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前 言
前 言

作为影视艺术理论和影视艺术实践的桥梁,影视作品分析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在新的媒体时代更具现实意义,怎样分析和读解影视作品,是每个学习影视创作和研究影视艺术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本书在影视作品的选取上,侧重不同作品本身的特点与本书内容架构的契合,注重作品的时代感和艺术性,表述中将具体的作品分析与作品创作的动因联系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立体影视思维的生成。

书中具体作品分析涉及影片的视听语言、叙事风格、人物塑造、特色符号、主题传达、表演呈现等,阐释部分建立在例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影片进行内容与结构、符号学与解释学等角度的诠释。通过对不同影片的光线、色彩、画面、声音、剪辑诸方面的具体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走进影视的世界,让学生不仅对作品的基本语言,更对蕴含其中的价值内核和美学意蕴有较为确切的感悟。篇章行文力求观点明确、表述规范、结构合理,通过对所选影片的读解,使学生认知影视相关基础知识在具体影片中的表现,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以专业的角度看电影,更好地学习影视艺术。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可视为“基础知识探讨”,主要从学理层面对影视分析的基本知识进行重点的梳理和阐述,既注重基础又增加了涵盖面,此部分作为本体分析的技艺层面知识而存在,具有指导及映射提点的作用;第二部分可视为“视听元素分析”,主要从影片本体的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式分析与解读,对所涉及的诸多元素进行剖析,是影视作品分析的基础型教学案例,亦作为影视作品分析的认知层面及展示点而存在;第三部分可视为“当下电影体悟”,主要以近几年的优秀影片作个案式的精要评述,以启发学生观影思维,拓展观影的维度。每一部分力求清晰简明,并侧重从不同角度阐述影视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与艺术内蕴,继而自然凸显如何全面具体地去理解分析一部影视作品的方法。书中每一项目所列之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表述之内容将影视创制与作品分析相结合,力求角度多元、视域广阔,体现鲜明的时代感,第二部分在配合文字叙述的同时,插入相关影片的代表性剧照截图,以辅助分析,并增强观感及可读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书中的影片选择既强调代表性,又注重教学性,并按个案分析法对第二部分的每一部影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特别注重影片的艺术手法和美学观念的剖析,注重对核心元素的把握;主体部分主要侧重于影视作品的声画读解,在教学实践中将影视语言及其表现形式与影视创作结合,讲述每部影片的构成元素与不同特征,多角度对所选的影片作实践式教学探讨,整体结构以教学的方式串联,以某些国家的代表性影片为分析文本,把每部分分析之内容都当作一个知识专题来阐述,力求为学生铺建出影视分析的某种路径,从而使其于常态欣赏的观影中增加美学体验的成分,使学生在积极的兴趣生成中探讨认知影片的方法。

本书用影视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也比较系统地从影片创制的角度探讨了分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问题,并以整体性和普适性的视角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影视艺术成果进行品鉴,旨在提供不同的批评操作机制下的影片读解形式,对于影视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如今,置身于广阔的艺术理论和文化语境中的影视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批判能力,如何去阐释和读解这种批判,更是指导影视专业创作和引导学生如何接受的有益探讨,因而影视作品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担负着提高影视制作与接受水平的任务。

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影视作品分析应更具有实用和前瞻的意义,新的技术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升也要求影视作品分析要带有当下观点来解读,本书的具体操作也是以作品为体、当下为用,着重影视片所涉及的创制方面的内容,力求贴近现实的剖析影视作品技艺层面的相关问题。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参与本书部分编写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及文学院的青年学者:王通(项目十三、项目十五)、薛枢明(项目九)、郑阳(项目十四)、段婷婷(第一部分、项目七)、李庆伟(项目十二)、魏宇昕(项目八)、彭霈(项目十、项目十一)、易欣韡(项目六)。

骆志伟

2014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