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第一节 卓越的史识

第一节 卓越的史识

学习目标 掌握司马迁重视史料积累与论证的科学方法,理解司马迁通变的历史观、全面的历史观,认知司马迁重视文化历史、重视商品经济的卓越见解。

知识串讲

一、上学《春秋》大义

司马迁认定自己是孔子的传人,他要著述的是第二部《春秋》。在《太史公自序》中,他借与上大夫壶遂的一番讨论,对《春秋》大义作了大段阐述。在司马迁看来,孔子以《春秋》“当一王之法”,立天下公心。而司马迁之作《史记》,也正欲再现圣人之心。

二、重视史料的积累与论证

司马迁所做的第一步就是要详尽地占有史料,使“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在完成这一艰苦的资料收集工作之后,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并重、文献记载之间相互考核的原则,对材料的真伪做了异常细致的鉴别。

三、通变的历史观

司马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注意历史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天道与社会历史都是变化不已的。司马迁在历史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政治应该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政治。如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写道:“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秦政的失败在于没有变革政治,采取了极端残酷的统治。在汉初,人们对秦政的残酷仍刻骨铭心,都迫切希望废除秦法,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面对这一时代特点,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社会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四、《史记》不仅是政治的历史,同时也是文化的历史

在《史记》,司马迁在政治、军事之外更弘扬一种文化的意义、精神的意义。他自称上学孔子之《春秋》,说明他的《史记》寄寓着精神大义,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他置伯夷、叔齐两人于七十列传第一,高居于其他列传之上,这样就通过弘扬一种高士品格,强调了精神价值在历史中的深远影响。在《史记》中,他还设立了《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等一系列文化名人的传记,并把孔子奉为“至圣”“素王”,由此一来,在政治势力之上又多了一种文化的势力、精神的势力。故此,《史记》不仅是政治的历史,同时也是文化的历史。

五、义利并重的历史观

司马迁置伯夷、叔齐两人于七十列传第一,高居于其他列传之上。“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这样,司马迁通过弘扬一种高士品格,强调了精神价值在历史中的深远影响。同时,司马迁又首创商人列传即《货殖列传》,充分肯定人逐利求富的天性,高度评价商人的卓越才干,一再强调经济的发展“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伯夷列传》与《货殖列传》在七十列传中首尾呼应,说明了司马迁义利并重的历史观。

六、《货殖列传》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司马迁首创商人列传即《货殖列传》,并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理论。首先,司马迁一针见血地批判了以穷为乐的酸腐论调,指出统治者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以满足人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切不可逆流而动。接着,司马迁主张农、工、商、虞四者并重,认为这样才能保证人民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他深知,商品流通是在人欲的驱动下自然形成的,它完全可以独立于行政命令之外。在物质社会中,人人都凭恃着各自的才能,竭尽全力去实现各自的欲望。所以物价贱时,人人争相购买,结果就会导致物价的上涨;物价贵时,人们不去购买,结果就会导致物价的下跌。可见,商品的流通是一种合乎自然之道的运动,是一种客观规律的表现。

其次,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大胆地为陶朱公等富商巨贾作传,并归纳出经商致富的一些原则。作为一个商人,应该知时、知物,切实掌握市场行情,随机应变,还要“无息币”,即加速资金的周转,不可使它停止运动,这就要求投资者“务完物”,即经营质量好而又适销对路的商品,这样方能保证“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此外,还得注意“择地择人”。

复次,在司马迁看来,那些优秀的商人与政治家、军事家相比毫不逊色,在他们身上同样集结着常人所没有的智、勇、仁、强,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虽没有王侯的封号,但势同王侯,足以称之为“素王”。如此惊世骇俗之论,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少来者。在这种贯穿古今的卓论中,司马迁还进一步指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弱盛衰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以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态度作为标准,将政府划分为五类。他认为,最上等的政府是顺应商业活动的自身规律,最下等的政府是垄断商业活动,与民争利。这里,司马迁实际上指出汉武帝推行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与民争利”的政策违背了商品经济规律,是最不可取的。

司马迁这些经济思想,在一贯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确是独步千古的创举。即使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司马迁的经济主张对我们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全面的历史观:司马迁首创由五种体例构成的纪传体通史这一宏大巨制

“本纪”侧重记叙各个历史时期的转变,“表”侧重阐发天下大势,“书”侧重说明重大制度的演变并指陈现实,“世家”“列传”侧重表现各类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五种体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叙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蕴涵着深邃的思虑。这样,在司马迁的笔下,历史“不仅是君王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这是结构的历史,而不仅仅是事件的历史;这是有演进的、变革的历史,不是停滞的、描述的历史;是有分析的、有说明的历史,而不是纯叙述性的历史;总之,是一种总体的历史。”

例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  ( )

①《伯夷列传》   ②《孟子荀卿列传》

③《孔子列传》   ④《货殖列传》

2.在《史记》中,孔子被列入  ( )

①本纪  ②世家  ③列传  ④纪传

二、填空题

1.司马迁认定自己是孔子的传人,他要著述的是第二部____________。

2.原始察终,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司马迁是怎样重视史料的积累与论证工作的?请对此加以论述。

2.以《伯夷列传》《货殖列传》为例,说明司马迁的义利并重观。

四、论述题

《货殖列传》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1.① 2.②

二、1.《春秋》 2.见盛观衰

三、1.司马迁所做的第一步是要详尽地占有史料,使“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在完成这一艰苦的资料收集工作后,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并重、文献记载之间相互考核的原则,对材料的真伪作了异常细致的鉴别。

2.司马迁置伯夷、叔齐两人于七十列传第一,高居于其他列传之上。“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这样,司马迁通过弘扬一种高士品格,强调了精神价值在历史中的深远影响。同时,司马迁又首创商人列传即《货殖列传》,充分肯定人逐利求富的天性,高度评价商人的卓越才干,一再强调经济的发展“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伯夷列传》与《货殖列传》在七十列传中首尾呼应,说明了司马迁义利并重的历史观。

四、见本节知识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