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第三节 文艺复兴晚期的音乐

第三节 文艺复兴晚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晚期出现了一场重要的变革。1517年德国发生了新教改革,掀起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针对这种形势,罗马天主教会也开始了自身内部的改革,被称为反宗教改革。这一连串的运动不仅引发了政治、宗教上的变动,也对欧洲音乐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img19

图3.3.1 马丁·路德

一、宗教改革的音乐

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 1546年)于1517年起草了《九十五条论纲》,并贴到了维腾堡的施罗斯教堂大门上,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路德本人是音乐爱好者,自己能唱歌,又可以作曲,十分欣赏法-佛兰德复调音乐。路德深信音乐的教育作用和道德感化作用,认为音乐可以使人更好地接受上帝的福音。他主张会众要参加宗教礼仪的音乐演唱,因此组织收集和编纂了许多宗教歌曲。

路德教派在音乐上最大的成果是众赞歌(chorale)。众赞歌就是会众演唱的赞美诗。这些歌曲大多曲调简单,容易被普通教堂信徒演唱。有些歌曲是用天主教圣诗翻译为德文或重新填词,有的是原有德文圣歌填词或旧诗配新曲调,还有的是新创作的作品。

路德还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歌词和一些旋律,例如著名的新教众赞歌《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歌词作者为马丁·路德,据说歌曲旋律也是出自他手。

谱例3.3.1:

img20

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在欧洲其他国家,宗教改革的音乐情况也各有不同。法国的加尔文(Jean Calvin,1509- 1564年)严厉谴责天主教礼仪,禁止会众唱《圣经》之外的任何歌词,禁止演唱复调音乐。因此,加尔文教派的音乐以赞美诗为主,将《圣经·诗篇》翻译为有格律的词,配以简单的旋律,被称为格律诗篇。这些歌曲的风格大多温和、含蓄、简朴。英国教会也于1534年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英国新教也着重发展会众演唱的简朴音乐,先后出版了一些赞美诗集。捷克、波兰也都先后出版了各自语言的赞美诗曲集。

二、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面对着宗教改革的紧迫形势,罗马教会自身也掀起了一场改革运动,从1545年至1563年期间,教会陆续在意大利北部的特伦托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会议在音乐方面讨论了以下议题:其一指控教会音乐中掺杂了太多的世俗因素;其二认为复杂的复调技术使人听不清楚歌词;其三指责音乐家使用不恰当的乐器。但是会议并未对音乐做出具体的规定,只写了一般的准则,要求教堂音乐井然有序,使听者能平静接受,向往天国的和谐。

img21

图3.3.2 帕莱斯特利那

帕莱斯特利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1525年- 1594年)出生在罗马附近的帕莱斯特利那小镇,并终身都在罗马服务。

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被视为反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代表。他的创作主要在宗教领域,作品有104首弥撒、约250首经文歌、约50首意大利语歌词的宗教牧歌,还有约100首世俗牧歌。这些作品以四声部居多,旋律呈拱形、级进为主,很少有跳进,形成舒缓而气息悠长的乐句。音乐中对不协和音程加以谨慎处理,各个声部疏密适当,形成清晰的音乐线条,每个声部彼此较为独立地运动。这种音乐显示出独特的帕莱斯特利那的风格,被17、18、19世纪的许多教会作曲家看作“古代风格”的典范。在音乐史中,常常把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学生的风格称为“罗马乐派”。

【作品选介】《马尔切里教皇弥撒曲》的羔羊经

谱例3.3.2:

img22

《马尔切里教皇弥撒曲》的羔羊经

帕莱斯特利那的《马尔切里教皇弥撒曲》(Missa Papae Marcelli)出版于1567年,是一部六个声部的复调弥撒。根据传说,这部作品证明了复调音乐并不会使歌词含混不清、破坏宗教虔诚,从而使复调音乐免于教会排斥,被认为是拯救了音乐在教会中的地位的作品。

从乐谱中,可以看到拱形的旋律,气息悠长、线条流畅。音乐中鲜见变化音,不协和音程被加以小心避免。声部错落有致,形成均衡而平衡的整体感。音乐中营造出宁静、和谐、空灵,不愧为无伴奏合唱的经典。

三、威尼斯乐派

16世纪的威尼斯是当时欧洲的重要商业中心,长期积累的物质财富使得这个城市充满着享乐主义精神。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特点,使得威尼斯的音乐也带有双重性,既要为教会服务,也要为国家庆典效力,显示出其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象。

威尼斯的音乐文化中心是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教堂里举行的仪式同样带有双重性特征。政府为圣马可教堂投入颇丰,建立了有唱诗班指挥、两位管风琴手协助管理教堂音乐的制度。这里聘请的音乐家都经过精挑细选,可以说都是极负盛名的艺术家,包括维拉尔特(Adrian W illaert,约1490年- 1562年)、扎利诺(Gioseffe Zarlino,1517年- 1590年)、安德里亚·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约1510年- 1586年)及其侄乔万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约1553 年- 1612年)等。他们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威尼斯乐派。

圣马可教堂有着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得音乐家们发展了一种独特形式———复合唱(polychoral)。唱诗班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两侧,各有高低音声部,两侧各有一架管风琴,此外还使用管乐和弦乐等。这种独特的安排开拓出具有空间立体的声音效果。威尼斯乐派的音乐以主调因素为主,织体丰富,音响富于变化,营造出富丽堂皇,色彩绚丽,充满着辉煌感的音乐氛围。

【注释】

[1]格劳特,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第六版.余志刚,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