乱的环境中,永元突然发怒,对在场的人大喊“闭嘴”(图12-6),周高将他拉开,在挣扎中,突然在朋友的怀里哭起来。平日里总是微笑的永元,内心里却一直隐藏着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尤其是当他感觉到和德琳的爱情时,更是难以释怀。

影片中对死亡处理得淡然,那个要拍自己遗像的老太太就是最好的代表,当她说出“这将成为我的遗像”时,平静的态度正是本片所要表达的。虽然影片描述的是一个男人走向天国前的最后一点风景,触及死亡这个黑色字眼却一点也不悲情,反而影片到处都洋溢着温暖,正如八月的夏日,慵懒地如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影片润物无声的情感表述,让人为之唏嘘、动情。但实际上,这一部以爱情为主,夹杂着亲情、友情的影片,一个个细小的情节却都能迸发出强烈情感和深深共鸣,让我们体会到面对死亡,人应该有的一种坦然态度,让我们掂量什么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图12-7)。

图12-6 永元在警局发怒

图12-7 对死亡的淡化处理

(三)爱情

阳光灿烂的八月,爱情悄无声息地萌发,永元和德琳之间的爱情似乎没有标志性的开始,当然也就无所谓戏剧化的结束。当永元在临终的那段时间避开德琳时,德琳并没有歇斯底里地寻找,相反,她似乎只是平静地等待。片中出现的美的场景,极少的台词,安静的环境,都衬托着默默的深深的爱。没有海誓山盟,没有你侬我侬,淡如水,却让人回味无穷。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而如何去讲述,却有不同的方式。在本片的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逝去与永恒。人消逝了,而爱永恒了。永元的离世,将他和德琳的情感在现实中隔离,但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却成为德琳及观者心中的永恒。照片上的人都会逝去,而他们的故事却都会在现实中永恒。德琳不知道永元出了什么事,更不会想到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我终于明白,就像我看过的无数张照片一样,爱情,也会变成永远的回忆,你让我在美丽的爱情中,悄悄离去,我要对你说,谢谢,再见”(图12-8),这是永元留给德琳的话,可见这份感情在永元心中的重量。他隐藏了这份情感,在医院里,姐姐问到为什么没有女人来探望他,是不是牵挂着谁,他却说没有任何牵挂。出院后,他在咖啡店里,望着德琳,没有出去见她,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所以做出了让人动容之举(图12-9、图12-10)。

图12-8 片尾镜头

在永元住院期间,不明缘由的德琳无数次地在照相馆等待。更是在卫生间的镜子前,流下泪水。看见橱窗里自己的照片,她明白了永元对自己的感情,至于原因已经不再重要。永元没有把病痛的一面留给德琳,也就使这份情感如此温馨地留存于彼此的 内心,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越是这样的隐私,越让相爱的人拥有比他人更多的甜蜜(图12-11),本片用纯爱的表达凸现了爱情的刻骨铭心。

图12-9 永元隔着玻璃望着的德琳

图12-10 永元隔着玻璃相望

图12-11 看到橱窗中自己照片的德琳

(四)幸福

影片十分平静,永元总是笑着面对一切人和事,而他的朋友们也并不知道他的绝症,除了男主角独自一人时我们或许能感到那种淡淡的悲伤,其他的所有镜头都充满了温馨所营造的幸福感。许秦豪是抒情高手,镜头缓缓铺陈开来,散文式的恬淡余味深长,不动声色地讲述本片故事,节奏缓慢,情节简单,需要安静写意的心态来观看。电影里的男主角总是平凡憨厚,有熨平妥帖的笑容,女主角总是干净素淡的脸,眼神清澈如泉。

本片浮光掠影的背后,有最深刻无形的淡泊,这就是《八月照相馆》所传达的暖暖的、平凡人的朴实无华,是能唤起心中最原始的那份感动的散文诗。而幸福就是由这些如诗行般琐碎的日常和复杂的感应组合起来的苦苦甜甜的心境。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影片没有描述永元如何勇敢地与上帝斗争,如何争取生命最后的一分一秒或是创造奇迹,他只是静静地在等待,在享受此刻的那份心境,亲情、友情、爱情,在他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祥和与安宁,没有惊涛骇浪、坎坷波折,只有淡淡的现实人生。甚至剧情都没有介绍他是怎么死的,就这么简单地一笔带过,导演让我们体会了一次极端状态下的幸福。

恬静的灯光运用,朴实的人物造型,平凡的故事情节,凄美的独白,如细雨般的配乐,让这部没有轰轰烈烈爱情的电影,犹如冬天暖阳般柔和,像溪水淙淙般流过,慢慢打动人心。 本片描画的幸福,不在于天长地老,只在于身处幸福时的笑意(图12-12)。

图12-12

(五)微笑

《八月照相馆》是一部哀而不悲的文艺电影,影片叙述细腻,画面唯美,音乐动人,色彩淡雅,叙事节奏缓慢,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带有一丝忧伤的故事中只有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片中的永元,对生命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偶尔和朋友玩玩,和家人聚聚,以此来完整最后的时光;没有和他爱的人热恋,只是像寒暄的聊天,像朋友的微笑,然后静静地放在心里,淡淡地离开。他寂静得就如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勇敢的微笑却永远留在身边每个人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图12-13 骑着摩托车的永元

图12-14 安静沉睡的永元

影片开头是永元骑着小摩托回家的镜头(图12-13),第二个画面是他在安静的沉睡(图12-14),室内渐亮,若隐若现的学校操场那边传来的声音以及从小窗透进来的阳光惊扰了他。随着影片的深入,我们才知道永元是一个即将走向自己生命终点的人,从第一个场景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生活的平静有序。随着影片的持续,我们还会看到他开朗与豁然的笑,虽然在他的笑容中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流露。

他们俩的初识让人心碎,永元刚参加完一个葬礼,一个将死之人去为一个死者送行,心情可想而知。然而,他在吃完药后,脸上重又出现了笑容。虽然德琳没有走进他的世界,并不了解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是爱情让他们相互感染,尤其让永元准备离去的过程不再孤单,更加从容。吃冰激凌、雨中漫步、坐过山车、跑步、吃橘子、讲鬼故事(图12-15—图12-17)。当德琳在给闺蜜重复那个冷笑话的时候,她已经陷入爱情的憧憬当中,也是在她以为爱情即将见分晓的时候,永元也即将到达生命的尽头。永元写完给她的信后,照镜子,整理衣服,调焦,对光,在整个过程中他一丝不苟,没有慌乱,没有语言,甚至可以说没有声音,当这个憨厚、温馨犹如邻家大哥般的形象被照相机定格之时,我们才猛然惊觉,生命终点的这个笑容是那么的宁静与安详,一切都营造得出奇的真实(图12-18)。但影片在这个时候并没有选择结束,紧接着它给出了这个笑容产生的原因与动力所在,因而在最后一个镜头中,装束整齐的德琳出现在照相馆门口,甜蜜满足的美丽笑容在一片雪白中明艳艳地挥散开来。

图12-15 永元递给德琳一块冰激凌

图12-16 德琳与永元吃冰激凌

图12-17 德琳与永元在游乐场吃冰激凌

图12-18 认真为自己拍遗照的永元

三、叙事基调

(一)平淡与伤感

《八月照相馆》是一部很安静的电影,片中的人物很安静,画面处理很安静,长镜头和固定镜头的运用让整部影片充满着东方式的隽永和悠远,许秦豪在摄影上刻意的选择让影片从整体上显得饱满精到。整部电影的感情是普世的,虽然仍然是韩剧的传统题材,但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之呈现无造作之感,而且也没有脱俗到不沾烟火,甚至于影片只字未提永元到底身患何病,导演对剧情的特殊淡化,让更多的观众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了情感的厚重之美。在这部悲剧片里洋溢的温暖和乐观,以及积极向上,让我们感怀,影片最后那段独白更是让人难忘,让人不禁唏嘘,片子可以平淡得如此美丽。

这一部淡到不能再淡的电影,将所有的爱情、亲情、友情、生死离别都缩放淡化,生命结束得那么仓促和突然,却也没有留下多少哀伤,到最后我们甚至都没有察觉到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存在,这就是导演所要阐述的一段平淡美好却又哀伤的故事,它的确能让观者之心安静下来。

本片的平淡,和一般爱情悲剧故事不同。两人在平淡中开始相爱,在平淡中分离。视听映现的都是我们熟悉的普通生活,淡然而安详,就像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面对爱情,男主人公明白这终将是一段美好而短暂的时光,他始终保持着克制,没有将这段感情进一步发展。他知道这段感情每深化一步,就是对德琳更大的伤害。所以他悄悄地离开,只是远远地隔着玻璃凝望,伏在玻璃上的手仿佛触摸着自己的爱人。影片最后,德琳站在照相馆的玻璃窗前,看着橱窗里自己的照片,脸上浮现出会心的微笑,她明白她永远拥有了这份爱。影片到这里结束,我们不禁赞叹导演的手法,以出奇平淡的结尾,了结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只留下诗意的空白让观者回味。

虽然这部影片的故事决定了它应该有伤感的基调,但导演却并没有让全片都给我们带来这种情绪。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温文的伤感,没有明显的此类商业片中的煽情成分。影片摄制流畅优美,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人细细回味,因为这些细节都在隐喻下一段情节的发生。片中有很多情感的描写,亲情、友情、爱情无不在细致地体现。如永元陪着德琳走在夜晚的小路这场戏,永元在黑夜的小路上给德琳讲起了鬼故事,因为这时的永元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他像一个正常人一般恋爱,他渴望德琳会靠他更近一些;还有在游乐场中德琳细心地为永元擦去饮料瓶口的灰尘,而她也更紧地靠近了永元。这时在他们的身后你会看到有一对新人穿着婚纱在拍外景。本片镜头运用都以固定为主,如同一个人在默默关注着这所有的喜怒哀乐,画面仿佛永恒不变,就像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遭遇死亡,因而永恒,画面又是单调的,就像真实的生活,波澜不惊。如一片咀嚼多时的口香糖,淡而无味却又有未曾消失的甜在舌尖回荡。

(二)含蓄与细腻

本片中如同诗化般安排的留白,表现出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片中自然光效的运用有一种穿透人心的美。《八月照相馆》舍弃了以往在韩国片里经常呈现的民族悲情及哀痛,取而代之的是感性的画面和温润的人物关系,使本片彰显出一种有爆发力的含蓄之美。

韩石圭的表演自然、通透,片中的永元戴着眼镜、留着分头、一双小眼睛亦如邻家大叔般温暖憨厚,酒疯蹒跚走路,发狂式喊叫痛哭,独自一人默默失神,每个片段和细节都将一个即将死亡之人的内心挣扎变化诠释得细腻贴切,如以下片段:

榕树下两人初次在室外见面的场景。两人关系微妙、尴尬,中景正面拍摄,效果如舞台剧般韵味悠长(图12-19)。

图12-19 永元和德琳初次见面

永元站在窗户外,静静地注视着屋里的前女友,同时窗户玻璃倒映出他复杂的表情,而这层透明的阻隔似乎有意无意地暗示着当时两人的关系和处境(图12-20)。

图12-20 永元静静地注视着前女友

永元和找他的德琳隔着玻璃,听不到对方的声音,靠嘴型和动作支撑起整个画面,搭着舒缓的音乐,温婉中透着一股张力,温馨而含蓄(图12-21)。

图12-21 永元和德琳隔着玻璃见面

图12-22 不同时间段的照相馆外景

片中多次出现的照相馆等场景的空镜头,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对情感发生地的流连(图12-22)。恰当的人物面部特写则精准地反映了角色内心的感情状态,镜头舒缓而饱含情感。本片没有像大多数纯爱电影那样轰烈,也没有如部分纯爱电影那般哭得叫人撕心裂肺的哀怨。它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含蓄,犹如永元骑车载着德琳时,淡淡地抿嘴一笑,加之影片优美的配乐徐徐萦绕,整体细腻度立显。而这种含蓄与细腻并非导演的刻意讨好,而是出于影片浑然天成的淡雅气质。许秦豪并未一味地纠结于爱情的窠臼中,一些对人与人之间的其他细节刻画亦同样含蓄、细腻,如永元在确认自己的病情后,教父亲使用录像机遥控器,为父亲制作胶卷冲印机的使用说明等。德琳在照相馆外几次都等不到永元的情况下,砸碎了照相馆的玻璃窗。这些细节描写都充分而又到位地反映了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将这一切成功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本片同样出色的摄影,在缓慢移动的镜头下,熟练的光影运用加上流畅的剪辑手法,使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为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温婉含蓄的悲剧色彩。

导演充分把握了观众心理,以情感为切入点,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为基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悲剧但又带有幸福感的爱情。视听蕴含的那种味道,是本片真正打动人心之处,也只有东方人才能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这种韵味,并由此产生对于本片的共鸣。因为这种东方式的爱情表达,有时不需要拥抱、接吻与性,甚至不需要说出来,恰如影片最后十几分钟的段落,几乎没有一句台词,竟在演员的一颦一笑中、抬手低头间流露出无比细腻的情感。《八月照相馆》静静邂逅于炎炎夏日,徐徐落幕在皑皑冬季,为这个繁华而浮躁的世界,为我们日益干涸而无情的心,注入了一股清泉。

四、叙事结构

《八月照相馆》围绕永元的病情和永元与德琳感情发展这两条线来叙事。在两条叙事线的铺设与交织过程中,导演设置的细腻,情感表达不露痕迹。两条叙事线中,以永元和德琳的感情发展为主线,永元的病情为副线,交织并相互影响。永元的病情恶化以几次去医院为标志,也将他与德琳的情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永元去医院后,心情并不怎么好,此时遇见德琳,成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次永元去医院后,找好友周高喝酒不醉不归,发泄情绪,却发现能真正抚慰他心灵的是德琳,此时永元与德琳的感情发展非常好。第三次永元去医院后,揭示病情恶化,从永元给德琳讲了鬼故事之后,德琳再也没有见到过永元,但两人的感情却彼此升温;当永元病危送到医院后,两人的感情得到升华,但在现实中,所有的一切却走向结束。

本片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微小事件占了很大比重,但这些微小故事的叠加并未导致节奏的变化,反而使情节饱满、叙事温润,并将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由于本片散文化、诗意化的叙事格调,使得剧中几乎所有事件的变化幅度都很小,再加之本片生活化的处理手法,几乎所有事件的前后都自然而然,因此使本片在平淡中道出了爱之真谛。

影片很多事件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塑造着人物性格。德琳火急火燎地要求洗照片时,永元吃完药平静下来一一满足她的要求,并请她吃冰淇淋;永元在公交车上看到德琳为工作问题与人争吵,之后便来修理相机并向永元抱怨;永元出门的路上见德琳吃力地拿着重物,便载德琳一程等事件都鲜明地塑造着人物性格。这些事件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将永元温文尔雅、谦和善良,以及德琳冒失冲动、年轻气盛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

从成片结构的角度看,影片都由镜头、场面和段落组成,是按镜头、场面、段落的顺序设计的。导演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出每一个镜头的内容,然后把各个镜头用蒙太奇的方式连成场面,由场面再构成段落,进而由各个段落构成全片。在本片的构成中,基本都是由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现的,全片由永元的独白开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在永元被送进医院后,讲述德琳的情节中,由独白变成了画外音。

《八月照相馆》与节奏明快、冲突激烈的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叙事风格不同,本片将因果规律淡化为碎片化的生活事件,没有过于刻意的因果逻辑,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将冲突内在化、隐匿化,凸现出独特的东方式叙事美学,故事遵循着生活逻辑,没有刻意强调原因与结果,充分展示了韩国爱情电影的某类特质。

知识链接

1.影片《恋爱素描》

《恋爱素描》是韩国导演金容钧的作品,影片开头是一段笔调简单生动的漫画,忧郁的小男孩在踽踽独行的回家路上,被爱搞恶作剧的同伴把帽子扔到了树上。小男孩望着树梢,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无奈。随后树影轻摇,镜头晃回到现实故事的开始。导演和编剧借助多次闪回,将娃妮的两段恋情表现得低调而唯美。相比较岩井俊二《情书》的清澈空灵,本片更加具有入世的情感。影片最后又回到了起初的漫画情节,依然是那个小男孩,依然是那条放学回家的路,依然是挂在树梢的帽子,男女主人公的初次相遇在这里才给予了交代:小男孩正在为不能取下挂在树梢的帽子焦急时,他喜欢的邻家小女孩出现了,一句“我来帮你”打动了小男孩的心。之后,小男孩羞涩地送一顶帽子给小女孩。那时小男孩七岁,他临走前站在街中央向六岁的小女孩挥手。然后,他们就这样长大,挥手的那个人变成了又回到娃妮身边的俊河,而那个当年没来得及冲小男孩微笑的小女孩,终于变成了在微风中微笑的娃妮。清新的水彩动漫画,显得比真实的相片更具美感,将虚幻与现实完美结合。整部影片自然随意,不着痕迹,没有过多的煽情,清新的风格成为了本片的亮点。

2.影片《春逝》

《春逝》是许秦豪的作品,这部影片以对爱情有不同理解的年轻录音师李尚优和电台DJ韩恩素由恋爱到分手为主线,用细节和人物状态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美好随时将逝的故事,表现了普通人关于爱情、亲情中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难以把握的情绪。

整部影片以氛围和情绪的营造见长,运用平实的镜头语言,将简约而唯美的画面在银幕上呈现。在镜头语言上,导演避开两极镜头(特写和大全景)的运用,从而让画面拥有娓娓道来的平和宁静。其中将李尚优和父亲的情感通过镜头语言处理得非常巧妙。在找回走失的奶奶后,父子二人在窗边喝酒,室外下着雨,导演由室内镜头切换到室外,透过拉开的半扇窗,看见父亲的正面和李尚优的侧面。斜侧的俯拍让本是从窗外看别人的偷窥感演变成了拥有上帝似的全能视觉。同样的场景下,窗外无雨,由于有了前一次的交代,这一次导演直接将镜头切到室外俯拍。整部影片都让观众从视觉到心理有着回忆往事的全能感受。

结尾处李尚优和韩恩素街头道别则用了长焦镜头,虚化了背景,突出了前景人物。当韩恩素转身离开时,前景的李尚优仍然清晰地站在原地,无论从视觉还是心理上都营造了韩恩素渐渐淡出李尚优生活的氛围,同时也将李尚优此时此刻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3.影片《空房间》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影片总是饱受争议,《空房间》也不例外。影片以另类奇特的故事,唯美宁静的影像,极具象征与隐喻的符号表达,发人深思的人文内涵共同谱写了一部关于孤独与真爱的乐章,此片获得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关注边缘人是金基德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空房间》也一如既往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孤独和人性的故事。男主人公泰石骑着摩托车四处流浪,白天他挨家张贴广告单,如几天后谁家广告单没被撕掉,则表示屋主人不在家,晚上便撬开进去小住一阵。在陌生人家里居住,他从不拿走任何东西,在主人回家前离去。某日,他进入一户富有人家,并未察觉被丈夫虐待的女主人善花在家里悄悄注视着他。后来,泰石亲眼目睹了善花丈夫对善花的折磨,泰石忍无可忍,打伤善花丈夫后,带着善花离开。两人在一个空房间里发现了一个老人的尸体却被警察以嫌疑犯身份带走。善花被丈夫领回家,泰石则进了监狱。在泰石成功越狱后找到善花家,以一种神奇的“隐身人”的方式,躲过善花丈夫的注意,和善花生活在一起。

片中的一些镜头非常出彩。在狱中,影片几个窥视主观镜头和中近景特写将狱警的冷漠残暴、泰石的无辜坚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影片最经典的镜头莫过于81分19秒,丈夫和善花拥抱,善花却正和丈夫身后的泰石接吻。简洁的构图、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了不合常理却又别具一格的唯美镜头。

练习题

1.观赏中国影片《城南旧事》以及日本影片《幸福黄手帕》,谈谈它们和韩国影片《八月照相馆》在叙事表达上的异同。

2.试分析影片《太极旗飘扬》的叙事结构。

3.谈谈导演许秦豪在《八月照相馆》中所渗透的人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