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能,培养个性,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与人类的学习相比,学生的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需要像人类认识那样,事事都从直接经验开始,而主要是学习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同时补充感性的经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当然在学生的学习中,有时也可能有新的发现。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学活动有严密的组织系统,教师接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采用的是特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学校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控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接受考核。因此,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有效得多。
3.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思维方式的改善、行为习惯的培养、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道德品质的提高、人格的完善等。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与中学生的学习相比,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
1.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中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学生是不区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按年级划分的,各年级开设的主要课程基本相同,只是程度有差异,学生对开设的各门课程都必须学习。而大学则不同,大学是专业教育阶段,学生首先是按专业划分的,大学生在入校前或入校后一段时间内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选择专业。各专业之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及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一旦选定了专业,确立了主攻方向,就必须对该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适应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需要。当然,专业性不等于单一性,不等于大学生的学习必须拘泥于某一学科或专业。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是“通才”。大学的学习内容同中学相比,学科门类和知识面拓宽了,专业内容则加深了,充分体现了既要“博”,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广博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又要“专”,要求大学生掌握若干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的。因此,大学生必须在侧重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广泛涉猎各学科领域,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实现“一专多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学习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和能动性两个方面。大学生的学习虽然也有教师讲授,但是在教师授课之后的理解、消化、巩固等环节主要靠学生独立地去完成,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自觉性。这是大学生学习与中学生学习又一个明显不同的特点。在中学,每天的课程安排都是满满的,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少,即使是早读和晚自习,也有教师检查督促。在大学则不同,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而且在教学以外的时间,授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一般不对学生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做出具体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特点自主安排,并且可以自由选择教室、阅览室、图书馆或者宿舍进行学习,教师也不再跟班检查督促。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否则大量的时间就会被白白浪费。此外,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
3.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大学生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虽然仍是主要的学习途径,但已不像中学那样几乎是唯一的途径。除课堂教学以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开展多方面的学习,例如,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文献资料查阅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为拓宽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学习活动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生的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大学的课堂教学已从阐述既定结论,逐步转变为介绍各学派理论的争论、最新学术动态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从死记硬背、正确回忆教学内容逐渐向汇集众家之长、确立个人见解的方向转变。大学生需要通过撰写学年论文以及调查报告等,逐步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有些同学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来提高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学科和专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掌握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大学生将会较多地感到压抑和不适应。
链接2-1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
9月对大一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新的开始就需要有一份新的规划。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是12年寒窗苦读的终结,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大学期间,同学们需要学习并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明确和巩固自己的价值观念,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为毕业后自己的发展(如就业、考研、出国)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以上目标呢?可以参考以下规划进行。
1.大一阶段
背景:生活时空发生很大变化,由一个见识、交往、活动范围较为狭窄的天地,进入一个见识较为广博、交往活动范围较为宽阔的天地;由上课、作业、考试及活动均由教师统一安排,转化为需要自己来设计和安排的自觉学习、生活等。新生通常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把人生理想化,但缺少明确方向。
目标: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学习:CET-4;如果打算系统地学一门第二外语,应从大一开始;如对本专业不满意,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转专业或积极准备辅修第二专业考试或业余自学其他感兴趣的知识;对电脑了解不多的同学可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补习;完成计算机一级考试;有计划地选择自己较适宜的业余爱好或特长,如绘画、书法、篮球、足球、乒乓球、演讲等。
实践:选择参加一两个社团组织;参与一些对专业要求不高的社会实践,如家教、促销员等;如有某项专业技能,也可尝试做兼职。
建议:进行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等测试,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今后注重自己正确个性的培养;有意在大学入党的学生应在大一写入党申请书;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机会,如图书馆、海报栏、勤工助学等。
2.大二阶段
背景:大二是四年中重要的过渡期。大学的概念已经形成,已渐渐适应了校园生活。但时间流逝快,很多东西看上去似乎没什么进展。教学方面专业课增多,社团活动方面已大多成为骨干分子。
目标:全面提高基本素质,考虑并初步确定毕业后的发展。
学习:CET-6;加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完成计算机中级考试;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
实践: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实习,并和同学交流实习工作心得。
建议:可在大二确定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就业、考研还是出国。有出国意向的学生可开始准备TOEFL、GRE等。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在确定所要报考的专业和学校后,可寻找到该专业的考试科目和推荐书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决定就业者,应初步了解将来就业形势,对职业有大致的定位。
3.大三阶段
背景:学习上基本都是专业课,因此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也比较深入和全面。此时在社团方面已经是领导人了,对于出国、考研还是就业有了明确的方向。
目标:提高求职技能,搜索公司信息。
学习:加大专业课的学习力度;撰写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实践:了解、搜集就业信息并积极尝试。同时,可利用暑假到与专业有关的企业进行短期工作实践。
建议:加入校友网络,与已经毕业的学长交流,评估大二确立的职业定位及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
4.大四阶段
背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四基本上就是实习、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找工作。
目标:工作申请、成功就业。
实践: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小结,检验自己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模拟并参加面试。
建议: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上述规划是一些简要总结,大学生可以此为基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四年规划。当然,在繁忙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之余,一定要安排一些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资料来源:王官禄,王星亮,张学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8[2].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