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项目二 色 彩
项目二 色 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知影视作品中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理解色彩与情感生成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作品中色彩呈现意义的基本方式,并对色彩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视觉效果进行探究。

一、作为情感映现的符号

在观看影片时,观者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来自于色彩。可以说,色彩是直接影响观众观看心理的画面构成元素。俄国著名抽象画家康定斯基:“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是琴键,眼睛好比是音锤,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1]美国影片《飞跃疯人院》里的主要色彩表达,采取让白色带一点黑,在色彩的对应中去营造一种特殊的关系,让观者心生波澜。

鲁道夫·阿恩海姆:“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色彩的效果非常直接,并且有自发性”,“现实中的每一个物体在视觉上都会有自身特有的色彩,作为视觉因素的色彩除了还原景物的原有颜色的同时,更能表达情感,色彩的主要作用更多的是传递感情,表达情绪。”[2]色彩具有最能打动人类知觉,并且直接诉之于感情的力量。色彩进入电影,被称为是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使人们在银幕上领略到了运动中的绘画美,给观者带来了更多的画面视觉美感和感染力。色彩作为电影视觉语言元素,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是影片叙事的一种手段,有助于镜头的转换承接,影片主题内涵的揭示,使影片节奏鲜明,形式更加丰富生动。

康定斯基在《艺术的精神》中提到一种“黄”:“它刺激、骚扰人们,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随着黄色浓度的增大,它的色调也愈加尖锐,犹如刺耳的喇叭声。”[3]在影片《卧虎藏龙》中,李安导演的“绿”,让人神往,让人心动,在垂直挺拔的竹林中,将天与地、人与物,凝合成一片壮观的绿色海洋,犹如浓墨重彩的回响。摄影师斯特拉罗所言: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如同运用光与影来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创作者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往往以一种色彩基调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并使这种色彩基调贯穿整部影片。色彩的设计和配置往往根据影片创作的题材和主题而定,表达出一定的情绪情感。巧妙地运用色彩不仅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还可以使影片的主题得到升华和提炼。

色彩在专业的影像作品中体现为一种选择,而影像对色彩的表达与需要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人意图,因而不同的色彩就会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意义。导演就常用色彩对画面的连接和构成进行优化处理,使各视觉元素在交融碰撞中得到升华,最后形成完美流畅的视觉效果。张军钊导演、张艺谋摄影的影片《一个和八个》为表现抗日时期的艰苦环境,采用了灰暗色基调,在视觉上几乎接近于黑白片,导演强烈排斥着色彩的鲜艳明亮。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影片《黄土地》,大面积的黄色块的运用,没有出现一点绿色或者蓝色,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渲染影片主题,为了充分表现影片思想,全片都保持一个总的色彩基调。李少红导演的《恋爱中的宝贝》,是一部略带迷幻色彩的爱情电影,影片用一层暗红的色彩来表现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无论是古城墙上、民间的胡同小巷,还是紫禁城、四合院都显得那么凝重与深远。

在美国影片《金色池塘》中,当诺曼老夫妇俩送走女儿后,深秋红叶的美丽色调涌上前来,接踵而至的是金色池塘早晨湖岸树木的逆光景色,突出了色彩的情绪节奏,造成了一定的戏剧效果。张艺谋电影《英雄》中,红、蓝、绿这几块颜色鲜明的色调配合叙事,每一个段落都是由同一种色调和不同饱和度及亮度的色彩构成;如在红色段落中,服装、道具、光线都选用了深浅不一、浓淡相异的红色,使整个场景都笼罩在一片红色中,特别是最后,当飞雪用剑刺杀如月后,红色铺陈了整个画面;在蓝色段落中,当秦王发现了无名真实的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静,英雄相惜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该段落中,蓝色包含着平静、爱情和牺牲;而在绿色段落里,残剑给无名讲述他的故事,绿色为其讲述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祥和,在这里,绿色是和平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该片用红、黄、绿、蓝、黑、白的颜色来刺激人们的视觉思维,激发观众对不同颜色的理解,也激发了不同个体潜意识里的联想。同样的,《黄土地》中大量拍摄的红色红轿帘、红盖头、红衣红裤、红腰带、红腰鼓、红花红马等,这些充满画面的红色,通过色彩蒙太奇的手法强化了视觉冲击力,造成了情绪上的跌宕起伏,形成节奏。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拍摄的影片《兵临城下》在表现两个神枪手之间较量时,德军少校的环境空间整齐但阴冷,而苏军战士的环境破旧但温馨,油灯和烛光的暖色调,让这场战争游戏在未战之前就已将谜底揭晓。

二、作为表意系统的组成

任何艺术作品只有通过借助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进而让欣赏者发现其内在意义。影视艺术也是如此,而色彩恰恰是创作者们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最为直接的载体之一。色彩除了表现自然物体的客观形象外,更上升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富有意味的叙事造型元素,创作者可以用色彩来传递美感、激发情绪、参与造型、营造气氛、结构故事;它是影视创作的表现手段,为影片的主题、人物和环境塑造、故事发展和内容服务,对突出影片主旨、塑造人物、丰富和增强影片的美感发挥着重要作用。

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4]色彩在当代电影中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象征,象征无疑是影片意义表达的高度凝练而富于潜在感的方式。色彩具有超越物化功能的艺术特性,使精心营造的彩色世界走进观众的心灵,不动声色地传达出镜头所蕴含的抽象观念和深层意蕴。在银幕上,色彩以具体直观的形象,超越了表象的内容,唤起了观众对从未见过的世界的想象,如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在表现起义成功后,他把飘扬在战舰上的旗帜用底片染色的方法逐格染成红色,“红色的旗”在这里由一种现实形象而升华成为一种观念;红色就是典型的象征——它象征着起义的成功和革命的胜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片《红色沙漠》也对色彩的象征性作了第一次大胆的尝试。安东尼奥尼通过对场景色调艺术的加工来烘托环境气氛,该片是他探讨现代工业文明与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里,色彩不再是自然本色的简单再现和还原,而是充满了灵性,更多的带有人物的主观性、情绪性。安东尼奥尼像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人公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为了使颜色更好地配合影片的意旨表现,安东尼奥尼将许多物体人工着色,用颜料把垃圾堆、沼泽树木,甚至小贩卖货车上的水果都喷成了灰色,这些灰色的物体微妙地传达出主角抑郁、恐慌、一潭死水般的心境。本片中,安东尼奥尼几乎是以一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试验者的狂热来给整部影片着色,他让全部被摄物体的每一种颜色都从属于影片总体的色彩表意系统。

获奥斯卡提名的儿童片《沙漠黑驹》是一部色彩运用极佳的影片。特别是当游轮沉没,小孩与马被海浪冲至荒岛上,并在那里展开了体现人、自然、动物和谐关系的那场戏时,色彩的运用既有写真也有表意的性质。它除了使观众感到心旷神怡,同时也成为表现影片主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水天相连的海面上,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把它的万道霞光射向天空,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微风吹拂;近处,是人与马的嬉戏,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现出五颜六色的光影。雨过天晴的大海上空,悬着一道彩虹,金色的沙滩与湛蓝的大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色彩突出的蒙太奇句子向观众叙说着纯洁无瑕的人、动物与大自然的美好结合。这一组反映和表现大自然色彩的朴素、自然的画面,集中透露出创作者的审美意识,使影片中人物的悠然自得的活泼姿态和种种自然流露的天然神态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发挥,而这正是影片想告诉人们的主题。

三、作为造型元素的呈现

电影人常把银幕色彩比作是最易穿透人物的表层空间直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造型元素,它能将人物的心灵和灵魂像摆物品那样通过银幕昭示给观者。高水平的色彩构思与设计将使银幕世界如同高速运转的核子反应堆,能发出极强的辐射,深刻地影响观众。时空的转换,人物的运动,使电影色彩犹如连续演奏的华彩乐章,又成为调动情感、辐射心灵并进行多重思维的艺术手段。在影片中,如果色彩不是用来阐述主题、塑造人物,使它具有感情的作用,色彩就是多余物。许多导演在影片中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在于加强画面的现实感,而且熟练地根据不同色调的意义价值和它们所赋予观众不同的心理与情绪,并结合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赋予自己主观化的情感。从而使影片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使得观众获得了与人物的心灵交流。影片色彩的总体效果,是由不同镜头色调之间的面积以及它们在银幕上停留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为了实现这种总体效果,把镜头画面的色彩结构根据情节需要进行分切与重新组接,使不同镜头色调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造成色的运动,达到比现实色彩表现更为强烈、更为流畅、更富动感的变化与和谐。不同色彩配置形成不同的情绪效果,通过具有不同色调的镜头排列造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的戏剧化,这种通过镜头的组接完成的色彩结构的方式,常被称为色彩蒙太奇。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在1930年就曾预言色彩蒙太奇的强大力量:“特殊的颜色联系为蒙太奇提供了各种新的表现方法。颜色的相似和反差在影像间建立了一种比形式的相似与反差深刻得多的关系。这不只是一种装饰性的关系。各种色彩具有强大的象征力量,颜色唤起联想,激发感情。”[5]

苏联导演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是用色彩结构故事和烘托气氛的典范。导演分别使用彩色、黑白和高调摄影的穿插来表现现在、战斗中和战前三个不同的时空,当表现残酷的战争时,导演用黑白两色营造了一种压抑、深沉的视觉画面;而在表现姑娘们对美好爱情向往的回忆镜头中,导演使用了轻柔的彩色镜头,通过高调摄影让人感受到梦幻般的美丽,表现出姑娘们对过去美好甜蜜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导演通过彩色与黑白胶片的交错剪辑来结构故事,使得前后色彩不同镜头画面里出现不同气氛的变化,从而使故事的内容产生变化,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色彩是电影造型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使一部作品简洁,并能用其无声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茫茫的苍凉大漠始终呈现出苍黄色调,行走其中的侠客孤独无依的落寞情绪便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张国荣扮演的西毒出场时画面转为深蓝,他始终得不到爱人的忧伤和疼痛随之流泻;而到了张曼玉,基调就变成了鲜红——红唇、红裙、红影,如火的外表却掩饰不住郁郁终老的心。又如文德斯的代表作《柏林苍弯下》,影片由柏林上空一个大俯拍来拉开帷幕,这是以天使的视角进行拍摄,黑白的色彩表现了在这个钢铁森林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同时也表达出天使与凡人的陌生与隔阂;后来天使悄悄爱上马戏团里表演空中飞人的女郎,他毅然决定放弃天使的身份变成一个普通人,此时周围的世界一下子充满了明快而鲜亮的颜色,天使坚定的决心和欢乐的心情可想而知。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擅长运用色彩塑造人物的导演,在他的著名影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中整体运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闪闪的黄色影调为这个原本忧伤的故事增添了平和而动人的温暖气息,也象征着女孩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

影视色彩不仅能以艺术重构主观色彩的状态,在银幕上映现人物或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以创构的客观色彩再现人物生存与发展的真实,如《黄土地》的开头,大量的环境造型的“滞留画面”:从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庄严沉默地开始,运用一组黄土地的叠化镜头,使黄土地的概念发生了质变,给观众以一种新的感受,产生了一种象征意味,确实有“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效应。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一门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6]世界因色彩而美丽,美丽因色彩而精彩。“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7]色彩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心理感受,也能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想象。《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模仿古典油画沉稳的暗色调,隐现一个多重逃脱中的网所构成的怪圈导致的阿黛尔的悲剧;《天堂的日子》以清澈飘舞的色彩酝酿怀旧的诗情;《克莱默夫妇》以简洁明快的明灰色再现了当代纽约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纽约故事》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彰显画家的狂热激情。

色彩作为一种情感因素,是影片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影片中的色彩成功地参与了人物情感世界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人公丰富的人性、内心世界及其活动状态也通过色彩的渲染呼之欲出,具体可感。张艺谋电影就通过对画面元素的色彩设计与提炼,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烘托出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在《我的父亲母亲》中,用黑白与彩色来表现现实与回忆,单纯的红、黄、白色调使回忆的世界更加纯洁,让观众体会到一种久违的清新。影片中绚烂的美丽和黑白的平实相衬托,如年迈的招娣身穿一袭黑衣时,在沉重、压抑的黑白色调中传递的是主人公悲凉、苍老的心态。《红高粱》中的红色基调,强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融叙事与抒情于一体,发挥了色彩叙事语言的独特魅力,呈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苏丽珍所穿旗袍的多次运用,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滋味,传达着不同的情绪。当然在实拍电影中也存在着很多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因素和色彩夸张的表现性影片,陈凯歌《霸王别姬》,法国影片《天使艾米丽》,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等都有体现。

四、作为视像融合的手段

在人的视觉里,色彩不仅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客观世界,而且能够传达人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不仅是人类特有的视觉生理现象,更是人类心理的外化表现,是精神世界的无形之物的符号,更是一种情感语言。我们可以通过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来解读电影,探寻出电影艺术用色彩来再现客观生活情景中充满的美感和情趣,使情感与理念相辅相生,达到哲理和情感的充分融合。

影像色彩主要是处理好被摄对象的色别、反差、饱和度、冷暖关系及其变化,由此产生色调变化和色调情绪。色彩的美感不在于色彩本身,而在于色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指同一镜头同一时空内各景物的色彩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于上下衔接的镜头之间的色彩关系。影片《2046》里的镜头,男主角孤身一人仿佛是处于梦境之中和美女机器人们相恋。在这个场景中导演设计了许多盏灯,这些灯都是可以变幻不同颜色的霓虹灯。但是在一种情景中,导演仅仅安排一种色调的光线,使拍摄出来的画面偏向一种色调,显得很简洁。从整体看来,这些光线使画面显得有些光怪陆离,也使情节显得充满梦幻。“在银幕世界的造型空间里,形的作用偏重于理性,而色彩的作用则更倾向于感性。”[8]电影色彩的本质是运动的色彩,视觉的音乐。电影色彩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人物的活动,摄影镜头的推拉摇移而变化的,银幕上呈现的是不断运动着的色彩容貌与结构。不停运动的色彩更符合人类的生存规律和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的规律,更接近人们的情感、心理、心灵的不同层面,更容易表现人类复杂的生活内容。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他的一系列影片中为了突出色彩特有的情绪效果,对自然中色彩的真实面貌进行了重新安排,纯象征地使用色彩。在他的《红色沙漠》中,为了表现患精神抑郁症的朱丽亚娜的情绪状态,影片一开始,画面就看到从工厂烟囱中排出有毒的黄色烟尘,以及使人感到压抑窒息的青色浓雾,青灰色现代工业的色调统治和吞噬着一切。死气沉沉的风景色调、到处丢弃的冒着黑烟的黑色工业废物,工业住宅区单纯死寂的色调衬托烦躁和无聊的人们心情的红色板壁,这些有强烈情绪含义的色彩处理,与朱丽亚娜给生病的儿子讲女孩故事时所幻想的画面的纯情透明色调形成对比,这一切都象征着人的情感像沙漠那样荒芜。斯皮尔伯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运用黑白摄影和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使影片极具真实感,朴素动人,影片自始至终采用黑白画面拍摄,只是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冲锋队在屠杀犹太人,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也在犹太人的队伍中走过,这一点红色与整个黑白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既控诉了法西斯的惨无人道,也意味着法西斯压制不住的一点生机和勃发的生命力,星星之火必将燎原。在这部影片中重点色的运用已成为佳话,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五、作为审美心理的表达

符合表达要求的色彩包含着深厚的美学意蕴,既符合审美的情感逻辑,又符合审美的思维逻辑,会带给观众强烈的美感与共鸣。优秀的导演能够艺术地控制光影,运用色彩的叙事手法来营造独特的审美心理,引导观众自然而然地进入创作者构建的心理环境中去。张艺谋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创造性地运用色彩来结构故事。影片一开头,呈现的是黑白色彩,表现的是现在时空,这或许会让观众认为整部影片的色彩应该是这样的。但当画面转至过去时空时,饱满的色彩立马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打破常规的色彩结构模式,更多地表达了创作者怀念过去,张扬青春的意图。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经典三部曲《蓝》、《白》、《红》,更是直接以色彩命名的影片,许多影评人将蓝色、白色和红色与法国国旗的颜色联系起来,认为它们分别象征了自由、平等与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对于《蓝》这部影片,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蓝色代表自由,当然也可以指平等,更可以容易地理解为博爱。但这部作品讲的却是人类自由的不完全,我们离真正的自由还有多远。”[9]在影片《红高粱》中,每个场景的主体色调中都有鲜艳夺目的红色出现:黄土坡上的红轿子、红盖头、红棉袄、红鞋,红红的高粱酒,红色的阳光,爆炸日寇军车的红色火光,还有那片红得像血一样的高粱;红色形成片子的色彩主调,象征着原始、野性而又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里面的红色运用上升到了整体象征意义的层面。

黑白两色是最典型的颜色,只不过白色是所有三原色光的混合,而黑色则是对色光的否定,也就是在没有光线照明时人眼的视觉感受。严格来说,黑白不是色彩而是两种明度。黑色令人想到死亡、忧愁等不幸,产生不公正、黑暗、罪恶的感觉,具有恐怖的意味。人们经常用黑色来象征邪恶和罪恶,同时,黑色又具有失望、不安的情绪,充满不祥的征兆。黑色的情绪是低沉的,因为黑色的亮度最低,给人一种情绪低落的感觉。在所有色彩中,黑色是最重的颜色,所以它也具备凝重、庄严的感觉,在一些较淡雅的颜色中,黑色也很显眼,容易凸现出来,因此黑色又能体现沉重感和力量感,体现情感上的庄重和严肃。影视画面中,黑色有两种体现形式:一是景物自身原有的黑色,二是由于光线和照明形成的阴影区。影片《2046》中,画面常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部分被处理成黑影,如黑暗的夜色、阴暗的墙面、人物的模糊背影等。画面内通常只有一小块被光源照亮的地方,人物就在这小块亮的地方活动,而画面中人物的脸部被照亮,表情被凸现出来。这种强烈对比映射着人物与环境、欲望与道德、内心与现实的强烈对抗。

色彩能真实地再现环境气氛,这在很多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美国电影《鹰飞不过去的地方》、《冰城》、《雪岭狂奔》中,运用皑皑冰峰、冰封雪飘的银色世界来表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气象。运用洁白雪花的轻飘和雪晴美景作为人物内心喜悦情感的衬托;运用大雪纷飞,冰凌悬挂或者凛冽的暴风雪以表现环境的险恶和人物行动的艰难。在一些以沙漠、荒原为场景的影片中,自然界的色彩使故事增添了可信的印象。像《阿拉伯的劳伦斯》、《夺宝奇兵》、《英国病人》,都大胆地在阿拉伯现场拍大外景,色彩效果令人惊叹。在沙漠的热气中晃荡的烈焰,使人产生了一种宛如燃烧着的火焰般的感觉。在多年之后,《阿拉伯的劳伦斯》依旧让人对片中呈现的大自然色彩的景观感到震撼。由弗雷德里克·杨掌镜的摄影组深入约旦沙漠实地拍摄,以迫人的超大远景镜头将壮丽无比的沙漠奇景通过超宽银幕的画面完整地呈现出来。尤其是阿里王子首次出现时的海市蜃楼幻景,其色彩之美丽,更是影史一绝。

在人眼所看到的视觉世界中,色彩是情感的象征。色彩除了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之外,还承担着将现实纯化和强化的功能,它刻画描写人物的情绪心理,是人物内心世界外化的表现;它参与造型,好比色彩键盘一样充当角色,帮助观众们识别形象;它将一个个局部的色彩画面结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色彩画面,再将一个个的场景画面色彩结构成具有统一和谐色彩基调的宏观场面,并且在结构故事的同时,创造故事意境,烘托环境气氛。一部影视作品画面的总的色彩倾向,体现为一种或明快,或晦涩,或悲情,或浪漫的情绪。具体体现为在一部影片中或影片的一个段落中,由一种或近似的几种色彩为主导构成的统一和谐的色彩倾向。

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套层式结构,讲述了一段离奇曲折的戏中戏,该片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匠心独运。“戏内”部分在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阴冷、灰暗的色调。波涛汹涌的海浪,苍茫的天空,披着黑色披风的神秘女人,这便是萨拉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封闭保守的传统等级观念是无法容下像萨拉这样一个追求自由理想的女人的,这也难怪查尔斯的未婚妻会称萨拉是个疯子;而在表现两人林中相遇场景时,那些粗大阴森的树枝背景也给观众们以巨大的压力。“戏外”部分的色彩则与“戏内”部分完全不同:明亮的阳光,平静的海面,洁白的衣服等,这些清新明朗的色调营造出的不同叙事空间,使观众一目了然,无须赘述。同时这种方法使得男女主角戏里戏外的情感纠葛也变得有条不紊,导演通过色彩营造出的不同叙事空间来结构故事,让观众叹为观止。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帕》,男主角一直保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如果他的爱人还没改嫁的话,就在门前的旗杆上挂上一块黄色的手帕,表示自己仍然在等待他,因为黄色在这里是幸福与希望的代表。

色彩在影片中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手段,而且还要构成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从色彩的自然属性升华为文化属性,由自然真实达到艺术真实,也是电影色彩的深层意义。只有这样,电影色彩的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色彩在影片中的生命品质才能得以存在。“色彩的变化能够表达没有颜色的面部表情所不能表达的情绪和情感。色彩的变化能为面部表情增添微妙的神韵。”[10]美国电影导演罗·马摩里安在《电影色彩的运用》上曾说:“我认为必须把彩色作为一个情绪元素来应用。如果你把色彩直接用来表达你在一场戏里所要表达的情绪,它会独立发挥其美学功能。它会增加美感,正确地表达情绪。如果违反了场面的情绪和剧情要求,那就会把整场戏毁掉。它会毁掉演员的表演,毁掉你的整部影片。”

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存在的电影色彩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它使电影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气质与美感,极大程度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审美张力和表现内涵。离开了色彩的支撑和诠释,电影艺术将会黯然失色。电影艺术中色彩象征地表达出情感与主题、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又构成完美的艺术效果,促使影视精品的不断涌现,色彩更推动电影艺术向着富于文化哲理意蕴的立体纵深方面发展,色彩的各种呈现形态会给电影注入更多姿多彩的新元素,为广大观众提供更优质、丰富的娱乐享受,使电影的艺术价值得以更充分显现。

【注释】

[1]康定斯基. 论艺术的精神[M]. 查立,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35.

[2]高雄杰.影视画面造型[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76.

[3]康定斯基. 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49.

[4]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M]. 杜定宇,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80.

[5]康定斯基. 论艺术的精神[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2-33.

[6]约翰内斯·伊顿. 色彩艺术[M]. 杜定宇,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3.

[7]颜鸿蜀. 摄影的色彩设计[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8:1.

[8]宫林,周登富. 电影色彩的意义[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2).

[9]郑雪来.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764.

[10]周月亮. 影视艺术哲学[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