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第一节 法-尼德兰作曲家

第一节 法-尼德兰作曲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源于欧洲北方。15、16世纪,一大批作曲家都出自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家和地区,音乐史上称为尼德兰乐派或尼德兰作曲家。由于他们延续了数代人,而且后来又履职在欧洲各地的音乐职位,因此现在常用“法-尼德兰作曲家”来概括他们。第一代作曲家被称为勃艮第作曲家或勃艮第乐派;第二代作曲家被称为法-佛兰德作曲家。

一、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地区在法国的东北部,当地的公爵们利用联姻和外交手段,乘英法百年战争之机,占领了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等地区,加上他们原有的法国中部、东部,他们获得大量领地。这里的几代公爵不仅在政治上野心勃勃,而且对艺术的赞助也充满着热情。他们的宫廷在15世纪时,被视为欧洲音乐的中心。

勃艮第公爵宫廷都有小教堂,里面供养着一群作曲家、歌唱家、器乐演奏家。公爵支付薪水,让他们既能提供教堂礼拜音乐,又为宫廷娱乐或其他音乐活动服务。由于勃艮第宫廷在欧洲声望很高,这里经常有各国音乐家来访,而本地音乐家也常到欧洲其他宫廷,如罗马教皇的小教堂、法国和英国国王的小教堂、德国皇帝的小教堂等地,去谋取更好的职位。伴随着音乐家的流动,促使勃艮第地区音乐具有了一种开放性的国际特点,同时也影响着欧洲其他地区的音乐。

在大大小小的教堂中,唱诗班提供音乐教育。唱诗班除去教授唱歌,还教授音乐理论、语法,数学等课程。唱诗班只允许男童加入,因此这些男童成为了日后音乐家的主要来源。

勃艮第作曲家的音乐风格追求更简单而富于表现力的风格。作品中旋律突出,主调音乐感增强,喜爱使用三度音程,音响悦耳。作品节奏鲜明,常常使用三拍子节奏。

二、迪费

纪尧姆·迪费(Guillaume Dufay,约1397年- 1474年)是勃艮第作曲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创作包括尚松(chanson,法文世俗复调歌曲)、弥撒曲、经文歌等。迪费共写了70首尚松,歌词大多表现爱情。歌曲一般为三个声部,旋律常在高音声部,其他两个声部作为伴奏或伴唱填充。

img12

图3.1.1 迪费站在便携式管风琴旁,当时的另一位著名作曲家班舒瓦手持竖琴

迪费的经文歌常常为三个声部。他的多数经文歌是为特定场合事件而作,多为等节奏经文歌。例如经文歌《最近玫瑰开放》(Nuper rosarum flores)就是1436年为庆祝佛罗伦萨的圆顶大教堂落成典礼而作。

迪费在弥撒曲中进行了多种探索,例如将世俗曲调作为定旋律,而这个定旋律在弥撒的各个乐章都出现,作为统一整个弥撒曲的结构线索。迪费在后期还首创了四个声部的弥撒曲。在当时形成的这种四声部形态就是今天一般四声部合唱的结构模式。

三、约翰内斯·奥克冈

奥克冈(Johannes Ockeghem,1420年- 1497年)是第二代法-尼德兰作曲家的代表,这些作曲家也被称为法-佛兰德作曲家。奥克冈曾先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教堂和法国波旁公爵的小教堂唱歌。从1452年起,奥克冈一直在法国国王的皇家小教堂服务,直至逝世。

奥克冈创作了约13部弥撒曲、10首经文歌和20首尚松,在生前就饱享赞誉。他贡献最突出的方面是在弥撒曲的创作上。他创作的弥撒曲中有的是定旋律弥撒曲,还有的是没有引用定旋律的自由创作的弥撒曲。这类作品的创作手法十分新颖,里面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奇思妙想。

img13

图3.1.2 奥克冈

奥克冈的弥撒曲中常使用卡农手法。在当时流行的作法是,作曲家只写一个声部,在旁标上注释,指示演唱者根据原有声部来增加其他声部。这种添加的说明当时被称作“卡农”。例如加入声部可以比原有声部晚几拍或几小节,可以是原声部旋律倒影或逆行,还可以按不同速度比率进行,这种卡农被称为有量卡农。奥克冈的《短拍弥撒曲》就是这种类型的杰作,其中每个乐章都是一首二重有量卡农。二重卡农就是一首作品中包含两首卡农同时演唱。

谱例3.1.1:

img14

奥克冈《短拍弥撒曲》的《慈悲经》

四、若斯堪

img15

图3.1.3 若斯堪

若斯堪·德·普雷(Josquin des Pres,约1440年- 152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若斯堪一生中曾在意大利、法国的多个地方就职,堪称国际型作曲家。他在生前生后都享有很高赞誉,马丁·路德称赞他说:“音符必须听从他的指挥,而其他作曲家则不得不听从音符的指挥。[1]

若斯堪留存下来的作品有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首尚松。他的弥撒曲被认为是当时各种弥撒曲创作的概括和总结,他的多种探索大大开拓了音乐的表现力。著名的弥撒曲有《唱吧,歌喉》、《不幸向我袭来》等。

若斯堪的经文歌是他写作最多的作品。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若斯堪的创作中,歌词和音乐联系被进一步加强,探索音乐如何传达歌词内涵。在后期的作品中,更是使用绘词法(即用音乐手法对歌词加以描绘、解释),对歌词加以音画式的音乐处理,例如在经文歌《耶和华作王》中采用对唱手法,在歌词“大水扬起”处,使用八度上行大跳,之后又反向下行,这个旋律又被各个声部模仿。这种手法营造出一种波涛汹涌的效果,从而形象化地传达出歌词含义。

谱例3.1.2:

img16

若斯坎:经文歌《耶和华作王》

若斯堪的同时代以及后一代作曲家继续延续着法-佛兰德的传统,同时他们也将这种风格更多地带到欧洲各地,与当地音乐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