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1.4.1.2 二、非同凡响:“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第二章 驰骋大洋显神威——各国航母风采

Chi Pin Da Yang Xian Shen Wei—Ge Guo Hang Mu Feng Cai

第一节 美国航母

作为世界超级军事大国,美国的海军力量有目共睹。美国是继英国后,第二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美国海军现时服役10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美国经过多年航空母舰的发展,是现时全球拥有最多、排水量和体积最大、舰载机搭载数量最多、作战效率最强大、而且全部使用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国家。

一、概况

● 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拥有庞大的海军力量和为数众多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美国现役航母分别编在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里。美国航空母舰“华盛顿”号、“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罗斯福”号、“杜鲁门”号、“企业”号和“肯尼迪”号7艘航空母舰均被编入大西洋舰队,它们是以美国本土东部海岸的诺福克海军基地为母港,主要活动于大西洋、北冰洋、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等地。另外,属于太平洋舰队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以美国本土西海岸的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编入太平洋舰队的“里根”号航母也常驻那里。“卡尔·文森”号和“林肯”号分别以美国西海岸的布雷默顿、埃弗拉德为母港。“华盛顿”号、“星座”号两艘航母则以日本的横须贺基地为母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以其驻泊的母港为中心,经常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活动。美国航空母舰中最特殊的要属太平洋第七舰队的“华盛顿”号航母了,在目前美国所拥有的众多航空母舰中也最受世人的关注。“华盛顿”号是接替“小鹰”号航母成为美国第七舰队主力舰的,它经常游弋于中国和朝鲜外沿海域,以日本的横须贺为基地。目前,横须贺基地是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基地和最大的舰船维修基地,也是太平洋美军在远东的主要战略集结地和出发地。

● “企业”号航空母舰

美海军规定,和平时期,每艘航母一个标准的训练、执勤和休整周期为18个月,并各占1/3时间。因此,正常情况下,根据美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编制,一般都会有1/3在海湾地区、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区执勤或担负作战任务,1/3进行海上训练,另有1/3在港内休整或进厂维修保养。当然,征战时它们的训练、休整和维修周期会缩短,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也将比平时增加 0.5~1倍,可能会集结6~8艘航空母舰投入作战。

二、非同凡响:“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最后条款,美国海军获准将4艘排水量 3.3万吨的未建成的战列巡洋舰改装成为两艘航空母舰,它们就是“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分别由前河造船厂和纽约造船厂制造,这是一个将1919年以来那些被取消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进行融合的大好机会。

“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于1925年10月下水,这是一艘非同寻常的战舰,庞大的岛形上层建筑位于舰的右舷,在前后两侧分别装备了两座8英寸 (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炮塔。该舰还具备其他一些显著特征:装甲船体,全通式飞行甲板,甲板下有开口用于投放和回收小艇,双层机库,两部中央升降机用于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间飞机的运送,一个前置飞机弹射器。该舰保持了原来的涡轮-电力推进装置,4台涡轮发电机为8台电动机提供能量,每两台电动机连接在一根传动轴上。1941 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发生时,“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已离开珍珠港驶向中途岛,为驻守在那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运送飞机,因此逃过一劫。之后,“列克星敦”号匆匆进行了改装,拆除了笨重的8英寸(203毫米)和4座5英寸(127毫米)口径火炮,加装了少量的“厄利康”20毫米口径单身管高炮,用来补充其薄弱的近程防空装备。珍珠港事件后,“列克星敦”号奉命参加了第一场军事行动——增援威克岛,但没有获得成功。1942年1月底,“列克星敦”号在马绍尔群岛为美军进攻提供掩护,此后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参加了一些零星的战斗。直到1942年3月新型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加入之后,“列克星敦”号才开始真正显示出威力来。

● 俯冲轰炸机

“列克星敦”号在珍珠港经过简单改装后返回珊瑚海,当时,日本航空母舰正在这里攻击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5月8日,“列克星敦”号起飞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前去攻击日本海军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最终一无所获。不幸的是,“列克星敦”号在这次进攻中被日本海军的两枚鱼雷击中左舷,此外还被3枚炸弹击中。击中船体的弹片引爆了航空汽油箱,尽管火势一度得到控制,但燃油蒸气还是不断渗漏到整个舰上。1小时后,进攻中偶然的一点火星点燃了燃油蒸气,“列克星敦”号开始遭受一系列爆炸挫伤。从第一次受创的6小时后,“列克星敦”号接到弃舰命令,在驱逐舰尽可能多地营救舰上人员后,该舰残骸由己方鱼雷炸沉,2951名舰员中有216人失踪。“列克星敦”号在其短暂的战斗生涯中,未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航空大队的经验不足和美国海军战术上的失误。损失这样一艘重型航空母舰,对于珊瑚海海战的胜利来说是个巨大的代价。

三、海上勇者:“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与其姊妹舰“列克星敦”号一样,是由一艘未建成的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成,在纽约造船厂制造,于1925年4月下水,1927年11月16日正式服役。如同姊妹舰一样,“萨拉托加”号在美国海军的“快速特混舰队”概念发展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从1928年开始,这2艘航空母舰均参加了太平洋舰队的年度“舰队问题”演习。这个组织就像是这2艘大型航空母舰的理想“父母”,这2艘航空母舰具备的舰体规模、航程以及舰载机力量(到1936年,其舰载机从90架减少到18架战斗机、40架轰炸机和5架通用飞机),对于未来太平洋地区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当建造完成时,这2艘航空母舰的主要武器装备是8门8英寸双联装火炮,在岛形上层建筑和烟囱结合部的前后分别配备4门。它们最初曾计划配备6英寸(152毫米)口径的火炮,之所以改为更大口径的火炮,是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有关巡洋舰配备8英寸口径火炮的影响。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萨拉托加”号已经返回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港,正在进行短期维修。修复工作结束后,它很快出航,与“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一起参加了增援威克岛的任务,但这项行动未能获得成功。“萨拉托加”号拆除了它的4门双联装 8英寸口径火炮,在原来的位置装备了 4门双联装5英寸(127毫米)L/38型平高两用炮,它们由2个高低角组合的指挥塔进行控制。同时,该舰上原来的副炮——12门5英寸(127毫米)口径的L/25型平射炮也被8座5英寸口径L/38型平高两用炮代替。需要指出的是,“列克星敦”号也曾拆除了它的8英寸(203毫米)口径火炮,但并没有安装 5英寸口径火炮作为替代武器。

●“萨拉托加”号航母

● 演习中的“萨拉托加”号航母

1942年1月11日,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在夏威夷外海被日本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需要进行4个月的维修。在修理期间,“萨拉托加”号将其飞行甲板由原来的270.66米加长至274.7米。当时,“萨拉托加”号因加装了包括轻型高射炮在内的大量武器装备,降低了服役所要求的标准浮力,于是又装备了一个左舷深水凸出部分,用来帮助恢复舰船的浮力。增加的轻型高射炮包括100门40毫米口径4联装火炮,配置在飞行甲板侧面;16座20毫米口径单射炮,装备在飞行甲板后端。其他改装还包括提升了舰桥高度,用信号旗杆替换了原来的三脚桅杆,加装了预警和火炮射击控制雷达。

四、堪称一绝:“约克城”号舰队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造舰局和航空局于1931年重新推出了基于“大航母”构想的2万吨级条约型航母设计,试图建造一种具有宽大飞行甲板、可以实现一次攻击就发出大部分舰载机兵力的“全甲板攻击”型母舰。 1934年海军获得2.38亿美元拨款,计划动用其中4000万美元,使用华盛顿条约的剩余额度建造2艘2万吨级航母,首舰命名为“约克城”号。加上1艘作为“约克城”级缩小版建造的“黄蜂”号,在最老的试验型航母“兰利”号退出现役后,美国海军在1937年将拥有2艘“列克星敦”级、2艘“约克城”级以及“突击者”号和“黄蜂”号6艘舰队航母,刚好达到华盛顿条约规定的航母总吨位13.5万吨的上限。

“约克城”级充分吸收了之前美国改装、设计和建造航空母舰的所有经验,标准排水量1.98万英吨,航速32.5节。全长247米,开放式舰艏,具备长171米、两侧开口的双层开放式机库,载机量与“列克星敦”级相当。238米长的木制飞行甲板上安装前中后3部升降机,前端装有1台弹射器。为在紧急情况下尽快恢复战斗力,机库内还装有2台分别指向左右两舷的弹射器,必要时飞机可以直接自机库弹射起飞(1942年拆除)。舰桥、桅杆和烟囱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位于右舷,竣工时即安装 8门新型38倍径127毫米高炮。尽管存在防护稍显薄弱、水下部分对鱼雷防御力不足等缺陷,“约克城”级还是与日本的苍龙级、英国的“皇家方舟”号一起被视为条约型航母中的佼佼者。

1937年9月“约克城”号服役,取代了届时退役的“兰利”号,次年2号舰“企业”号也加入现役。由于日本在1936年底退出裁军谈判并开始建造2艘“翔鹤”级航母,美国海军又追加了一艘“约克城”级的预算,即1939年开工的“大黄蜂”号。后者建成时已是1941年10月,两个月后太平洋战争即告爆发。当时“约克城”号在大西洋海域,“企业”号正在向威克岛运输战斗机,幸运地逃过日本的空袭。“企业”号在12月10日即击沉1艘日军潜艇,首开纪录,也开启了“约克城”级在太平洋历次航母大战中从未缺席的伟业。1942年2 月1日,“企业”号和“约克城”号编队空袭日占马绍尔群岛,打响了美军反击的第一枪。4月18日,在“企业”号掩护下的“大黄蜂”号驶近日本本土、从舰上起飞陆军“杜立特特遣队”的16架B-25中型轰炸机空袭东京,完成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首次直接打击敌方目标的任务。

●“兰利”号资料图片

五、领袖风范:“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采用了美国早年研究成果,体现了航空母舰建造技术的又一个飞跃。它完全取消中线升降机,装了4部舷侧升降机,左舷1部,右舷3部,平甲板的设计思想受到重视,只留有一个小型上层建筑;左舷大面积的突出部位有一个15.5分米的斜角甲板,在它的前端有两部蒸汽弹射器,飞行甲板前端也有两部蒸汽弹射器。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还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封闭式机库;

2.飞行甲板四角设有群防御火炮;

3.封闭式舰首。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也是多用途航空母舰。

●“福莱斯特”级攻击型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定为大型航空母舰,1952年改为攻击型航空母舰。该级舰共有4艘。首制舰“福莱斯特”号1952年建造,1954年12月下水,1955年10月1日服役,造价1.89亿美元;第二艘舰“萨拉托加”号1952年12月动工建造,1955年10月下水,1956年4月14日服役,造价2.14亿美元,这两艘航空母舰都参加了海湾战争。第三艘舰“突击者”号1954年8月动工建造,1956年9月下水,1957年8月10日服役,造价1.73亿美元;第四艘舰“独立”号1955年7月动工建造,1958 年6月下水,1959年1月10日服役,造价2.25亿美元。编制 5200~5450人,舰员2720~2754人,航空兵2035~2273人。该级舰长326~331米,宽39.5米,吃水11.3米,飞行甲板宽 76.8米,标准排水量6万吨,满载排水量79450~81163吨。动力装置由4台蒸汽涡轮机和8座锅炉组成,主机为4台减速齿轮式涡轮机,4轴推进,总输出功率为20.58万千瓦,航速34节。飞行设备有4台C-7/C-11蒸汽弹射器,4部载重能力为4500吨的升降机,可搭载飞机约70架。4部弹射器和4部舷侧升降机能保障每分钟弹射起8架飞机,这对于喷气机进行战斗巡逻是至关重要的。

● 正进行补给的航母

六、美之雄鹰:“小鹰”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小鹰”号航母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小鹰级的首舰。它于1956年12月在纽约造船公司开工建造,1960年5月21日完工,1961年4月29日编入太平洋舰队服役。 1988年1月至1991年2月进行了改装,改装后服役期延长为 40年。“小鹰”号的母港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迪戈海军基地。

“小鹰”号标准排水量为6.01吨,满载排水量达8.11吨,舰长323.6米,舰宽39.6米,吃水1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动力装置为4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28万马力,最大舰速为32节,以20节航速巡航时可连续航行350小时、1.2万海里;拥有4部飞机升降机和4座蒸汽弹射器,每隔30秒即可弹射1架舰载机升空作战;舰上贮燃油 7800吨、航空汽油5882吨、航空弹药1600吨;装备3座M29八联装“北约海麻雀”航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MKl5“火神密集阵”6管20毫米舰炮;MK91导弹发射火控系统3部,WLR3雷达预警系统、WLR11瞬时测频接收机、SLQ29电子战系统、SLQ36“水精”鱼雷防御系统各1部,MK36舰载无源干扰发射器4部。另外,还装有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塔康”系统、OE82卫星通信无线、SSR1接收机、WSC3收发信机等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

“小鹰”号从底层到舰桥顶部大约有18层楼房那么高。最下面几层是燃料、淡水、武器弹药舱和轮机舱;第五、第六层是水兵住舱、行政办公室、食品库和餐厅;第七、第八层是舰载机维修间、维修人员和雷达操纵人员的住舱;第九、第十层是机库、战斗值班室和飞行员餐厅。而十层以上为上层建筑 (即甲板以上突出的部分),有8层楼房那么高,由下而上分别为消防、医务、导弹、电梯人员住舱,工具、通讯及电气材料库,军官住舱,司令部及舰长参谋人员、新闻人员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在“小鹰”号上工作的人员多达5480人,其中包括舰员2930人(军官154人)、航空兵人员2480人(军官320人)、司令部人员70人(军官25人)。舰上配舰长和副舰长各1人,下设10个部门和1个舰载机联队。舰长为海军上校军衔,副舰长为中校或上校军衔。美海军对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过800~1200次、有4000~6000小时飞行纪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优秀指挥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

● 美军“小鹰”号编队演练

“小鹰”号上载有一个舰载机联队,即第15舰载机联队。该联队下辖9个飞机中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2架,其中F- 14A“雄猫”战斗机20架、F/A-18C“大黄蜂”战斗/攻击队24架、A-6E“入侵者”攻击机16架、E-2C“鹰眼”预警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4架、S-3B“北欧海盗”反潜机6架、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6架、HH- 60H“黑鹰”救援直升机2架。9个飞机中队分别是:第51战斗机中队(10架F-14A)、第111战斗机中队(10架F-14A)、第27战斗/攻击机中队(12架F/A-18C)、第97战斗/攻击中队(12架F/A-18C)、第52攻击机中队(16架A-6E)、第114空中早期预警机中队(4架E-2C)、第134战术电子战中队(4架EA-6B)、第37反潜直升机中队(6架S-3B)、第4反潜直升机中队(6架SH-60F、2 架HH-60H)。

●“小鹰”号航母

各飞机中队是基本的行政组织和战术单位,编制人员不等,其中:战斗机 中队负责实施全天候空中作战,建立和保持制空权;战斗/攻击机中队负责全天候空中作战和对敌攻击战,夺取制空权,攻击敌方地面或海上目标;攻击机中队负责用常规和核武器实施全天候作战,攻击敌方海上或陆岸目标;战术电子战中队负责实施电子对抗和电磁攻击,夺取战场制电磁权;空中早期预警机中队负责为航母战斗编队及友军提供全天候雷达预警和侦察勤务,担负航母舰载机的空中指挥引导;反潜机中队负责实施全天候反潜作战,从而确保航母战斗编队的安全。

七、海战明星:“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于1961 年11月25日在美国海军建成服役。这是继美国海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第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后的又一开创性举动。“企业”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为90970吨,其动力装置为8座核反应堆,最高航速可达33节,载机86架。“企业”号航空母舰以其巨大的动力资源和续航能力,以及在当时以排水量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作战能力最强,成为美国海军的骄傲和象征。作为世界上第一艘以热核为动力的航空母舰,“企业”号实现了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航空母舰由此进入了核动力时代。“企业”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诞生,是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该舰于1958年建造,1961年服役,是在“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而成。它的设计思想对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有着重大的影响。该级舰仅建此一艘,舷号CVN-65。

●“企业”号核动力航母

“企业”级航空母舰的主要性能特点:一是核动力装置性能优异。“企业”号航空母舰上共采用8座压水堆,每个推进主轴有2座反应堆提供动力,系统内有4台52兆瓦的蒸汽轮机和32个热交换器,总功率达209兆瓦,使其能获得35节的航速。由于该舰采用核动力推进,其续航力大大提高,在20节航速时,续航力可达4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13圈。迄今为止,“企业”号已更换3次燃料,累计航程超过100万海里。第一次更换燃料是在服役3年后,这时该舰已经航行了20.7万海里,并于1964年进行了总航程3万海里的无补给环球航行。二是具备完善的航空支援能力。“企业”号上装有4部长90米的弹射器,斜角甲板后端装设了飞机着舰的拦阻装置。该舰的拦阻装置由拦阻索和拦阻网两部分组成。拦阻索直径6.35厘米、距甲板高度50厘米、相互间隔约14米,并列布置4根,可以拉住重30吨、以140千米时速进场的飞机;拦阻网由尼龙带制成,平时堆放在斜角甲板端部左舷,当载机需要着舰时再架设到拦机网支柱上,架设时间约需2分钟。舰上装设有4部舷侧升降机(左舷1部,右舷3部),每部升降机长23.5米、宽16米、面积370平方米、提升力40.4吨,平均1分钟提升1架飞机。舰上机库为全封闭式,高7.26米,而积约20070平方米。该舰可携载8500吨航空燃油,可供航空联队使用12天。

●“企业”号航母

“企业”级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是5.7万吨,满载排水量是 93970吨,长×宽×吃水是342.3米×40.5米×11.9米,最大巡航速度是35节,飞行甲板(长×宽)为331.6米×76.8米,动力装置为8× A2W压水堆。其续航力为 40万海里/20节,自给力为12天航空燃油;人员编制为3215人,其中航空兵为2480人。直升机为6架SH-3G/H海王或SH-60F海鹰,固定翼飞机为20架F-14雄猫、20架F/A-18大黄蜂、20架A-6E入侵者A-6目前正由F/A-18取代、10架S-3MB海贼、 5架EA-6B徘徊者、5架E-2C鹰眼,有8部8联装MK-29北约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火炮是3部6管20毫米密集阵武器系统。

“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识别特征:一是其舷号为65,位于直甲板顶端和岛式建筑左侧。二是其岛式建筑有一定特点,基本布局上大下小,后侧无“尼米兹”级和“小鹰”级的网格状天线支架。岛式建筑显得较孤立,其他布局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相似。

“企业”号航空母舰长期配属美太平洋舰队,经常参加海上活动,但实战较少。1962年,它参加过封锁古巴任务,迫使前苏联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1971年,它进入孟加拉海,阻止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 1986年,美利冲突期间,它由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以响应“美国”号和“珊瑚海”号;1998年12月,参加了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狐”行动,其F/A-18舰载机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第二波次空袭,成功地攻击了伊军地面目标;1999年3月,它率先进入亚德里亚海,以舰载机攻击南联盟境内目标,后被接替返回;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它在印度洋参加了惩罚恐怖分子头目——“本·拉登”的空袭行动。

八、海上城市:“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七号舰,于1995年12月正式服役。

“斯坦尼斯”号全长317米,宽40.8米,吃水11.9米,标准排水量79973吨,满载排水量10550吨,载航空燃油9000吨。其飞行甲板长332.9米(斜角甲板长237.7米),宽77.8米,面积超过了3个足球场。舰内从机库甲板以上分为9层,其中5层在岛式上层建筑内,机库甲板以下除双层甲板外又分为8层。整个舰从龙骨到桅顶高为76米,相当于20层的高楼。

● “斯坦尼斯”号航母弯道行进图

“斯坦尼斯”舰动力装置为2座通用电气公司的A4W/A1G压水堆和4台蒸汽轮机,反应堆热效率为25.6%,每个反应堆驱动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高达26万马力,最高航速30节,燃料可持续使用15年,续航力可达80万~100万海里,自持力为90天。它配备的是最新型的C-13-2型弹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4座弹射器如果同时使用,在1分钟内可将8架飞机送上天。斜角甲板着舰区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飞机回收间隔是35~40秒/架。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约8米。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甲板再到起飞,可在 15~20分钟内完成。它现在配备的是美军的“标准型”舰载机联队,总数有80架左右,但在紧急情况下的载机可达 100架。

● “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

“斯坦尼斯”舰的生存力极强,舰体除设有若干道纵向隔舱外,还有23道水密横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弹性钢,可以抵御穿甲弹的攻击。在舰的两舷设有隔舱系统,弹药库、机舱等重要部位的顶部和两侧还装有63.5毫米厚的“凯芙拉”装甲。舰上设有30个损管队,设有泡沫消防装置。泵设备能在20分钟内调整舰体15°横倾。舰上还设有数十个仓库,有邮局、电台、电影院、百货商店、照相馆、洗衣房、医院等各种生活设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斯坦尼斯”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上城市”。

● “斯坦尼斯”号行进图

“斯坦尼斯”舰的作战能力是很惊人的,其舰载机所能控制的空域和海域可达上千千米,其自身一昼夜机动也有500海里。它的舰载机可以24小时不停地进行战斗巡逻,每天可出动200多架次的飞机,其载机比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

九、出类拔萃:“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艾森豪威尔”号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2号舰,和1号舰一样,它是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9万吨的超大型核动力航母。

“艾森豪威尔”号的命名采用的是美国前总统的名字,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的第34任总统,同时也是二战的著名将领,美国陆军的五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曾领导盟军参加丁丁里战役、诺曼底登陆等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艾森豪威尔也曾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退役后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入侵者”攻击机

作为“尼米兹”级航母的2号舰于1970年8月15日开始建造,并于1975年10 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服役。因为其建造时间和1号舰“尼米兹”号相仿,所以这两艘舰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 海王直升机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于1970年开始建造,并于1975年下水,1977年加入美国海军服役于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

“艾森豪威尔”号作为尼米兹级“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后续舰,由于其建造时间间隔不长,所以在排水量上相差不大。“艾森豪威尔”号舰长332.2米,宽40.8米,飞行甲板长为335.6米,宽77.1米。满载排水量约为9.15万吨。

和尼米兹号一样,“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也拥有非常强大的舰载机火力,它搭载有20架F-14“雄猫”战机、20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0架A-6“入侵者”攻击机、6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5架E-2C“鹰眼”预警机、10架S-3A“北欧海盗”反潜巡逻机、6架SH-3G/H海王直升机。

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攻击任务通常都由舰载机执行,而防护任务则由护卫舰队执行,所以航空母舰本身并没有装载多少进攻/防护武器设备,“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上面装载的防卫武器为:3座8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以及3座“密集阵”舰艇近防系统。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电子设备非常完善,拥有:SPN64(V)9导航雷达,SPN41\SPN43A\SPN46指挥控制雷达,SPS67对海搜索雷达,SPS48E、SPS49(V)5、MK23TAS对空搜索雷达等。

“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动力装置和“尼米兹”号相同,都为2座核反应堆驱动4台蒸汽轮机,其他配置也和“尼米兹”相仿。

在1990年伊拉克侵袭科威特事件发生之后,“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首先赶到红海增援美军,加强对伊拉克的武装威慑。在伊拉克袭击沙特阿拉伯之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还参与了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禁运,并在1991年参加了北约对伊拉克发起的“沙漠风暴”军事行动。2010年7月“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被部署到基地位于地中海的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此前“艾森豪威尔”号在美国海军第五舰队服役。

十、与众不同: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西奥多·罗斯福”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4号舰,从“西奥多·罗斯福”开始,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但满载排水量从前3艘的9.1万吨增长到9.6万吨,而且航母的其他设备也有了相应改变。

“西奥多·罗斯福”号核动力航母在服役之后被部署到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

●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

“西奥多·罗斯福”号核动力航母的满载排水量相比尼米 兹级航空母舰的前3艘有了大幅提高,达到96386吨。舰长为317米,宽40.8米,吃水11.8米。飞行甲板长332.9米,宽76.8米。

● 舰载机起飞图

在舰载机数量上,“西奥多·罗斯福”号比前面的几艘航母要少,但是在作战时或者执行特别任务时一样可以加载更多的舰载机,甚至可以突破百架。通常情况下“西奥多·罗斯福”号上面装载有20架F-14“雄猫”战斗机、35架F/ 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4架E-2C“鹰眼”预警机、6架S-3B“北欧海盗”反潜巡逻机、2架ES-3A“影子”电子侦察机、4架SH-60F“海鹰”直升机、2架HH-60H“海鹰”直升机。

“西奥多·罗斯福”号和其他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一样,并没有注重航母自身的火力,在攻击方面主要使用舰载直升机,而防护方面则倚仗舰队护航舰艇。它主要安装有3座8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4座“密集阵”快速近防炮系统。另外还有4座MK36-SRBOC诱饵发射装置。

美国海军的电子设备一直是世界领先的,航空母舰上面安装的电子设备更是种类繁多、品种齐全。“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面安装的电子设备主要有SPS48E、SPS48(V)5、MK23TAS、SPS64(V)9、SPS67V、CCA、SPN-41、SPN-43B等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及导航指挥等雷达系统。

“西奥多·罗斯福”号核动力航母的动力装置为2座通用电气公司的A4W/AIG核反应堆及4台蒸汽轮机,其输出功率高达2万马力,可为“西奥多·罗斯福”号提供高达33节的航速。另外“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和之前的3艘尼米兹级航母一样都配置了蒸汽弹射器,在同时使用的情况下,这4台蒸汽弹射器可以在1分钟内让8架战机飞上天空。

1991年1月,“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般抵达红海参加海湾战争,其舰载机在海湾战争中充当先锋作用,对伊拉克境内的目标进行猛烈轰炸。

1999年,“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又参加了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不但起飞EA-6B电子干扰机实施电子战,而且还使用“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轰炸南联盟境内的各类目标,并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此外,隶属于“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10多艘巡洋舰、驱逐舰及潜艇向南联盟发射了数百枚“战斧”巡航导弹。

十一、王者霸气: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

“里根”号航空母舰是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9号舰,尼米兹级航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级航空母舰,在体积上,又以“里根”号最为出类拔萃,“里根”号航母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

●“里根”号航母

● 整装待发的“里根”号航母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是美国的第40任总统,于1911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其父是一名皮鞋推销员。在1981~1989年担任美国总统时非常受美国人民欢迎,是美国历任总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里根号航母于1998年2月开始动工,2001年3月下水,并于2003年7 月12日正式服役。

“里根”号航母于2003年7月12日正式服役,被部署到太平洋舰队,基地为圣迭戈海军基地。“里根”号航空母舰为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高达10.55万吨,即使是标准排水量也高达98235吨。“里根”号航母的载机主要为: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F/A-18C Hornet“大黄蜂”战斗攻击机、F/A18C“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C-2“灰狗”运输机、SH-60“海鹰”及MH-60“黑鹰”直升机。2座“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21单元RIM-116滚体导弹发射系统。4座“密集阵”快速近防炮系统。

十二、海上霸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性能与“林肯”号一样。它于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它隶属于第2巡洋舰驱逐舰大队。“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搭载第1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在地中海执勤,由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护卫舰“辛普森”号、核潜艇“安纳波利斯”号和“阿尔巴尼”号、快速战斗支援舰“供应”号担任护航。

● “华盛顿”号航母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6号舰。它以美国开国总统、美国国父的名字乔治·华盛顿命名,因而也颇有些与众不同的“领袖风范”。

其中“华盛顿”号战列舰属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是北卡罗来纳级的2号舰。它于1938年6月14日在费城海军港开工建造,1941年5月15日开始服役。它装有9门406毫米主炮,20门127毫米副炮,特别是该舰装有先进的雷达,夜战能力很强。“华盛顿”号排水量达3.8万吨,最高航速每小时28海里。在瓜岛海战中,该舰在夜间利用雷达瞄准,一举击沉日本战列舰“雾岛”号,从此名声大震。

1941年12月,“华盛顿”号成为威尔考克斯海军少将的旗舰,指挥第六战列舰分舰队和大西洋战列舰编队。1942年4 月4日,华盛顿号加入英国本土舰队,与英国战舰一起护送船队,将战争物资送往摩尔曼斯克。1942年9月15日,华盛顿号抵达17特混舰队在太平洋上的集结地,加入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斗群。在第四次萨沃岛海战中,“华盛顿”号和“雾岛”号的战斗成为太平洋战场上战列舰之间的第一次交战。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盛顿”号的战斗经历从北极圈一直延续到西太平洋,它一共得到13枚战星奖章。

十三、 堪称完美:“杜鲁门”号航空母舰

“杜鲁门”号航母,既是在美国海军20世纪最后服役的一艘超级航母,又是美国海军跨入21世纪第一艘超级航母。1993年开始建造,造价高达45亿美元。它于1996年下水,是世界上最新建造的几艘超大型作战用舰之一。“杜鲁门”号航母先后历经10年才正式服役,可谓“十年磨一剑”。“杜鲁门”号是以美国第33任总统哈瑞·杜鲁门命名,该舰于1998年7月编入美大西洋舰队服役,母港设在诺福克海军基地。

与同级其他航母相比,“杜鲁门”号航母进行了很大的技术改进。它主要是采用了一些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如大面积使用光纤电缆,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设置了IT-21非保密型局域网,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作战兵力战术训练系统、舰艇图片再处理装置、数字化综合印刷厂及综合数据库等连为一体,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增设了保密战术简报室,舰员配备了数字式身份卡,还为舰载机起降配备了综合电视监控系统。此外,舰艇总体也进行了部分改进,如提高了干舷的安全性能,采用了固体废品和有害废品处理装置,舰员使用的床铺全部采用轻型模块化设备,还特意为女舰员配备了海上专用生活设施。

● “杜鲁门”号航母

第二节 英国航母

1912年1月10日,英国海军飞行员萨姆森驾驶着肖特S-27式飞机,从“非洲”号战列舰上起飞。当年5月,英国海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飞行队。试飞成功后,英国海军将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其前甲板上铺设了带有导轨的起飞平台。此后,英国海军相继改造出“皇家方舟”号、“文德克斯”号、“坎帕尼亚”号等十多艘拥有独立起飞甲板的水上飞机母舰。

一、概况

“一强标准”,即皇家海军的实力至少要同世界上任何一国的海军实力相等。就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来说,英国保持了这个标准。但在航空母舰方面,英国在20世纪 30年代初就明显地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日本,但英国海军官方并不承认)。当时英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范围内仍有很大的航母吨位余裕。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后,为适应航空技术的发展,英国海军在1935年开始建造一艘新航母——“皇家方舟”号。

“皇家方舟”号的装甲防护虽然不如英国后来建造的装甲航空母舰,但航空汽油舱、主机舱和弹药舱都带有装甲防护。由于拨给海军的经费不足,“皇家方舟”号的标准排水量只有2.2万吨,在建造中虽然广泛采用电焊技术代替铆接,以减轻舰体重量,但仍存在着空间不足的问题,即便拥有有双层机库,但只能容纳60架飞机(不过已经多于此前所有的英国航母)。

二战爆发初期,为应对德国潜艇“狼群战术”对大西洋航线的威胁,英国用商船改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护航航母“大胆”号,实际使用效果良好。此后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大批美制护航航母进入皇家海军服役,在大西洋反潜战和对北方航线的护航中表现出色。战争期间,英国还以货轮改造出成本更低的弹射器商船和商船航母。以上临时改造的军舰在战争期间服役了近百艘,1945年后大多改回商船使用,或解体拆毁,此外还有一些作为军援提供给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荷兰、阿根廷等国。

● “皇家方舟”Ⅱ型(资料图片)

英国主要的航母建造厂包括英国东北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怀特沃思船厂(后成为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泰恩河船厂,前后共建造或改造了9艘舰队航母),默西河畔伯恩黑德的卡梅尔-莱尔德船厂(建造5艘),巴洛因弗内斯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5艘),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 (建造13艘舰队航母和护航航母),苏格兰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建造3艘),以及苏格兰克莱德河畔的法菲尔德船厂(建造4艘)。

二、海洋狂鲨:“暴怒”号舰队航母

1915年6月,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开工建造“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的第3艘“暴怒”号。与前两艘姊妹舰相比,“暴怒”号保留了3英寸轻防护、31节高航速的突出特征,前后2座双联15英寸主炮塔则更换为口径更大的2门40倍径18英寸巨炮。这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舰炮,在 1941年日本建成“大和”号战列舰之前,一直保持着世界纪录。“暴怒”号的副炮也更换为11 门140毫米炮。

当该舰于1916年8月下水并开始舾装时,皇家海军开始策划以舰载机袭击德国飞艇。贝蒂海军上将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但是当时实际建造的只有一艘“罗梭伯爵”号航母,而且需要一年才能造好。贝蒂急不可耐,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因此建议把“暴怒”号改为航母——“暴怒”号。因其轻结构和高航速(达31节)很适宜于这种用途。自1917年3月起,“暴怒”号开始进行载机舰的改装,取消舰艏18英寸炮,保留舰艉主炮,在原前部主炮塔和弹药舱的位置建造一个可容纳3架肖特-184水上侦察机和5架索普威思“幼犬”战斗机的机库,机库上方为一块69.5米长的飞行甲板,前部向下倾斜并与舰艏相连。

●“暴怒”号航空母舰(资料图片)

1917年6月26日,“暴怒”号以巡洋舰-水机母舰的奇特杂交混合外观加入现役,但随即发现飞行甲板过于狭窄、“幼犬”从舰上起飞比较容易,但无法降落,只能在海面上迫降,然后放弃飞机。当然,一架“幼犬”飞机的造价绝不比“暴怒”号大得惊人的457毫米炮弹更昂贵,不过飞行员对这种降落方式表示强烈反对。此外,“暴怒”号薄弱的舰体也经受不住18英寸巨炮开火的震动,每次开炮时,舱内的铆钉都如雪花般纷飞而下。在皇家海军火炮派人士的一片反对声中,“暴怒”号于1917年11月再度进厂改装,拆除尾部的炮塔,在上层建筑之后安装了长达86.3米的飞机降落甲板,成为一艘起降甲板分开(只有狭窄的过道相连)、中部有巡洋舰式的高大舰桥和烟囱的正规航空母舰。虽然这种奇怪的构造对舰载机起降带来了视线遮挡、气流紊乱、烟雾干扰等诸多麻烦,但“暴怒”号在改造完工时率先具备了机库、升降机、阻拦索等后来航母的标准构造,其实验意义远远超过实际的作战能力。自1918年3月起,“暴怒”号成为皇家海军第一艘能伴随战列舰航行的高速航母,搭载14架索普威思“炫耀者”水上侦察机或8架索普威思“骆驼”战斗机。当年7月,自舰上起飞的7架“骆驼”空袭了位于德国特纳恩的齐柏林飞艇库。

三、命途之舛:“鹰”号舰队航空母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智利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威克造船厂定购了两艘加长的“铁公爵”级战列舰。然而,其中只有“海军上将拉托·雷”号于1914 年8月按照战列舰规格得到良好改进,在1915年建成时被英国海军部强行购买,编入英国皇家海军,命名为“加拿大”号。其未下水的姊妹舰“海军上将科克伦”号 (1913年开工建造)因两国之间的矛盾中途停工,鉴于该舰已经开始建造,英国人于是将其改建成为航空母舰,命名为“鹰”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一样,航空母舰由于“鹰”号航空母舰建成的时间太晚,未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6月,“鹰”号下水。

在英国皇家海军“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尝试建造岛形上层建筑后,“鹰”号也开始尝试岛形上层建筑的几种形式,这一努力使得它在1920 ~ 1923年的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停留在造船厂,而“竞技神”号此时已经开始服役。“鹰”号最后建成的岛形上层建筑较长且偏矮,两座烟囱保持了与以往姊妹舰同等的比例。该舰由于从战列舰改装而来,其航速远远低于大型巡洋舰,但具备较好的稳定性。“鹰”号虽然引入了双层机库,但实际上只有搭载一层飞机的能力。

“鹰”号航空母舰二战前的大部分服役区域是在远东,1939年9月驶入印度洋,后来到达地中海,替换英国皇家海军“光荣”号航空母舰。在利比亚的托布鲁克空袭意大利舰船后,“鹰”号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外海的战斗中遭炸弹重创,最终未能参加塔兰托袭击战。在返回英国进行改装前,“鹰”号在红海和南大西洋又参加了更多的战事。1942年初,“鹰”号返回地中海,参加了著名的“八月护航(支座行动)”。1942年8月11日,“鹰”号航空母舰遭受灭顶之灾,被德国海军U-73号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击沉。

● 英国皇家海军“鹰”号航母

四、美中不足:“竞技神”号轻型航空母舰

“竞技神”号的设计工作没有得到任何实践经验的帮助。由于缺乏一个可以参考的先例,设计者们将它设计得太小,这也使得日本人在其自己的航空母舰“凤翔”号上重犯了这一错误,“凤翔”号在第二年也开工建造。随着一战的结束,“竞技神”号的建造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1919年9月下水,拖到1923年才彻底完工。“竞技神”号服役时,正在改装的“鹰”号已开始建造相对较大的岛形上层建筑。和“鹰”号一样,“竞技神”号的岛形建筑同样显得过大,6门140毫米火炮安装了方位测距仪:早期的航空母舰只是希望能够击退轻型水面战舰的攻击,舰载机的潜能并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到,防护装甲也比较轻薄。“竞技神”号有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动力双倍增强,航速提高了4节以上,另一项特征就是飞行甲板后部轻微隆起,旨在使着舰飞机减速。这也被日本人模仿采用。然而,没有一支舰队发现这种设计的成功之处,于是它最终被放弃了。

虽然二战时的“竞技神”号已经有些陈旧,但它在低威胁区域仍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大西洋海域搜索德国的海上袭击舰;针对法国维希政府在西非的行动和在红海对意大利的打击行动中执行校射侦察任务;在镇压1941年伊拉克叛乱行动中提供海岸火力支援;保卫印度洋的海上航运线。 1942年4月,“竞技神”号在与日本航空母舰的激战中被击沉于锡兰外海,但它充分验证了在一个没有其他航空兵力存在的战区,拥有一艘哪怕只有小型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仍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担任英国皇家海军特混编队的旗舰

五、性能欠佳:“勇敢”级航空母舰

出于政治原因,英国海军大臣费希尔海军元帅极力倡导建造“大型巡洋舰”,也就是所谓的“战列巡洋舰”,计划打造一支由600艘吃水浅的战舰组成的强大舰队,实现在距柏林130千米的德国东北部波罗的海登陆的战略设想。

1915年,费希尔海军元帅离开海军部,这项计划随之搁浅。然而,作为这项异常大胆却不完善计划的产物——轻型战列巡洋舰却已建造完成,其中的前两艘“勇敢”号和“光荣”号(分别于1915年3月和5月开工建造,1916年2月和4月下水)在 1917年1月同时开始服役,“勇敢”级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2.25万吨;满载排水量2.65万吨。其长239.5米;宽27.6米;吃水7.3米。四轴驱动,蒸汽涡轮机动力 67104千瓦。航速为30节。舰载机约48架,编制人数包括航空人员在内共计1215名。

后来证明这种舰只在实战中难以使用,仅76毫米厚的装甲防护带无法提供最基本的防御能力,主炮只是两座双联装15英寸 (381毫米)火炮,瞄准速度慢;副炮是6座3联装4英寸口径火炮。“勇敢”号和“光荣”号唯一遇到的战事是在 1917年11月17日,在第二次黑尔戈兰岛海战中与德国公海舰队的传统轻巡洋舰进行激战,它们在战斗中伤痕累累,却没有给对方造成太大的伤害。

●“勇敢”级航母示意图

虽然缺乏武器装备和防护能力,但这两艘舰的航速可达32节,动力装置是18台“亚罗”燃油锅炉,4轴驱动,输出功率67104千瓦。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勇敢”号和“光荣”号被允许改造成航空母舰。重建工作于1924年展开,并分别于1928年和1930年建造完工。它们的姊妹舰“暴怒”号建成时装备两座单管18英寸(457毫米)火炮,而不是4座15英寸口径火炮。在 1922年的改造中,“暴怒”号采用了同样的建造模板,包括没有岛形上层建筑,锅炉上风口从机库空间移出导向舰尾。后两项改造对于“竞技神”号和“鹰”号航空母舰的发展起到了帮助,它们连接的烟囱和舰桥结构对于推动航空力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光荣”号航母

“勇敢”号和“光荣”号有相似的前飞行甲板,从舰首向后延伸到舰长的 20%处截止。机库甲板在前甲板的水平位置向前延伸,便于小型和轻型飞机(舰载战斗机)在合适条件下从低空起飞。这两舰极大地增强了稳定性。1935~1936年间,前飞行甲板被拆除,主飞行甲板两侧加装了弹射器,能够将3629千克重的飞机以56节的航速弹射起飞,或者将重4536千克(1万磅)的飞机以52节的速度弹射起飞。每艘舰上都有2条长167.64米的机库甲板,机库和飞行甲板间由2台中央升降机连接,每台升降机长14.02米,宽14.63米。每艘舰上的飞机燃料贮藏舱可贮备156835升 燃油。

“勇敢”号是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39年 9月,仅在开战两个星期后就被击沉了。“勇敢”号沉没后,“光荣”号便从地中海调回本土舰队进行替代,但仅仅9个月后的1940年6月,该舰在从挪威海域撤退的途中也被击沉了。

六、经典之作:“皇家方舟”号舰队航母

在华盛顿条约之后的“海军假日”期间,皇家海军航空兵(FAA)保有“鹰”号、“暴怒”号和2艘“光荣”级舰队航母,轻型航母“竞技神”号,以及训练航母“百眼巨人”号。不过,英国舰队航母的性能与美、日同期大型航母相比处于劣势。英国海军部为此早在1923年就制定计划,要在未来十年内建造一艘全新的舰队航母,即“皇家方舟”号。

由于德国开始重新武装和意大利建造新战列舰,英国新航母的建造计划列入1934年度预算,于1935年9月16日开工,命名为“皇家方舟”号,1938年底正式竣工。由于建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上涨,整个“皇家方舟”号耗资300万英镑,是当时英国海军造价最高的军舰。与之后大批建造的“光辉”级装甲航母相比,“皇家方舟”号在右舷大型舰岛、高射炮配置和整体设计上大致相仿,载机量远远过之(因为“光辉”级只有一层机库),但受吨位所限,甲板和水下防护不如后者(仅在关键部位有水平防护)。

● 更加先进的“皇家方舟”号航母

“皇家方舟”号全长244米,宽约29米,钢质飞行甲板长219.5米,宽29米,装有8根拦阻索和一道拦阻网(它是英国海军中第一艘装有拦阻网的航母)。飞行甲板上有三座升降机,不过其中两部宽度只有6.7米,任何没有折叠翼的飞机都无法使用。而且这三部升降机都采用双层设计,有上下两个升降平台。

正如同一时期美国建造的“约克城”级成为其后美国航母的建造蓝本、“飞龙”号成为此后日本海军航母的建造蓝本一样,“皇家方舟”号也成为此后英国航母的建造范本。以它的技术积累为基础,皇家海军在1937~1939年间相继建造了三型6艘“光辉”级航母。

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皇家方舟”号是英国海军唯一一艘已具备战斗力的新型航母,立即被投入本土海岸的反潜搜索行动。9月14日,德国潜艇U-39以假信号迷惑“皇家方舟”号后对其发射2枚鱼雷,但由于引信失灵未能奏效,U-39被护航舰击沉;26日,“皇家方舟”号又在卡特加特海峡遭德机轰炸,1枚1000千克炸弹在“皇家方舟”号近处落下,不过其再度幸运无损。之后“皇家方舟”号曾短暂部署到南非,以搜索德国袭击舰“斯佩伯爵”号,1940年4月投入挪威战役。

●“皇家方舟”号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

4月10日拂晓,自奥克尼群岛基地起飞的“皇家方舟”号16架“海上大鸥”战斗机以炸弹击沉了停泊于卑尔根的德国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4月底5月初,“皇家方舟”号与“光荣”号一起前往挪威海域支持前线行动,但已难挽回大局。此后由于法国投降,“皇家方舟”号奉命调入萨默维尔 中将的西地中海H舰队,于7月3日实施了攻击米尔斯克比尔泊地法国舰队的“弩炮”行动。两天后,自“皇家方舟”号起飞的24架飞机再度空袭了受伤的法国战列舰“敦刻尔克”号,使其遭重创无法修复。9月23日,“皇家方舟”号还支持了自由法国部队对达喀尔的不成功进攻,随后再度进入地中海迎战已经加入战争的意大利。11月27日,以“皇家方舟”号为核心的H舰队在特乌拉达角附近遭遇意大利舰队战列(2艘战列舰),交手不分胜负。

“皇家方舟”是皇家海军的经典舰名。第一代“皇家方舟”号是沃尔特·雷利爵土建造的,最初命名为“雷利方舟”号,1587年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买下,改称“皇家方舟”号。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时,“皇家方舟”号是英国舰队的旗舰。第二代“皇家方舟”号是1914年由商船改装的水机母舰,1934年更名为“飞马”号,以将舰名用于新建的航母。“鲁莽”级航母2号舰“大无畏”号(R-09)在 1942年更名为“皇家方舟”号,以纪念1942年沉没的第三代同名舰。

七、一代传奇:“百眼巨人”号航母

尽管海军航空时代的先河由美国开启,但作为1910年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英国皇家海军在1911年1月10日也用1架肖特S-27完成了从“非洲”号战列舰上的第一次起飞。1912年5月,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海军飞行队,此后一系列顺利的起飞试验使海军部决定把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13年5月,“竞技神”号率先编入现役,而后又有“皇家方舟”、“女皇”、“里维埃拉”、“恩加丹”、“坎帕尼亚”等十多艘改装或新建的水上飞机母舰服役。这些军舰大多在舰首前方安装有一块带有导轨的起飞甲板,水上飞机自机库取出后即经起飞甲板升空,但回收时只能降落在水面后由起重机吊回,步骤十分繁琐,而且需要停船,在战时十分危险。此外,这些水机母舰7000吨以下的排水量也无法容纳更多的舰载机。

●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1917年初,接替杰里科爵士出任英国海军司令一职的戴维·贝蒂海军上将认为,如果皇家海军有有效的空中侦察,那么前一年日德兰海战的结局可能会好得多。他询问海军部的同僚,海军航空兵应当采取哪些方针。但是得到的回答很含糊:皇家海军航空兵将只限于执行海军的任务,提供侦察,保护战列舰队,拦截德国的齐柏林式飞艇,进行反潜巡逻。为此他们补充说,“我们的一些军舰必须有起飞和降落甲板,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机的续航力”。贝蒂随即成立了战列舰队航空委员会研究增加续航力的问题。该委员会建议让索普威思“幼犬”式战斗机上舰。但是当时英国已有的水机母舰都不具备飞机降落能力,最大的“坎帕尼亚”号舰龄过老,其他几艘速度太慢。只有格拉斯哥比尔德穆尔船厂为意大利劳埃德航运公司建造的“罗梭伯爵”号客船值得一改:它被英国海军征用后,安装了两块飞行甲板,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整块,中间被一座六米高的舰桥隔开。贝蒂决定将两块甲板打通,改造为一艘具备与舰身等长(172.5米)的机库和直通式飞行甲板的大型航母,并要求在1917年底完工。

● 英国早期的鱼雷机

风洞试验证明,平甲板对飞机起降的气流阻碍作用最小,改造中的“罗梭伯爵”号铺设了一块无障碍的全通式飞行甲板,没有明显的上层建筑,只有一个可以通过液压升降机降入甲板下的小型航海舰桥。它的双层开放式机库可容纳18架索普威思“杜鹃”鱼雷机,锅炉废气经舰尾的两路烟道排出。1918年9月16日,“罗梭伯爵”号复杂的改造工程正式结束,被命名为“百眼巨人”号。它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也是1918年 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上唯一一艘正在服役的航母。

1939年二战爆发后,由于皇家海军在两年内损失了“光荣”、“勇敢”、“皇家方舟”3艘航母,“光辉”号又严重受损,已经闲置多年的“百眼巨人”号只得在1941年底重新编入现役,承担向马耳他、直布罗陀和塔科腊迪运送飞机的任务。由于该舰具有高大宽敞的机库,非固定翼的陆军飞机的运输任务也可以由它完成。在补给马耳他的“鱼叉”护航行动中,“百眼巨人”号编入西地中海舰队,为运输船队提供空中掩护。1942年,该舰还参与了盟国登陆北非的“火炬”作战,直到1943年后才重新转入训练用途。 1944年12月,“百眼巨人”号改为固定泊位的宿舍船,1946年12月出售解体。

第三节 法国航母

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海军便自行建造了两艘满载排水量为3万多吨的“克莱蒙梭”级中型航母;2001年又入役了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核动力中型航母“戴高乐”号。近年来,法国经与英国经过反复磋商,最后达成了共识,决定2012年后打造满载排水量达7.5万吨的PA-2航母。综观法国航母的发展之路,应该说是独树一帜、循序渐进的典范。

●“克莱蒙梭”级航母

一、海军旗舰: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

1978和 1980年,两艘“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分别进厂改装13个月,以携载“超军旗”攻击机和战术核武器。1985年,“克莱蒙梭”号再次大修并改装,更换了功能更大的升降机和弹射器、先进的武器系统以及用“海响尾蛇”防空导弹取代了100毫米炮。按计划,“克莱蒙梭”号在1995年“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服役时退出现役,“福熙”号于1998年退役。法国现役的航母只有一艘排水量3.6万吨级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法国历史上拥有的第10艘航空母舰,它的名称源自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夏尔·戴高乐。“戴高乐”号不只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艘美国海军之外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它也成为法国海军的旗舰。

二、表现不俗:“贞德”号直升机航母

“贞德”号直升机母舰是法国第—艘专为装载直升机而设计的军舰。在1955 年11月27日举行的法国海军最高委员会上提出了研制直升机母舰的课题,翌年1月14日中断了研究,1957年3月8日该项研究计划再度提出并获得批准。该舰初始命名为“无畏”号,1963年9月16日为纪念法国历史上的民族女英雄改为“贞德”号。

●“贞德”号直升机母舰

“贞德”号直升机母舰飞行甲板:长62米,宽21米。航速为26.5节,续航力为6000海里/15节。舰上装备有6座法国国营航空空间工业公司的MM38“飞鱼”舰舰导弹发射装置(两座三联装),惯性巡航,主动雷达寻的,射程42千米,飞行速度0.9马赫数,战斗部重165千克,掠海飞行。4门DCN100毫米/55Mod 1964CADAM自动炮,仰角80°,射速80发/分,对海射程17千米,对空射程80千米,炮弹重13.5千克;4梃12.7毫米机枪。舰载直升机有:4架“海豚”,战时可装8架“超美洲豹”和“山猫”直升机。

● 直升机航母“贞德”号

“贞德”号直升机母舰是法国海军走向现代化的初步尝试,反映了法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造舰水平。该舰是以防空巡洋舰“考尔伯特”号为基础,经过改形后的上层建筑比较靠前,锅炉的烟囱、侦察雷达、大部分舰载武器、作战情报中心和两栖作战指挥中心布置其上。上层建筑之后是1个62米长、21米宽的飞行甲板。在飞行甲板的下方是机库。—部舷内升降机 布置在飞行甲板的后端,两侧为航空车间。

该舰的基本使命是:载700名全副武装的登陆队员,并用直升机运送登陆;使用舰载直升机反潜;使用专用的直升机进行扫雷;修理护卫舰艇上的直升机;在平时用作训练舰,战时稍加改装即可成为指挥舰。

该舰飞机升降机能力为12吨,部分机库改作军官学员的住舱区。顶桅在1994年被拆除,于1995年换装了新的顶桅。

1989年和1990年夏季,该舰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

三、影响深远:法国“戴高乐”号

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而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也是当今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中型航母,在英国、美国、俄罗斯这些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相继发展大型和小型航母的时候,法国则在大型和小型航母中找到平衡点,以中型航母来扩张自己的海上力量。

● 航行中的“戴高乐”号航母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2坐K15压水式核反应堆,另外还有4台柴油引擎。其满载排水量为4.05万吨,标准排水量3.5万吨,远不及美国的核动力航母那么庞大,但是中型航母也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建造资金和维护资金上相对比较 廉价。

● “戴高乐”号航母

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海军的2艘“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的舰龄已超过20年,舰体老化与装备陈旧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法国航母及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在北约各国中仅次于美国,一旦“克莱蒙梭”级退役,若没有新的较高性能的航母接替,将难以适应法国海军执行未来海战任务的需要。

“夏尔·戴高乐”号是法国第一级核动力水面战舰,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级采用核动力的中型航空母舰。舰上的动力装置采用了2座在法海军“胜利”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安装的K-15一体化自然循环压水堆,双堆热功率300兆瓦,总功率8.3万马力,可为航母提供27节航速。K-15反应堆结构紧凑,装在密闭坚固的钢质结构内,且舷侧部分有特殊结构保护,可有效地防止核事故的发生。2座核反应堆分别布置在前后机舱内。

为了提高航母抵御和抗击空中威胁的能力,该舰配置了较强的防空武器。主要有:4套筒单元“萨阿姆”舰空导弹发射系统和2套六联装“萨德拉尔”舰空导弹发射系统。“萨阿姆”系统能同时跟踪反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目标,采取垂直发射,所发射的“紫菀-15”舰空导弹的最大射程15千米,机动性强,可拦截多种类型的高机动目标。“萨德拉尔”系统发射的“西北风”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最大射程为6000米,对3米以上掠海飞行目标具有较好的拦截能力。上述两型导弹相互配合,再辅以“萨盖”箔条红外干扰系统和电子战设备,可在以航母为中心的15千米范围内形成软硬手段相结合的3层保护。

● “戴高乐”号航母配备的阵风M1战斗机

“夏尔·戴高乐”号采取各种措施,大大提高了航母的生存能力和适航性能。从舰底至飞行甲板形成的一个箱形结构,增加了舰体的强度,该舰共设有15层甲板,由纵横舱壁隔成20个水密舱段,约2200个舱室,具有较强的抗沉性。舰体水下部分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并增强了船底板强度;机舱、弹药舱周围均采用装甲防护,备用弹药库设在水线以下;主要作战舱室、岛形上层建筑等均使用“凯夫拉”碳纤维装甲防护;绝大多数舱室为封闭结构,以保持正压,从而达到防核、生、化的三防能力。

第四节 俄罗斯航母

在世界处于两极格局的时代,前苏联曾经拥有过全球实力排名第二的强大海军,并与美国海军在世界各大洋展开激烈竞争。但是,在航空母舰这一项上,前苏联却与美国有着很大差距。这一差距,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弥补,直到今天,继承了前苏联强大海军的俄罗斯看来也无法在短时间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航空母舰。

一、概况

与美国海军相比,俄罗斯的航母发展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直到1967年,前苏联才出现了“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但“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是个“四不像”的家伙,无法称其为航母。又经过几年努力,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终于拥有了可以使用垂直起降飞机的“基辅”级战术航空巡洋舰,这才算是初步走上了发展航空母舰的道路。

● 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

二、创新典范:“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隶属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以前苏联早期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元帅名字命名的大型航空母舰,是前苏联海军发展的第三代航空母舰,也是俄罗斯海军现役舰艇中吨位最大的舰只。作为新一代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又有许多新的创举:它是世界上第一艘无需弹射就能起飞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它的舰艏装有12°上翘角等等。

●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于1985年12月下水,1989年9月开始海上试航,经过16个月的黑海试航后,于1991年1月正式服役。它的主要使命是:在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外的海域执行反潜、反舰特别是制空和防空作战;扩大海上防御范围,确保战略潜艇安全;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实施武力威慑,保证国家在海外的利益;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抗衡。“库兹涅佐夫”号满载排水量6.75万吨;它的舰长 304.5米,甲板宽70米,吃水10.5米;动力装置为4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0节。舰上飞行甲板采用斜直两段式,斜甲板与舰体轴线成7°夹角。长105米的直甲板前部采用了60米长的斜坡,飞机采取滑橇起飞而不用弹射器,既避免了飞机设计技术上的复杂性,又减轻了载舰和飞机的负担,而且安全性好。

●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的苏-33战机

● 苏-27战斗机

据报道,“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可搭载60架各型飞机和直升机。其中,有苏-27远程战斗机、米格-29近程战斗机、苏-25攻击机、安-74预警机、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及卡-27反潜直升机等。但目前正式列装的只有苏-27和卡-27。

无论从哪方面看,“库兹涅佐夫”号与当今世界各国航空母舰相比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可谓别具一格。其主要性能特点:一是采用斜橇式甲板,减轻了载舰和飞机的复杂设施。二是航空支援设施完善,可携带40~60架作战飞机。三是武器系统完善,兼具大型航空母舰和超级巡洋舰的战斗能力,有反舰、反潜、防空等256个导弹发射系统。四是舰载机性能优异,如苏-27、米格-29、苏-25、卡-27等。

三、红色霸主:“基辅”号航空巡洋舰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北极星”导弹潜艇的服役,促使前苏联海军决心发展本国的航空作战能力。20世纪60年代后期,2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先后建成,但性能并不卓越,容量极为有限。1967年,前苏联海军开始对“莫斯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进行改进,这项代号“1143工程”的项目最终发展出“基辅”级航母,在规模上比“莫斯科”级大出许多。

●基辅级航母

这批新型航空母舰在黑海沿岸城市尼古拉耶夫的切尔诺莫尔斯基造船厂建造,排水量4.4万吨的“基辅”号成为该级航空母舰的首舰。1976年 7月18日,“基辅”号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此举招致国际社会一片抗议之声,谴责苏联人破坏了《蒙特勒协定》。然后,前苏联海军又建造了3艘同级航空母舰,分别是“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和“巴库”号(后来更名为“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其中,由于“巴库”号实施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包括1部相控阵雷达、大量的电子战设备和1套增强型指挥与控制系统,因此有时又被视为另外一级航空母舰。1979年,第五艘“基辅”级获准建造,但最终未能动工。

与“莫斯科”级相比,“基辅”级虽然被定级为航空巡洋舰,但更接近于常规的航空母舰,在右舷设置一座巨大的岛形上层建筑,左舷铺设一条斜角飞行甲板。然而,与美国航空母舰不同的是,“基辅”级在舰艏位置配置了威力强大的火力系统,其中就包括P-500型远程核反舰导弹。舰载机联队包括22架雅克-38型“铁匠”垂直起降战斗机、16架卡-25型“荷尔蒙”直升机或者卡-27型“蜗牛”直升机。在16架舰载直升机中,10架执行反潜作战任务,2架执行搜索与救援任务,4架担任导弹制导飞机。在4艘“基辅”级航空母舰之中,没有一艘能够服役到今天。其中,“基辅”号、“明斯克”号和“新罗西斯克”号均于1993年退役,后来被卖掉拆解。根据有关协定,1991年退役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将在换装上“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之后,出售给印度海军。

四、永远的痛:“明斯克”号航空母舰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1972年12月在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以白俄罗斯著名城市明斯克命名。“明斯克”号于1978 年9月8日服役,是太平洋舰队主力舰、旗舰,第二代“基辅”级的第二艘现代化巨舰,集航母和巡洋舰的功能于一身。1994年,16岁的正当盛年的“明斯克”号不得不提前退役,锚泊军港。

“明斯克”号总排水量4.2万吨,相当于可承载四吨重汽车1万辆。功率10.2万千瓦,相当于可提供4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电力照明量。它有动力锅炉八台、蒸汽轮机四台,推动功率达14.9千瓦,最大航速58.4千米/每小时,相当于普通轮船的3倍。吃水10米,续航力1.3万海里。

1995年10月22日,“明斯克”号与“诺沃罗西斯克”号被几条拖船牵出海参崴港湾,当时许多俄罗斯水兵流下伤心的眼泪。虽然俄罗斯在下水之初便将武器和电子系统拆除或者炸毁,但遗留的技术思路仍让韩、美双方惊喜异常。在俄罗斯的一再催促下,“诺沃罗西斯克”号航母在韩国人的焊枪下变成废铁。但是,韩国却试图让“明斯克”号起死回生,提前实现自己的“航母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韩国影响严重,“明斯克”号也顿时变成韩国的累赘。听说中国有家公司想购买,韩国便马上同意以530万美元廉价脱手。1998年8月“明斯克”号来到广东东莞沙田港,1999年9月拖至广州文冲船厂,进行封闭式大规模修整与改造。目前“明斯克”号整修一新,2000年5月9日驶向深圳大鹏湾,成为目前世界上少数由4万吨级航母改造而成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

第五节 日本航母

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较早研发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日本在1922年建造的“凤翔”号航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的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曾建造二十多艘航母,一度横行海上,成为其野心高度膨胀的催化剂。

一、概况

作为亚洲大陆以东一个相对孤立而又具有扩张心态的国家,日本对于有助拓展攻击里程的新型武器持有特殊的敏感性。 1912年,日本海军率先成立航空技术研究委员会,1914年又将运输船“若宫丸”号改造为亚洲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一战末期,英国相继改造出4艘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日本闻讯也于1919年底将在建的“第7号特务舰” (给油舰)改造为航母,即“凤翔”号。华盛顿会议之后,日本将2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造为航母,实际由于“天城”号在关东大地震中的损失,《华盛顿条约》签约国同意日本已完工75%、按计划应作为靶舰处分的战列舰“加贺”号替代改造为航母。此后日本又利用条约限额剩余吨位建造了“龙骧”号轻型航母。

《华盛顿条约》规定日本海军航母保有吨位为8.1万吨,而1930年代初日本的赤城、加贺、凤翔、龙骧4舰总吨位已达68370吨,即使凤翔退役,也只够空出2.1万吨的剩余吨位,不足以兴建大型航母。另一方面,1930年《伦敦条约》对巡洋舰的划分尚属生硬,日本海军于是开始探索既装备中口径火炮、又有飞行甲板的“航空巡洋舰”设计。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既搭载飞机、又安装重炮是行不通也是没有必要的,1934年《丸二舰艇补充计划》中于是恢复设计为两艘正规航母,即“苍龙”号及其改型“飞龙”号。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服役的翔鹤、瑞鹤,日本海军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拥有6艘舰队航母,构成了一支强大的海上航空打击力量。另一方面,受限于海军条约体制,日本在和平时期制订了在“有事时”将潜艇母舰、水机母舰和客船改建为航母的计划:前者即航母祥凤、瑞凤、龙凤;水机母舰的航母改造计划包括千岁、千代田、瑞穗和日进(后两舰未实施);后者则包括 9到10艘远洋客船,改造为“鹰”字号航母 (实为7艘,巴西丸和镰仓丸在改造前即被击沉)。大战中期,又有“大风”号正规航母和“信浓”号超级航母服役。至于1941年11月对美开战前夕《战时紧急建造计划》和中途岛战役后《改五计划》的15艘云龙级航母,只建成2艘(天城及葛城),另有3艘未完工。

战争中日本海军航母损失惨重,至战争结束时,仅凤翔、龙凤、葛城、隼鹰仍处于漂浮状态,阿苏、笠置、生驹、伊吹四艘未成舰被弃置,海鹰、天城沉没于浅水中。各舰战后均被解体。

二、日本首舰:“凤翔”号航空母舰

号称“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的“凤翔”号,于1922年12月27日竣工。

由于带有试验性质,“凤翔”号的尺寸不是很大,标准排水量只有7470吨,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和前后两个机库,飞行甲板前1/3向下倾斜,最大航速25节,可随战列舰舰队一同行动。飞行甲板右舷设置有一个小型舰岛,3个可放倒的小型烟筒位于右舷,平时竖起,飞机起降作业时放倒。为用于水面交战,还安装了4门140毫米炮。1924年9月凤翔编入第1舰队,其设计建造过程为日本的下一代航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同年,该舰在改装中拆除了上层建筑,舰桥移至飞行甲板前端下方。

●“凤翔”号资料图片

1932年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时,凤翔与加贺组成第1航空战队赴华参战,与中国空军多次交手。1935年9月26日昭和十年度海军大演习中,凤翔所在的第4舰队于本州岛东北水域遭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史称“第四舰队事件”。本舰在事故中飞行甲板前半部被海浪击塌,不得不进行飞行甲板支撑柱加强和机库加固工程。1936年夏天改造时撤销了140毫米炮,加装防空机枪并改善了居住条件。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凤翔所在的第一航空战队再度前往中国参战,在广东击落过中国空军的霍克战斗机。此后该舰由于舰体过小、载机数较少转为预备役,长期停泊在横须贺作为起降作业练习舰。

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凤翔曾作为第 1舰队附属舰随山本五十六的战列舰队开往中途岛,担负了若干侦察任务,但由于作战中途终止、并未实际参战。其后该舰继续搁置于本土,承担母舰飞行队的训练任务。1944年6月,为承载新型舰载机的起降,本舰在吴厂进行改装,飞行甲板加长至180.8米。战争末期日本曾试图以该舰向前苏联换取战斗机和燃料,结果没有成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凤翔是唯一完好的航母,也是少数能够航行的大型军舰之一。同年10月,该舰解除舰籍、拆除武装后用于马绍尔群岛、新几内亚等地日本残军、侨民的复员撤退工作,至次年8月完成任务,随即在日立造船樱岛船厂拆除,1947年5月1日解体完毕。

三、战事见证:“赤城”号航空母舰

按照《华盛顿条约》的规定,2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将改造为航母,实际由于“天城”号在关东大地震中受到损失,本级只有“赤城”号一舰完工。担任改造总设计师的藤本喜久雄大佐参考了正在进行第二次改装的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母,为“赤城”号选用了平甲板和横卧弯曲式烟囱,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三段式飞行甲板。三层甲板呈阶梯状配置,最上层是起飞/降落两用甲板,用于舰载机回收;中层甲板供小型战斗机起飞,下层甲板供轰炸机和攻击机起飞。中、下两层分别与位于舰体中部以后的上、中双层机库相接,飞机可以自机库直接起飞。但由于上层甲板之下设置有横跨两舷的大型罗经舰桥,中层飞行甲板向前伸出的部分两侧还安装了2座双联200毫米炮,实际上层机库前端被封闭,致使中层甲板无法直接起飞飞机。舰载机常用48架,补用12架。

1920年代,日本海军在“渐减邀击”作战中计划将航母用于侦察警戒和对美军舰队进行前期打击,2个航空战队(每队各有1艘大型航母和1艘小型航母)分别配置在小笠原群岛以东和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水域。为应对与美军先头侦察巡洋舰的遭遇,“赤城”号还安装了10门射程26700米的200毫米主炮,其中6座单装炮分别配置于舰尾两舷每侧3个的炮廓内,2座双联炮安装在中层飞行甲板前端。1927年3月25日,“赤城”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完成改装,正式加入联合舰队,担任第一航空战队旗舰。当时该舰与准同型舰加贺、美国的列克星敦、萨拉托加并称世界四大航母。1928年山本五十六曾出任该舰舰长。

进入20世纪30年代,随着舰载机重量增加、性能提升,三段式飞行甲板已显得不实用。1935~1938年,“赤城”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上层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一直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设置前、中、后3部升降机,舰桥也改为岛式。考虑到两艘航母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降,赤城的舰岛安装于舰体左舷,但实际使用中事故发生反而更为频繁。中甲板上的2座双联200毫米炮在改装中撤去,仅保留后部的6门,并增设大量高射炮火。改装后的赤城号外形为之一变。

1941年12月7日,赤城作为南云忠一中将第1航空舰队旗舰,领导了对珍珠港的空袭。随后历经拉包尔攻略作战和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随即又转战科伦坡、印度洋。在印度洋之战中,“赤城”号起飞的舰载轰炸机队与苍龙、飞龙配合击沉了英国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和轻型航母“竞技神”号。 1942年6月,“赤城”号作为南云机动部队旗舰参与中途岛海战,6月4日在准备第二次对地攻击时遭美军俯冲轰炸机突袭,遭2发直击弹命中,引发堆放的炸弹和鱼雷爆炸,机库、飞行甲板炸裂并燃起大火。5日清晨,该舰由驱逐舰发射4枚鱼雷(其中3发命中)自沉,1000余名舰员获救,阵亡263人。

四、出师未捷:“祥凤”号 航空母舰

《华盛顿条约》限制了五强拥有一线航母的数量。为在无条约时代及战争爆发后缩短建造航母的时间,日本在“海军假日”期间额外建造一批潜水母舰(潜艇母舰)和给油舰作为航母预备舰,舰体和主机按航母样式设计。1934年度《丸二舰艇补充计划》着眼于1937年后的无条约时期,决定新建2艘航母苍龙、飞龙及1艘“凤翔”号代舰,另外再建造3艘轻型航母预备舰,即高速给油舰剑崎、高崎和潜水母舰大鲸。

1934~1935年,2艘剑崎级给油舰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相继开工,一年后下水,动力为4台舰本式11号10型柴油机。此时“海军假日”已经结束,日本海军更改两舰的设计,作为潜艇母舰继续施工。剑崎级具有强劲的动力(4台舰本式11号10型柴油机加4台12号10型柴油机),独立的舰桥结构、宽大的小艇甲板与水上飞机机库,航速达到28.7节,具有迅速改造为航母的功能。 1939年,剑崎完工时日美开战在即,仍在建造中的高崎再度变更设计、直接作为航母继续建造。多余的—层建筑被拆除,在水上飞机机库基础上设置一层机库及飞行甲板,烟道修改为右舷集中排放,载机27架。由于柴油主机性能不良、航速长期达不到20节,改装中按军令部的要求更换为阳炎级驱逐舰主机(2台舰本式蒸汽轮机)。1940年,高崎的改造工程在横厂完成,重新命名为瑞凤,同时已经作为潜水母舰加入第2舰队的剑崎也回厂改装,1942年1月26日完工,命名为“祥凤”。

●“祥凤”号航母

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战中,完工不久的祥凤负责掩护MO登陆部队(登 陆莫尔兹比港),当天上午被美军“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发现。美军出动93机猛烈攻击该舰,祥凤中13枚炸弹、7发鱼雷后沉没,约700人战死,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损失的第一艘航母。

五、修葺频繁:“龙凤”号航空母舰

进入1930年,日本海军原有的潜水母舰迅鲸级已经无法满足新型潜艇的补给要求,1934年度《丸二舰艇补充计划》于是列入1艘新型潜水母舰“大鲸”号,同时也作为航母预备舰。1933年4月大鲸于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由于采用新型电气焊接技术,开工后仅7个月即已下水。但新技术的不完善也带来舰体强度不足、变形严重的后遗症,4台11号10型柴油主机故障频繁,始终达不到22.2节的设计航速,只能以 18.5节低速航行,使大鲸服役过程中一直在修缮与改装。与同样作为潜水母舰完工的“剑崎”号相比,大鲸的上层建筑与水上飞机机库直接相连,机库内直通下层甲板的升降机与中部巨大的烟囱是其外观特征。开战时,大鲸担任第2潜水战队旗舰。

● “大鲸”号航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两星期,大鲸开始在横须贺海军工厂改造为航母。1942年4月 18日,改装中的舰体还挨了轰炸东京的杜立特飞行队的一颗炸弹。基本改装步骤与“瑞凤”号相似,柴油主机同样更换为阳炎级驱逐舰主机,外观为无舰岛平甲板型,可视为祥凤级准同型舰,只是排水量大2000吨、航速稍低(26.5节)。1942年11月大鲸的改造工程完毕,重新命名 为龙凤,编入第3舰队。但该舰在驶往南洋途中遭遇美军潜艇雷击,中1发鱼雷受损。之后龙凤主要承担飞机运输和训练任务。1944年6月19日,龙凤编入第二航空战队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当日损失大量舰载机,次日在美机空袭中轻伤。进入1945年,该舰停泊在吴港作为训练舰,3月19日在吴港大空袭中被命中3弹、损伤严重。此后龙凤不再修复,加以伪装后用作防空炮台直到战败,1946年解体。

六、首战大败:“信浓”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航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攻击型大型航母,它是由日本第三艘建造中的战列舰改建而成,也是二战中最大的航母。它在航空母舰发展史上是寿命最短的航母,服役不到一个月就被击沉。也是在潜艇战史上,潜艇击沉的最大军舰。“信浓”号航母因此闻名于世。

“信浓”号航母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的一艘重型航母,它原是日本海军的第三艘“大和”级战列舰。在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看到超级战列舰已风光不再,没有发展前途。于是, 日本海军将正在建造的第三艘“大和”级战列舰“信浓”号改建成航空母舰。

● “信浓”号甲板模拟图

“信浓”号是一艘重型航母,舰长266米,舰宽38米,吃水10.31米,标准排水量6.2万吨,满载排水量7.2万吨,舰上装有4台蒸汽轮机,航速27节, 航 速18节时的续航力为1万海里,舰员2400人。

“信浓”号航母上搭载44架舰载飞机,其中战斗机20架,攻击机24架。这艘重型航母上装备有多种口径火炮武器,有8座双联装口径为127毫米舰炮,35座3联装口径为25毫米舰炮,40座单管20毫米高射炮。它装有坚固的装甲,飞行甲板装甲厚75毫米,上面还覆盖有200毫米厚的钢筋水泥层,可抵御500千克炸弹的攻击。

“信浓”号航母在建时,受到军方要求“紧急交付使用”,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进度。 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航母没有完工就下水,编入日本海军战斗行列。为避开美机轰炸,在内海完成装备安装。然后,驶入大海。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重型航母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11月28日,“信浓”号在3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首次出航。11月29日“信浓”号航母被美军潜艇击中4枚鱼雷后沉没。这艘日本重型航母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寿命最短的记录。

七、断翼之鹰:“大鹰”号航空母舰

为弥补《华盛顿条约》下海军一线航母数量的不足,日本海军自1934年起秘密在民间商船中设定航母预备舰,以便在战时改造为航母。1937年,由于第一批航母预备舰秩父丸型客货轮已无法满足舰载机技术发展需求,海军选定日本邮船公司计划开工的3艘新田丸型客货轮新田丸、春日丸、八幡丸为代舰,并给予船舶助成金资助。由于新田丸型的航速达到21节,可以起降新型97舰载攻击机,所以实现了秩父丸型不具备的鱼雷攻击机队搭载功能。但新田丸型的尺寸小于改造为飞鹰级航母的橿原丸型,机库空间不足,改造完成后无法用于舰队决战,只能用于飞机运输和船队反潜、护航。

1940年秋,最晚开工、已经下水的春日丸首先被海军征用,在三菱长崎船厂就地改造为航母。该船拆除了游步甲板以上的建筑物,以游步甲板为机库甲板,其上铺设162米长的飞行甲板,前后各有一台升降机。甲板上方无上层建筑,舰桥位于飞行甲板前端下方。1941 年9月5日春日丸竣工,作为特设航母编入第1航空舰队,在本土、高雄、帛琉等地从事飞机运输和训练工作。当年年底,已经竣工的八幡丸也开始航母改造工程,中途岛战败后第3艘新田丸的改造也加紧展开,1942年11月全部完成。三舰也正式更名为大鹰、云鹰、冲鹰。由于工程仓促,大鹰、云鹰装备的防空炮火数量不足。

●“大鹰”号复原图

1942年9月28日,大鹰(春日丸)在特鲁克附近遭美军潜艇鱼雷枚击受损;1943年9月24日在父岛以东再遭袭击,舰尾中弹无法航行,由冲鹰拖回本土抢修。1943年底本级3艘舰全部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负责为本土到新加坡、菲律宾的运输船队护航。1944年8月18日,大鹰在吕宋岛西方遭美国舰艇“红石鱼”号鱼雷击中沉没。云鹰(八幡丸)1944年1月曾遭潜艇雷击受伤,9月17日在南海东沙群岛东南被美国“石首鱼”号潜艇击沉。冲鹰(新田丸)1943年12月3日中午在八丈岛以东200海里处被美国潜艇“旗鱼”号一枚鱼雷命中舰首,次日清晨机舱再中两弹,进水沉没。

第六节 其他国家航母

当今世界,各类导弹武器和核潜艇威力日增,各种新概念武器层出不穷,被喻为“海上巨无霸”的航母也在力图保持其原有的霸主地位,航母的发展也已悄然地融入信息化军事变革的洪流之中。航空母舰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的海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作战,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航母曾被看作是一国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高新技术和现代工业的产物,其战略威慑远远大于战术作用,关系到整个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因此,航母的强大攻防能力与作用,带动了不少国家致力于本国航母制造业的发展。

一、国家卫士: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

西班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国家,它北临大西洋,东濒地中海,南接直布罗陀海峡,它需要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力量来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任。

西班牙现有一艘满载排水量1.69万吨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1979年10月,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开工建造“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历经10年艰辛,1988 年5月3日,这艘航母正式进入西班牙海军服役。

该舰以美国的制海舰设计为基础。舰首有升角为12°的滑跳起飞跑道,长为46.5米。有两部飞机升降机,其中1部位于舰尾正后方。该舰载两艘车辆人员登陆艇并有两对减摇鳍。机库面积为2300平方米。战斗群司令部位于舰桥下层。两门礼炮安装在左后舷侧。“海王”直升机装有“探海”空中早期预警雷达。应急时,载机量可增至37架 (甲板上停放),但一般最大作业量为29架(17架在机库中,12架在甲板上)。典型的航空联队组成有“鹞”式飞机和10架“海鹰”/“海王”直升机(含两架空中早期预警机)。该航空母舰的基地在西班牙的罗塔。

● 航母上的“海鹰”直升机

该舰服役两年以后,“岛”后左舷侧进行了一些现代化改装,舰桥内的舱室进行了改进,为飞行甲板上的车辆提供了隐蔽停放场所。对6名军官和50名专业军人的住舱进行了改装。

二、一波三折:意大利“苍鹰”号航母

1940年6月,墨索里尼在海军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对英法宣战,使意大利海军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当时英国在地中海地区有“鹰”号、“皇家方舟”号和“光辉”号三艘航母,严重威胁着从意大利本土到北非的海上交通线。意大利海军因此在1940年底恢复了1936年制订的“卡托尼奥”工程 (辅助航母改造计划),打算将刚刚征为军用的3.277吨级邮船“罗马”号和“奥古斯都”号改造为无舰岛的辅助航母。但当时意大利几家较大的船厂正在进行4艘新战列舰和大批小型舰艇的舾装,因此航母改造工程处于搁置状态。

● 新时期的意大利航母

1940年11月11日,英国航母“光辉”号奇袭塔兰托港,击毁3艘意大利战列舰,使意大利海军的战斗力丧失近半。次年3月28日的马塔潘角海战中,由“可畏”号航母掩护的英国舰队又重创了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维内托”号,还击沉意军重巡洋舰3艘。在此情况下,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海军的统帅们(他们在1938年曾被迫接受“领袖”的观点,同意航空母舰完全是多余的)完全认识到了建造正规航母的重要性。从当年6月起,“罗马”号的改造工程在热那亚的安萨尔多船厂全面展开,并且修改初始设计方案,成为一艘真正的舰队航母。

“罗马”号的新改造方案参考了建造中的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因此在外观上与后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功率不足的客轮主机被完全拆除,换装上取消建造的2艘“佣兵队长”级轻巡洋舰的主机,4台蒸汽轮机输出功率超过15万马力,航速可达30节。游步甲板以上的客轮上层建筑全部被拆除,搭建一层长160米、宽18米的开放式机库,上方为211.6长的全通式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前端布置2部弹射器、中部安装2台升降机的布置颇具德国风格,大型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位于右舷。原计划安装8门用于对舰攻击的155毫米炮,后来为了减轻重量,改为与轻巡洋舰主炮相同的135毫米高平炮,安装于左右两侧的舷台上,并有大量65毫米和20毫米高炮。

● 意大利小型航母

改造后的“罗马”号被重新命名为“苍鹰”号,其姊妹舰“奥古斯都”号则改造为“鹞鹰”号护航航母。与同一时期的各国主流航母相比,“苍鹰”号在技术上拥有两大特殊性:一是在水线附近加装的防雷突出部内填注有钢筋混凝土,飞行甲板也有80毫米的装甲防护,以增加不沉性和抗打击力;二是由于意大利战前发展的陆基轰炸机都因为过重无法上舰,“苍鹰”号只能搭载51架机翼不可折叠的Re-20010R式战斗机(机库内装载26架,机库顶部悬挂15架,飞行甲板上系留10架),这种飞机可以携带一枚250千克炸弹执行轰炸任务,未来可能考虑将部分Re-2001改为鱼雷机。舰载机种类的单一也限制了该舰的使用。由于不搭载鱼雷机,“苍鹰”号不可能单独出动进行破交和反舰作战,只能与主力舰一同行动,充当护航舰。

“苍鹰”号的改装工程在1942年进入关键阶段,预定于1943年底加入现役。如果该舰能按时完工并参加地中海战事,将成为比日本的飞鹰级性能更优越的商船改造航母,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船改造航母。至1943年9月,“苍鹰”号的舾装已经完成90%,并具有了自航能力。但意大利于同月8日宣布与盟军停战,德军随后就占领了热那亚,并俘获了该舰。“苍鹰”号随后被转交给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海军。为了阻止德军完成“苍鹰”号的剩余工程,盟国于1944年6月16日空袭了该舰,使其受到轻伤。1945年4月 19日,已经加入盟军一方的意大利海军蛙人以人操鱼雷破坏了“苍鹰”号的水下防御,该舰进水后坐沉于港内,四天后被占领热那亚的盟军俘获。

三、澳大利亚“墨尔本”号与“悉尼”号轻型航空母舰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终止了建造全部6艘“尊严”级航空母舰的工作。然而,为了满足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皇家海军购买英国航空母舰的愿望,英国两艘“尊严”级航空母舰继续进行建造,一艘为“恐怖”号,被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购买后更名为“悉尼”号;另一艘为“尊严”号,租借给加拿大后保留了原来的名字。1948年,英国开始建造第三艘“尊严”级航空母舰,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装。该艘航空母舰装备了25门 40毫米口径的高射炮,1套新型着舰拦阻装置、助降镜设备以及1台蒸汽飞机弹射器。舰上还安装了改进型的雷达设备、3套277Q型测高设备、1台293型对海搜索雷达和1台978型导航雷达。

● “墨尔本”号上搭载的海怒FB.11

1955年10月,“尊严”号航空母舰被澳大利亚海军更名为“墨尔本”号后重新服役,搭载了一支由8架“海毒液”、12架“塘鹅”反潜战飞机和2架“无花果”搜救直升机组成的航空兵大队。1963~1967年, “墨尔本”号担任澳大利亚海军的旗舰,其舰载机缩减到4架“海毒液”、6架“塘鹅”和10架HAS Mk31B型搜救直升机。1967年晚期,该艘航空母舰进入造船厂,对甲板、升降机、飞机弹射器与着舰拦阻设备进行加固,安装了新的雷达和通信设备,减少了舰载高射炮的数量。经过重新改装之后,该艘航空母舰可以搭载A-4G“空中之鹰”和S-2E“追踪者”反潜战飞机。新安装的雷达系统由荷兰或美国制造,此外还安装了老式的293型和 978型雷达设备。新的舰载机兵力包括4架“天空之鹰”、6架“追踪者”和10架“韦塞克斯”直升机。1972年它再次进行改装,搭载8架“天空之鹰”、6架“追踪者”和10架“海王”Mk50型反潜直升机及2或3架执行搜救以及飞机护航任务的“韦塞克斯”直升机。经过1976年的最后改装,“墨尔本”号计划服役到1985年,但由于财政紧张,该舰于1982年6月转入预备役,1984年被出售拆解。澳大利亚海军曾经计划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用来接替“墨尔本”号,但最终不了了之,因为其所有的固定翼飞机均被出售或转让给了澳大利亚空军。

● 墨尔本号航母

1948年12月16日,“悉尼”号航空母舰进入澳大利亚海军服役,最初混合搭载有“海上复仇女神”、“萤火虫”和“海獭”飞机。该舰虽然略小于“墨尔本”号,但可以搭载37架飞机,多于“墨尔本”号。在朝鲜战争期间,“悉尼”号是第一艘参战的澳大利亚海军舰船,于1951年10月替换下了英国皇家海军“光荣”号航空母舰。在战争中,这艘航空母舰执行了 7次作战巡逻任务,舰载机联队共起飞2366架次。1958 年5月,该舰转入预备役,但在1962年3月重新编入现役使用。1965~1972年,该舰参加了越南战争,出动4架“韦塞克斯”直升机在战区间往返22次,执行反潜护航任务。“悉尼”号航空母舰在1973年11月退役,1975年被卖掉拆解。

四、性能卓著: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号航空母舰

● 航行中的“米纳斯吉拉斯”

1956年12月14日,巴西政府决定购买英国“报仇”号航空母舰,并于1960年12月6日编入巴西海军正式服役。1957~1960年,巴西海军在鹿特丹对其进行改建。由于更换了部分设备,使该舰的航行能力增强;安装了新的飞机升降机、单轨蒸汽弹射器和飞机着舰阻拦索,阻拦索能回收重量为 13608千克、以60节着舰的飞机。

该舰在巴西海军服役后,还进行了多次改装和大修,加装了8.5°斜角飞行甲板、光学助降系统、武器控制系统、新岛式上层建筑和雷达设备。从1991年7月到1993年 10月,巴西海军对该舰又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装:安装了新型航母进场管制雷达、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SICONTA战术控制系统等作战数据系统,并装备了YB数据链和 IPqM/DatanavTT1-2700控制台,重新铺设了锅炉管道,对主要动力装置进行了大修。 1994年拆除“博福斯”40/50毫米舰炮,换装双联装“萨德尔”导弹发射装置,用来发射“西北风”舰空导弹。

1993年10月改装后的该舰重新服役。1996年重新启用蒸汽弹射器。1998 年A-4“天鹰”攻击机中队上舰服役。

五、改装工作:印度“维拉特”号航空母舰

●“维拉特”号航空母舰

1986年5月,印度向英国购买了此舰,并在德文波特船厂进行了大幅改装,包括有新的火控设备、导航雷达和甲板助降设备,锅炉改成烧重油,改进了三防能力,其寿命至少延长10年。1987 年5月20日在印度海军中正式服役。1995年安装了新的搜索雷达。1996年在“岛”的前后各安装了1 座40毫米炮。原装“海猫”反舰导弹的舷侧拉置换装了AK230“加特林”火炮。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进行一些现代化改装。在结构上装有升角为12°的滑跳起飞跑道。对飞行甲板进行了加固,弹库和机舱的装甲254~508毫米厚。4条LCVP登陆艇安置在后吊艇架上。弹库内装有80枚轻型鱼雷。

“海鹞”飞机的编制现不超过12架,加上“海王”和卡-27直升机不超过18架。动力舱曾于1993年9月被水淹过,退出服役几个月,于1995年又重新入役。1997年开始进行延寿改装,使其服役到2010年。基地在孟买。

六、改装频繁: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维克兰特”号航母原是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航空母舰,属“尊严”级,原名“巨人”号。该舰于1946年5月结构几乎全部完成、舾装完成75%的情况下就停下来,一直悬而未决,1957年4月,印度从英国哈兰与沃尔夫公司买到手继续建造,于 1961年完工。该舰1961年3月4日服役,并重新命名为“维克兰特”。从1979年1月开始到 1982年1 月3日进行为期3年的重要改装。1983年进行了第二次改装。1987~1989年进行第三次改装,并于1989年2月12日重新服役。延寿期到1997年。安装了滑跳起飞跑道和改装近程防御系统。飞行甲板上有几部部电动升降机。1987~1989年现代化改装期间拆除了弹射器,安装了滑跳式起飞跑道,其升角为9.75°,能承受1470千牛的力。原来的滑跳式起飞跑道的结构强度不够,不能充分承受“海鹞”飞机的载荷,在1990~ 1991年又进行了进一步现代化改装后,该舰总共能载22架飞机。

此外,舰上还配有440伏、60赫兹的三相交流电,发电量为544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