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1.5.4.1 第一部分 教学目的、原则和考核标准

第一部分 教学目的、原则和考核标准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运用组织角色行动的技巧,即依据剧作提供的角色、情节、规定情境等,完成“既定角色”的定向创作。

(2)强调性格化的创造,根据“保持本能、畸变本色”的创作原理,训练学生在舞台上组织可见的角色行动。

(3)通过对剧本信息的开掘和重组,运用自我经验和想象丰富创作,强调感觉的传达。

(4)培养学生编、导、演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原则

(1)运用“行动分析法”和“感觉入手”的创作方法进行训练,注重心理行动的组织及形体、言语的外部表现力。

(2)根据角色的性格魅力开掘学生的多重性格,使其熟练掌握性格化的创作。

(3)强调形象感和细节意识、电影意识的综合运用。

(4)强调理解力、想象力及文学修养等在创作中的运用。

三、考核标准

(1)组织可见的角色行动,完成性格化的创造。                      (30%)

(2)理解和分析剧本、角色的能力,遵循作品的加工原则完善创作,并具有创造性。       (20%)

(3)具备形象感、真实感、细节等创作意识。                       (20%)

(4)展现自身个性魅力和角色性格魅力。                         (20%)

(5)从自我出发、从兴趣出发,形成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并具有独特性、趣味性、情感性、审美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