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提出宇宙人文生态学,其理由在前面有关的章节中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涉及;为了系统地说明这一问题,再把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的论点集中于下:
(1)苏联阿姆巴楚米扬院士的“宇宙文明”
他毕生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后来写了一篇名著,题目是“人和宇宙:地球外的文明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地球文明的创建不能离开地球人类的伦理与智能,也不能离开地球有序化的生态环境。一个无伦理、无秩序的人类社会与完全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谈不上什么文明。
阿姆巴楚米扬认为:我们应该用“拟人特征”,探索地球外的文明与我们文明的类似性;特别是在讨论智力的起源时,我们应该设想到宇宙文明;在考虑地球文明的未来状况时,我们应该想到宇宙中是否有更高的文明。
他又说: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看,宇宙中似乎应该存在有各种形式的生命;蛋白质不是生命的唯一形式。各种生命和各种宇宙文明反映出来的世界都有自己的模式,我们地球世界的图象不一定与他们符合。
他更指出:宇宙文明是地球文明的外延。地球文明作为时间函数,现在正迅速按指数而上升,这种上升不能无限地继续下去。因为地球的生态空间与能源利用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必探测宇宙文明及其资源的利用。在研究外星文明时,也应考虑到与他们交换信息的工具。
(2)美国维纳的“安全小岛”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原来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后来创建了自动控制论;为了研究人体与人脑的自动控制问题,又提出生物控制论,从而测量出人脑电位的图象。看来维纳晚年特别关心人类的最终归宿问题,故探索宇宙中的安全岛屿。
天体物理学的计算指出:我们的太阳将来在能量快释放完的时期内,它变成一个红巨星,那时它的直径是现在的250倍,要囊括我们地球的轨道,“吃掉”有关的星体,最终它会完全解体,形成一个混沌的星云,然后再开始一轮新的天体演化。维纳对此情况说道:“完全可以想象,地球上的生命只存在于一些有限的时间内,在最早的地质年代以前,并不存在有生命。这样的时期也一定回到来,那时地球将成为一个毫无生命的、燃烧完了的冻结起来的行星”。
维纳高瞻远瞩,针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消亡,研究生物控制论,结果更明确指出:热力学的奠基人吉布斯(1839—1903)开创统计物理学,就在于他研究的不是一个世界而是多个世界。当一个宇宙从整体上趋于寂灭时,在相反的方向会有安全岛屿,在这样的岛屿上是会有生命存在的。生物控制论这门新的学科主要是从这个观点出发建立起来的。我们是遇难船只中的旅客,整个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不一定都消失;相反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
我们认为维纳的这一段话有深刻的意义,试想整个人类的尊严和价值是什么呢?按照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应该是崇高的伦理与道德,伦理意味人类的思想语言与行为的高度有序化。这种有序化在于自我调节与控制不平衡与不纯净的心态而使之趋向平衡与纯净;从而使隐序的良知良能自然显露出来。当然这种知能是人类亲代抚育子代,子代反馈亲代的漫长演化的结果。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内在的伦理观念推向社会,形成了道德规范,奠定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石。这一切可以说是人类的永恒生态观;看来生物控制论的反馈理论对于伦理与智能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3)英国玻姆的“隐序世界”
他在伦敦大学研究量子力学,后来受到印度古代哲学关于“自然整体性”的启发,认为包括意识在内的整个宇宙是有层次性的,各层次是互相联系的;其整体性是隐序的。现在的物理学是显序的,是隐序物理学的特殊情况。
他在本世纪60年代,有一天在电视中看到英国皇家学院设计的一个奇怪球状玻璃瓶,瓶子内有一个转动球活塞,在活塞与瓶壁之间有一个球面的窄缝,其中充满了甘油;甘油中有几滴黑墨点。当活塞按顺时针转向转动时,玻姆看到墨点逐渐散开而隐含在甘油中不见踪迹;当活塞反转时,不见的墨点又逐渐展现出来,与原来一样。
他由此得到一个启示:在一定的条下,秩序是如何隐藏;在另一条件下,秩序又如何显现。从而他认为:整个宇宙生态系统好象一个巨大的甘油瓶;包括意识在内的各种物质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表现显序与隐序;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互相关联的。所以宇宙是一个由很多子系统组织在一起的大系统,其中各子系统是生灭无常、变动不居的。
显然人类的生命与意识以及地球生态系统都象黑墨点一样,是隐显交替,生灭无常的;“甘油”是它们的背景。那么这种甘油是什么呢?看来只能是真空;操纵它们的“活塞”是什么呢?显然是进化的力量。这里我们必须指出:人类的意识思维、智能系统虽然从生命有机体及地球生态系统演化而来,但其结果与它们不一样,它是活化的,可以触及到宇宙空间,因为它的有序化的想象活力是无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抽象的生态系统。当它停止活动时,就进入隐序世界;当它进行活动时,可以构成很多内在世界;这些内在的情景除了用语言、文字、行动表示为人所知外,其它只能由他自己体验。从这种意义来说,意识是一个最微妙的生态系统,我们讨论宇宙人文生态学不能离开这个系统。意识是真的微妙得不可认识吗?关于这个复杂问题,我们在后面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4)很多著名科学家的“多世界理论”
近十几年来,天体物理学界提出了“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研究人与宇宙的关系。这个原理又称为“人的选择原理”,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正好有关。后者是大自然的进化力量选择了人类,使人类进化到今天;前者是人类的伦理与智能选择了宇宙,逐渐去认识宇宙。这显然是宇宙人文生态学的深邃问题,所以从科学上用地球人的特征或拟人的特征,去探索宇宙中的多世界,是较为实际的。地球文明是宇宙文明的一个重要模式,宇宙中的多世界是密切相关的,采用拟人法从科学上进行推断,再与古今哲人的内省内证结果相对应,可能逐步找到一些线索。
由于以上思想的启发,著名物理学家埃弗雷德提出多世界理论;认为一个大宇宙包括很多小宇宙,每个小宇宙各有自己的智能生命进行观察而得到相应的结果。这里的观察是广义的,只有智能才能观察;智能生命也是广义的,象原子世界那样,有不同的能级。看来埃弗雷德的多世界理论与智能的多能级有关。
基于以上设想,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世界一”是包括生命有机体在内的生态物理世界,是有机物与无机物,充满的外在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体自己不能飞往宇宙,组成它的基本粒子则来自宇宙;“世界二”是包括精神、心理、智能、伦理等在内的意识思维世界,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脑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内在世界,它的思维能力可以触及宇宙的一些面貌;“世界三”是指人类认识宇宙由心态给出客观产品的世界,例如科学中的猜想结果,艺术构思的作品,具体说来有希腊的几何学,自然数列的无穷数字与无穷素数,牛顿的引力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等等,又如光速、光量子、遗传密码等等,都不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结果,各与自然演化有关,反应了地球生态系统、我们这个宇宙的一些永恒规律。人脑只不过是认识了它们,把它们揭示出来。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早已说过:宇宙现象只是由少数的几个永恒不变的数字来描述。
波普尔认为这三个世界不是截然分开的,世界三的永恒规律通过世界二对世界一有反馈作用,因而使得世界一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五光十色;在误用的情况下,使心态失去平态,生态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