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文生态学
1.7.6 第六节 生命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第六节 生命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命测度的公式可以看出,环境能支持生命,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它们要经历熵生产(entropy production)过程,也就是有增熵过程;第二,它们能向生命机体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流通量。

首先我们讨论熵生产。回顾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一个系统的减熵意味此系统有序化的程度增高;所减的熵为周围环境所吸收,此环境则增熵。因此,我们用某一瞬时的环境增熵量dS/dt,表示对生命有序化过程提供的势φ为

img43

这个简单的公式不但可以测度生命存在的可靠性(假设其它必要条件除外),而且还能指出一个环境所能支持的生命的可能性。

环境能增熵对于支持生命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宇宙中,有许多环境,例如月球与水星表面每单位面积都有很大的熵产量,但无蛋白质生命,因为缺乏物质运输的机制。另外从物理学来看,势能是系统作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山顶有一块石头对于山脚来说,具有作功的势能。如果它不滚下来,虽有势能也不能作功。所以势能只能是作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上面的理论可以联系到人脑系统,开发更深层的智能。外界环境可以有很多科学技术为人脑提供有关信息,但此脑还必须能起动自己的功能;只有这样,内外条件配合,才能展现功能。

把上述理论推广到太阳系来说,宇宙空间环境的增熵是由于行星大气层能生产熵。行星表面是一个开放的热力学系统,假设它的大气层吸收从太阳辐射来的热能为dQ,其高温为T大=5800,行星大气层的熵流为dS小=dQ/T大。实际上,行星表面的温度很低,设为T小;这是因为行星有大气层要把大熵流dS大=dQ/T小的熵量反射一部份到宇宙空间去,所以地球的四季是有序的。因此,行星大气层在单位时间内的熵生产量或宇宙空间的熵增量为

img44

根据这个式子可以算出行星大气层每单位面积的熵产量为

img45

式中的A是行星大气层的反照率。

在上式中代进有关的数据可以算出太阳、水星、地球、月亮、火星上的熵产量分别为1.1×107,6290,1450,1560,1050,单位为克/秒3摄氏度。由此看出:地球与火星表面的熵都很低,容易产生蛋白质类型的生命;水星上的熵量很高,没有这种生命;月球上的熵量虽然低于地球,但无物质流量,故无生命。

熵量的高低并非唯一地决定蛋白质类型生命的有无,行星表面上的物质运输的对流量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假设靠近恒星表面的大气速度为V,被运输的物质密度为ρ,于是对流的动能K为

img46

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流量为

img47

设想对流量为Q,它应与动能K成正比;引进比例数为α,则αQ=K,因此

img48

由于地球上有人类、动植物等生命,故以地球为标准,对于(1)

式各量引进下标(0),因此我们有

img49

(1)式与(2)式之比定义为无量纲的质量流J

img50

根据上式,代进有关数据可知:对于地球来说J=1,月亮则为0,水星也是0,火星为0.021。水星与月亮上的质量流既为0,故不可能有蛋白质类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