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第二节 器乐音乐

第二节 器乐音乐

巴洛克时期,器乐音乐的发展迅速,在音乐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声乐。而器乐的发展,离不开器乐制造工艺的发展。这其中尤其以管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制作工艺日趋完善为代表。反过来也带动了相关器乐作品的创作,更涌现出许多技巧高超的演奏大师。

一、键盘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

17世纪管风琴制造业在德国十分兴旺,而这时期管风琴音乐在德国也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管风琴音乐的主要体裁有托卡塔、赋格以及与路德教会众赞歌相关的音乐。

在德国新教教堂里,礼拜仪式之前,一般由管风琴师演奏一段音乐。这一方面给会众在正式礼拜前以准备时间,另一方面也恰好给管风琴师提供了展示演奏技巧的机会。这段音乐中常用的就是托卡塔。托卡塔一词来自意大利语,意思是“触键”,是较为即兴的体裁。到了18世纪,逐渐形成两部分音乐对照的组合,例如“前奏曲与赋格”或“托卡塔与赋格”。

赋格曲在巴洛克时期发展成独立成熟的体裁。作品开始有一个主题出现,称为呈示,随后由其他几个声部相继模仿。之后新素材的发展被称为插部,最后主题要在原调返回。这种体裁在巴赫的创作中趋于完美。

路德教会常常将众赞歌(会众的赞美诗)作为管风琴音乐的素材。以众赞歌旋律为基础发展出来一些相关的体裁,例如众赞歌变奏曲、众赞歌赋格曲、众赞歌前奏曲和众赞歌幻想曲。

巴洛克时期著名的管风琴家有荷兰的斯威林克(Jan Pieterszoon Sweelink,1562年- 1621年),意大利的弗雷斯科巴尔第(Girolamo Frescobaldi,1583年-1643年),德国的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年- 1707年)、扎豪(F.W.Zachow,1663年- 1712年)、库瑙(Johann Kuhnau,1660年- 1722年)、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年- 1706年)。这些音乐家的演奏和创作,都成为巴赫创作的坚实基础。

巴洛克时期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音乐最重要的有两种:主题与变奏、组曲。17世纪中期开始,作曲家更多喜欢用自己原创的旋律作变奏的主题,而不像以前作曲家一样借用已有的主题创作。巴洛克时期的组曲在法国是由比较松散的若干舞曲组成的,在德国则是围绕着四种舞曲的组合。这四种舞曲中包括各国舞曲:阿勒曼德(德国舞曲,中速,两拍子)、库朗特(法国或意大利两种,活泼,三拍子)、萨拉班德(西班牙舞曲,慢速,三拍子)和吉格(英国舞曲,快速,三拍子)。在这四种舞曲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其他舞曲。

img29

图4.2.1 弗朗索瓦·库普兰

这时期最著名的古钢琴作曲家是弗朗索瓦·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年-1733年)。库普兰的组曲被认为是法国组曲的代表。组曲又由若干小曲组成,旋律精美,点缀着许多装饰音,大多有标题,例如《神秘的人》、《蝴蝶》、《胜利的缪斯女神》等。

二、合奏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合奏音乐,从规模上来看,可以分为小型和大型两种。

小型合奏一般称为室内乐,常见的体裁是奏鸣曲。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最初泛指器乐作品,到了1660年左右,奏鸣曲被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鸣曲并不仅限在教堂中演奏,一般有四个乐章,而室内奏鸣曲则是由风格化舞曲组成的组曲。17世纪后半叶,奏鸣曲常见的乐器组合形式是三重奏鸣曲,即两个高音乐器和一个通奏低音。演奏时需要四个人,除去两把小提琴外,低音用大提琴或大管演奏低音,还要一个键盘乐器演奏和声。而后来出现的独奏奏鸣曲,实际需要三个人演奏。

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城市博洛尼亚成为室内乐发展的重要中心。许多作曲家、演奏家聚集于此,形成了博洛尼亚乐派,代表人物有卡扎蒂(M.Cazzati,约1620年- 1677年)、维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1632年-1692年)、科雷利(Ancangleo Corelli,1653年- 1713年)等。

img30

图4.2.2 科雷利

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他求学于博洛尼亚,是公认的一流小提琴演奏家和杰出的指挥家,先后受到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和两位红衣大主教的庇护,生活优越。全部创作都为弓弦乐器而作,包括6套作品,每套12首,有三重奏鸣曲、独奏奏鸣曲、室内奏鸣曲、变奏曲和大协奏曲。科雷利是第一位完全用大小调进行创作的作曲家,每一首作品都同时包含主调和复调的风格。科雷利的创作标志着巴洛克器乐合奏音乐进入成熟阶段。

巴洛克中晚期诞生了纯器乐的协奏曲。当时的协奏曲有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以及乐队协奏曲。大协奏曲是由独奏组(少量乐器组合)和乐队(多种乐器组合)之间的竞奏。科雷利创作的大协奏曲对许多作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乐队协奏曲是只有乐队部分的协奏曲,到18世纪中期后,逐渐与早期交响乐创作合流。独奏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到后来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一件独奏乐器和乐队而作的协奏曲。

img31

图4.2.3 维瓦尔第

巴洛克协奏曲在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年- 1714年)手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维瓦尔第是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于威尼斯,终生奉神职,被称为“红发神父”,是巴洛克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声乐作品有歌剧49部、清唱剧23部,大量康塔塔、经文歌等。器乐作品包括交响曲23首、奏鸣曲90首和协奏曲500余首,其中包括350首独奏协奏曲(三分之二为独奏小提琴)、60余首乐队协奏曲、45首二重协奏曲(一半以上为双小提琴)。

维瓦尔第稳固了“快—慢—快”三乐章结构,旋律简洁清新,节奏富于动感,独奏声部的演奏技巧显著提高,在处理独奏和协奏之间更强调戏剧性对比,紧张度大大提高,慢乐章扩展成为气息悠长的抒情乐章,作品形式结构清晰。这些特性都使其作品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也成为后世作曲家效仿的典范。

所有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题名为“和谐与创意”的12首协奏曲(作品第8号)中的1~4首,以“四季”命名,在每一个季节前,都附有十四行诗,解释各段音乐描绘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