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1.5.4.2 第二部分 重点讲授

第二部分 重点讲授

一、片段创作教学阶段的重要性

片段教学是表演艺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衔接上一学期“过渡性小品”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捕捉人物性格特征、塑造性格形象向塑造完整人物形象的过渡。

学生需掌握表演基本元素,学会“从自我出发”寻找生活,组织基本的自我行动,真实地再现生活;再到“自我”向“角色”过渡的阶段,实现个性化的理解、选择、设计、表达和角色创造;在片段创作教学阶段中,学生根据话剧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包括情境、情节、故事、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台词等,运用自身经验,实现以演员的本能去感知,以角色的逻辑和习惯去行动,掌握组织性格化角色行动的技巧,塑造局部的或相对完整的角色形象。

二、关于性格化的角色创造

性格化的角色创造是组织角色行动的核心技巧,是一种科学的创作方法,是针对概念化、刻板化、模式化、公式化等角色创作问题而提出的。性格是人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的不同体现在行动过程中,体现在角色的喜好上。性格化的创造强调演员所组织的一切行动应根据角色的性格逻辑和习惯产生,是依据剧作进行角色的创作,完成“既定角色”的定向。

分析剧本和角色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把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

(2)要实现可见的行动。

(3)要获得角色的感觉。

(4)要把握整体的角色性格。

(5)要对剧本进行最深层次的挖掘——具体化。

首先要完成的是稀释个性概念,个性概念是对人物性格总体的提炼,如诚实、热情、狡猾、憨厚等等,稀释个性概念就是通过剧本,寻找人物的具体行为和态度。演员通过寻找人物的具体行为和态度,提炼出对人物个性的认识,这一认识可以用个性概念来表达,以获得对角色总体性格基调的把握。把握概念是为了把握角色的总体,实施行动才会创造可见的性格,但如果演员只把握基调,性格就会单一,人物就是单色点的,所以在创造中必须突破基调。对剧本和角色要做以下具体分析(见表3-4-1)。

表3-4-1

img146

三、片段创作的几点要素

第一,在创作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演员必须首先是一个剧本极好的欣赏者,能否在剧本中发现角色的魅力,是他能否创造角色魅力的前提。

第二,学会在剧本的故事或情节中,将角色的每一个部分及其关系突出出来,构成角色的整体轮廓。利用普通人欣赏、理解作品的层次,逐步深入地读解剧本:欣赏故事情节——欣赏故事中的人——欣赏人的形——欣赏人的某一特征——欣赏人的情——欣赏人的思想——在理解人和冲突的过程中发现哲理。同样在创作中,演员逐渐接近、深入角色,发现一个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人”:进入情节——呈现活生生的人——呈现人的形——呈现人的行为——呈现人的性格——呈现性格的冲突——呈现哲理。

第三,实现个性的创造,产生超角色的角色魅力。要学生找到独特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创作的规律——动作与反动作、常规与反常规的创造等等。在创作中,常规手法用于叙述,而反常规手法则用于渲染,反常规的手法就是强调打破规律,好的创作是要把握“陌生效应”(把一切已发生的事物反应推向陌生的一面,陌生的反面就是熟悉,在创作中强调推出陌生)。

第四,建立风格。风格的选择是一种情绪的渲染,抒情能产生意境,但没有激情就没有抒情,否则就成为创作者的自我陶醉。生活在于过程后的结果,创作在于结果前的过程,一个好的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隐秘的,找到最高任务(主题)才会产生贯穿行动。

第五,片段创作的原则是更强调集编、导、演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是进一步地解决学生表演上的某些问题或学生创作上的特点和优势。因此,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剧本,研究相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鼓励创新、创意、改编,将原著的信息进行重组,使作品的结构相对更完整,通过开掘局部的规定情境透视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第六,片段的剧作继续延续过渡性小品的创作方法,角色性格特征更集中清晰,规定情境的设置高度集中,中心事件开掘得更深入具体,作品主题立意更明确鲜明,所组织的性格化角色行动更丰富可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