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第一节 格里高利圣咏

第一节 格里高利圣咏

基督教的教会音乐在中世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督教是音乐性很强的宗教,其音乐活动在礼拜仪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基督教堂中的音乐是在兼容并蓄中吸收、发展并逐渐完善的。

一、格里高利圣咏的由来

圣咏(Chant)就是基督教礼拜仪式中所唱诵的经文。由于演唱时没有伴奏和清晰的节奏,又常被称为素歌(Plainsong)。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得名于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I,约540年- 604年,590年- 604年任教皇),但是并非是他个人的创造。格里高利圣咏有着丰富的来源。

首先,源于基督教和犹太教的音乐传统。由于耶稣和其最早的信徒都是犹太人,因此基督教很自然地继承了犹太教的许多礼拜仪式及音乐传统。其次,拜占庭传统的影响。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曾作为东罗马的首都长达一千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东西方不同文化在这里得以交融。早期教会的许多音乐多是经由拜占庭传往西欧的。此外,公元4世纪后,由于西欧各国对基督教的日益宽容,教会得到极大发展,西欧不同地区基督教会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圣咏,其中包括:流行于法国的高卢圣咏、西班牙的莫扎拉比圣咏、英国的凯尔特圣咏,以及意大利的贝内文托圣咏、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罗马教廷的古罗马圣咏。

传统的基督教认为,格里高利一世是在圣灵的启示下创作出圣咏的,在一些中世纪绘画中也有描绘他创作音乐的这种过程。如图2.1.1,图中格里高利一世一边听鸽子(基督教圣灵的象征)对他唱圣咏,一边向负责抄写的教士口授自己听到的圣咏。

img2

图2.1.1 格里高利一世记述圣咏

事实上,虽然格里高利一世曾致力于统一教会礼仪,推广圣咏的统一形式。而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和传播都是在公元8、9世纪才开始,以罗马圣咏为基础,融合法国高卢地区圣咏,逐渐成为罗马教会统一使用的权威圣咏。

二、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

格里高利圣咏的主要用途是教会礼拜的仪式音乐。它采用男声歌唱,单声部的旋律线条,齐唱形式。没有伴奏,演唱拉丁文歌词,音乐旋律没有规则的重音,也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音乐节制,带有超脱世俗的宗教意味。

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大多较为平缓,音乐进行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避免使用较大的音程跳进,偶尔有四、五度跳进后还往往伴随着反向运动。从而形成一种连绵起伏、不断延展的旋律线条,就好像音乐的吟诵祈祷。

格里高利圣咏按照歌词和旋律结合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音节式,一个旋律音对应歌词的一个音节;纽姆式,二至四个音对应歌词的一个音节;花唱式,又称花腔式,一个花唱式音组对应歌词的一个音节,具有很强的即兴和装饰性特征。

常见的格里高利圣咏演唱方式主要有三种:交替式(antiphonal),两个合唱队交替演唱;应答式(responsorial),又译为启应式,独唱与合唱对答演唱,类似一领众合;直唱式(direct),直接演唱,没有对答,又可细分为独唱与齐唱两种形式。

三、教会调式

教会调式又称中世纪调式,是一种旋律的分类方式,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型就是按照调式分类的。教会调式共有八种,采用罗马数字标记,单数为正调式,双数为副调式,两个为一对。如谱例2.1.1所示:

谱例中带有两条竖线的全音符为结束音,正副调式结束音相同。此外,每种调式还有一个第二重要的音,称为吟诵音,即谱例中的普通全音符。

谱例2.1.1:

img3

八种教会调式

教会调式在长达近一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西方音乐的基础,同时也为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作品选介】一首圣诞节弥撒中的近台经

谱例2.1.2:

img4

圣诞节弥撒中的近台经

这首近台经(Introit)是圣诞节弥撒中使用的圣咏。近台经是教士走向圣坛时唱的圣咏。歌词每段有两行:

从你表现美德的那一天起,

我们就跟随了你。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曲调音域并不宽,旋律以级进为主,小的跳进后旋律随即反向进行,形成拱形结构。旋律中有些音型化重复或变化重复。歌词与音符的关系多为纽姆式,但是其中包含有许多花唱式片段。这些花唱十分活跃,具有纯音乐的特点。音乐进行流畅,歌词与旋律结合自然,歌唱与吟诵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