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五讲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五讲 艺术的社会功能

讨论艺术的功能,根本上是立足于对人的自身的需要,最普遍的表现是立足于社会的功能。就前者而论,有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等等,从后者来说,又是艺术功能体现得最突出、最基本的部分,所以,艺术的功能展现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愉悦功能。之所以在各项功能前都加上“审美”二字,意在强调艺术的功能核心是审美。了解艺术的基本功能,能使我们从艺术的效应方面增进对何谓艺术的认知。

img35

上海人民广场及博物馆夜景。在当下社会,艺术成为功利时代难得的一抹暖色。

一、审美认识功能

中国先秦时代的思想家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一观点,最早表达了艺术可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双重认识功能。

的确,艺术的认识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具体物质的自然世界的认识作用。

艺术认识功能既体现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认识客观物象,又能展现为以其特有的形象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获取自然界的启示,社会生活的启迪。尤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将艺术的认识功能提升到探究自然、感悟天地的境界,把客观认识对象上升为一种非物理的生命形态,通过艺术活动的方式,汲取有益于个体生命的滋养,开启精神的觉悟。当代艺术功能研究也关注了艺术的启迪和预测功能。

可见,艺术具有不同于科学认识的独特认识方式与认识功能,并发挥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艺术的认识功能是以其审美属性为前提的,尽管涉及的认识范围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共同性,然而认识的方式却有根本区别,艺术的认识特点是通过对现象的、个别的、偶然的对象进行形象化、艺术化、审美化的感知、体验,并融入个人性的主观性的思想、情感、想象、理解去契合、感悟对象的本质、必然和永恒性。当然也不能无限夸大艺术的认识功能,更不能借此贬低和取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及其价值。

img36

在中国首倡美的教育的北大校长蔡元培

二、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自古就得到了中外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们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敏感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而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相济”的儒家艺术教育思想,并奠定了艺术服务于社会礼义道德人伦的文化传统。西方古代的柏拉图站在理念至上的立场上,明确提出要杜绝那些放纵情欲、丧失理智的艺术,强调艺术必须与理智结合。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则对艺术的功能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评价,他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在理智、情感、欲望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因而艺术的功能也应相应地表现为教育、净化、快感的全面实现。可以说,中外古代思想家对艺术教育的思想理论影响重大而深远,绵延两千余年。

目前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艺术审美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转型:一方面,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也不能完全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进程。因为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因而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第一,以情感人;第二,潜移默化;第三,寓教于乐。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就特别指出艺术要“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当代对艺术作用的研究也十分重视艺术的劝导功能,并将之与宗教信仰的力量加以比较,这点有似中国孔子早已提出的“可以群”的“诗”的功用。

img37

艺术教育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

img38

古罗马思想家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理念。

img39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探讨了艺术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虽然艺术具有审美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也不能将这个功能过分夸大或硬性强调。应该看到,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由于艺术的门类样式不同,题材内容不同,教育功能的体现程度和方式也不同,比如风景画、花鸟画的教育作用就不那么明显,起码不那么直接,所以忽视和夸大艺术的教育作用,都是对艺术教育功能的误读,会使艺术的功能受到扭曲。

img40

上海美术馆展出的民工群像系列雕塑,在建筑物外面的墙根处展示。他们在身份被边缘化的同时,作为艺术作品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

三、审美愉悦功能

愉悦历来是人们看重和肯定艺术作用或功能的一个突出方面,同时又是人们容易片面看待或曲解误读艺术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img41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快感与美感似乎恢复了远处的混沌状态,让人难以仔细辨析。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注意到这种有别于肉欲满足的特殊快乐,柏拉图还因此研究了人类的三种快乐,或称为三种依次升华的快感:最基本的是食色快感;进而是混同了痛感的快感,如悲剧;更高的快感,柏拉图称为真正的快感是对纯粹形式的愉快,也可以称为对形式美的快感,如对美的色彩、几何形、声音等的审美愉悦。后来的康德更明确地将这些不同的快感归纳为生理的、道德的、审美的三类快感。所以,中国古代的孔子把好的艺术作品评价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先秦的《乐记》对艺术的愉悦功能更做了儒家学说的阐发:“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最经典的例证莫过于“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因此,人的审美愉悦有大小高低之别,有大审美与小审美之分,大的审美快乐是可以远远超越生理快感的。而愉悦性,又可说是情感性,但不是普通情感,是高级情感,有人称之为终极关怀之心,有人称为超越了功利和实用的审美情感。当代对艺术的愉悦功能还从人的心理平衡角度予以研究,发现艺术的宣泄甚至治疗的功效,如音乐疗法等。这有如孔子早已提出的“可以怨”的“诗”的作用。当然值得重视的是,审美愉悦是一种复杂的审美现象与体验,因此他常常会以一种复杂的形式出现,无论是生理的、社会的还是审美的愉悦,通常不会以一种单一的形态出现,而是复合了多种要素。

img42

马家窑文化彩陶瓶,如此流畅优美的线条,与瓶体完美结合,体现着史前人类的审美观念。

img43

精心的设计与独特的构图,表达了现代人单一而又复杂的审美动因。

总之,正是通过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愉悦功能,艺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作用下,艺术的形态才得以保存,艺术的传统才得以承续,艺术的特质才得以发扬光大,人类的文明才会薪火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