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文生态学
1.7.5 第五节 真空能

第五节 真空能

真空是否有能量,乍一听是令人怀疑的。近几年来,有远见的物理学家重新研究真空的属性,认为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而是电磁场的最低能量态,因而提出真空能(vacuum energy)、零点能量(zero point energy)、精细能量(subtle energy),以及真空工程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说明他们正在从理论上研究这个能源的机理,又开始从技术上构想摄取它的措施。

原子物理学指出:原子内的大部分空间是一个真空态,其中的电子以每秒600公里左右的速度绕原子核转动,其轨道是椭圆形。电子群的高速旋转,使原子看起来好象是一个固体球;这正如高速旋转的螺旋浆,看起来象一个圆盘。

实事证明:原子内的真空态是自性涨落的,这就是说本身是一个波动态,能产生零点能量使电子轨道作轻微的抖动。这就是物理上有名的兰姆位移(Lamb shift)。1940年兰姆利用雷达所发展的技术,发现电子轨道跃迁的频率在1000兆左右。又如在最新的微波接收器中,不管技术如何完善,仍然有一定的噪音出现。这种干扰可能是由于真空零点能量造成的。

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卡斯米(Casimir)认为真空能量从原则上是可以测得的。那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与引力的空间中(例如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就有这样的空间),设法悬挂两块平坦的大钢板,使它们相隔一定的距离;结果它们会自动合拢,贴得很紧。这种效应称为卡斯米效应(Casimir effect);这种自动贴紧的力称为卡斯米力(Casimir force)。

产生这种力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分析:两平板之间比其外面的空间,要小的多,小空间的波形正象两端固定的绳子震动所形成的波形,其波形总数远远小于平板外大空间的波形总数;因而两平板外的压力大大超过它们之间向外的抵抗力。

这个重要的分析告诉我们:在有空气的空间中,设想悬挂两块平板,肯定不会合拢,因为每块正反两面的空气压力相等,使各板在空间处于平衡态;另外,在真空中,如果不悬挂两块金属板,就不能造成大小不等的内外两空间,也就无法产生卡斯米力,因为此时真空零点处于平衡状态,而不显能量。

看来真空是无限能量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没有边界,引之无始,推之无终,故超越时空而永恒存在。今天的物理学与量子力学认识到真空有三重特性:它是自参照的(self-reference)、自充足的(self—sufficient)、自动力学的(self—dynamical)。它既是平静的,又可以显出有关的潜在能量。

人体的五官、四肢、五脏六腑是由有序化的原子组成的。原子内的大部分是真空,各个原子在各自的位置由原子间的晶格力组成有序化的生物分子;各分子在一定的位置由范德瓦力组成有序化的有生机的物质砖块。一旦人体内的某些局部区位的分子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而趋向无序,则发生某些疾病;这也可说是人体内的某个局部真空区位发生了畸变。

真空理论也可以用来从定性上分析人的伦理与智能状态。人脑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细胞由很多原子组成;因此,人脑内有一个真空态。当一个人重视伦理道德时,他对人、对事、对物都是一视同仁,也就是平等如一,不起分别之念,没有人我之别。这意味着人脑真空处于寂静状态;当这个真空处于有序化的“激活”状态时,则思路清楚、智力发达。实际上,伦理与仁德着重于严于律己,己宽以待人,与周围关系共同进化;思路与理智主要是对外界事物能认识清楚,从而发展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社会。所以孔子在中庸一书中早已指出:“成已,仁也;成物,智也。”中国华严哲学也说:“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里的“寂”意味人脑真空态的寂静,杂念不生;“照”意味此真空态有照见与认知能力。看来人伦同智能与人脑意识场的纯静及纯静后的清晰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