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湖看霞:关于美术史与设计史
1.15.6 六、灰塑《太湖石图》

六、灰塑《太湖石图》

云岩寺塔第五层塔心外壁饰有多幅大型灰塑图画,画中都塑有六角形的围栏,围栏立柱的柱头为榴花形,整个围栏染成红色。其中的六幅在围栏中矗立着一座太湖石,这种假山石称其为太湖石,不仅是由于太湖石产于苏州,而是因为它具有太湖石的瘦、漏、透等特征。六幅图中的太湖石的形状大同小异,峰峦有一层或两层的。用灰塑做成的太湖石,呈峰头大、下部细、根部翘起的形态,造型刚挺遒劲,显得险峻峭拔(图10、图11)。将一座太湖石置于六角形围栏中,是要供人巡视观赏,这对太湖石的立体造型的要求非常高,使人从六面看这座太湖石,在不同角度都呈现出优美的形象,这种能从六面观赏的太湖石是人间难求的。

然而苏州云岩寺塔的灰塑太湖石图,并不是凭空杜撰,应是有蓝本的。这要从唐代晚期太湖石名扬天下的经过讲起,太湖石扬名于世,与牛僧孺的痴爱和白居易等诗人的颂扬有关,另有一人功不可没,就是在苏州当过官的李苏州,据一丁先生考证,这位李苏州是唐文宗开成二年至三年(837—838)期间任苏州刺史的李道枢[7]。当时牛僧孺得到唐文宗的重用,任为相国。牛僧孺在京都洛阳“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记载了牛僧孺嗜石,在“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寮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廉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李苏州送寄牛僧孺的太湖石,形状堪称奇绝,引起了“一州尽阅宝”的轰动,牛僧孺视作“园林宝”。“公又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牛僧孺约白居易等同好者观看和赋诗赞颂太湖石。

牛僧孺作诗《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呈梦得乐天》(以下简称牛诗),请诗友刘禹锡(梦得)、白居易(乐天)来鉴识,刘禹锡和白居易观赏太湖石后,分别写了《和题太湖石兼寄李苏州诗二十韵》(以下简称刘诗)、《题牛相公宅太湖石诗》(以下简称白诗),他们三人的诗从各个方面生动地描绘了这座“奇状绝伦”的太湖石的风骨面貌。整体高危嵬峨:“峭顶高危矣,蟠根下状哉!”“岌嶪形将动,嵬峨势欲摧。”“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鉴。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白诗)湖石有穴而剔透:“通身鳞甲隐,透穴洞天明。”(牛诗)“嵌穴胡雏貌。”(刘诗)“嵌空华阳洞”、“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白诗)形态古拙怪奇:“掀蹲龙虎斗,恢怪鬼神惊。”(牛诗)“上汉古槎形。”(刘诗)峰顶多头伸出:“峰骈仙掌出,罅圻剑门开”“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白诗)云岩寺塔灰塑太湖石的造型是和牛、刘、白三人诗中描述的李苏州所寄的太湖石形貌是相同的,灰塑太湖石的整体上大下小,呈高危之势。湖石自下而上层层叠出,显得嵬峨,有飞动之感。湖石多为三峰,形如伸出的仙人掌。湖石都有大小穴孔,有的多达五六个。灰塑太湖是置于精美的六角形围栏中的,表明是园林中供观赏的奇石,这正是牛僧孺相府园林中的李苏州进上的“奇状绝伦”的太湖石的写照。

从迄今已知的太湖石形象资料来看,云岩寺塔灰塑太湖石图形是较早的。对太湖石的审美取向会因时而发生变化的,除了牛僧孺、白居易、刘禹锡诗中可看出标榜的是太湖石的高危嵬峨,在当时诗人皮日休、吴融写的《太湖石》诗中也能出相同的尚好,皮日休赞曰:“厥状复若何,鬼工不可图。”吴融也提到:“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故宫博物院藏三彩太湖石也是作上大下小的嵬峨状,这些例证向我们提供了晚唐五代太湖石的风貌和士大夫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