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湖看霞:关于美术史与设计史
1.13.1 一、“裸女”图像

一、“裸女”图像

丁家闸5号墓为前、后室组成的双室墓,前室平面近方形,室顶呈复斗形。前室四壁至顶部满绘壁画。四壁满绘壁画,自上而下分为四层。“裸女”图像位于该墓前室南壁的第四层,为壁画的最下一层(图1)。这幅壁画的长度超过3米,高度超过1米,为中间不隔断的长卷式绘画。这幅壁画的左方绘一坞堡,堡的右侧,绘一农夫持杈在扬场。壁画的右方,绘五排树木。壁画中部偏右为这幅壁画的主题画面,画一枝条茂盛的大树,树置于平台上,平台由朱红色斗拱柱承托。大树顶端立一黑鸟,树间有一鹦鹉。在大树的左下方,有一身体全裸的女子。裸女头顶上方的树枝上有一动物,张开双爪,作向下相扑状(图2~图4)。关于与裸女相关的图像,《酒泉十六国墓壁画》书中的《酒泉丁家闸五号墓的发掘》一文作如下阐述:“南壁第四层,中间绘一大树,树上结白色果实。树梢立一青鸟。树枝间立一鹦鹉。鹦鹉以下的树枝上立着赤猴样的怪兽,作探身向前状。大树旁有一建筑物,立木柱七根,柱头上有斗拱式结构。树下有一女子,全身裸体,手执耙,作耙草状。”文中只对图像作了描述,但对图像含义未作进一步诠释。现参照汉墓壁画及有关古籍资料,对丁家闸5号墓“裸女”图像进行考释。

在中国墓室壁画中出现“裸女”图像,始见于河南洛阳烧沟61号西汉墓[2],在墓门内正面门额上的空心砖中上部饰浮雕大角公羊头,在羊头下方绘“虎食女魃图”,女魃袒身露体躺在大树下,皮肤呈灰褐色,女魃的长发缠于头顶的树枝上。女魃身后有猛虎扑来,虎身上有竖起的双翅,虎口咬住女魃的右肩,右前爪按住女魃的头顶。女魃挥起右臂作挣扎状,脸上双目紧闭,两眉紧锁,表情痛苦(图5)。汉代画像石墓中也有虎噬女魃的图像,在河南唐河针织厂东汉早期画像石墓[3],墓室的并列两门楣上和南壁,各刻有《虎吃女魃图》,共计3幅。南壁的一幅,画面图像为:“女魃赤上体,着裳,赤下肢,有圆发髻,伏于地,作挣扎状。上有二虎一熊,右虎生有双翼,欲吃女魃;左虎张口前扑,一前爪踏住女魃右手,二虎之间有一熊作舞。”此画像石猛虎吃女魃的图像与洛阳烧沟西汉壁画墓中猛虎噬女魃的图像相似(图6)。两个门楣上的其中一幅,画像内容为:“一翼虎将一女子扑于地食之,后有桃拔奔走,前有一野猪与一虎相持欲斗。”另一幅画像为:“图中雕四虎,皆张巨口向女魃扑来。”[4]从以上例子,可知汉代在河南地区一直流传着虎吃女魃的食女鬼进行驱疫的风尚和仪式。

根据上述汉墓中的虎吃女魃的图像进行对照,酒泉丁家闸5号墓十六国时期壁画中的“裸女”图像,也应是女魃的图像,因为图像中的女子全身赤裸,这是女魃最重要的特征。《山海经·大荒北经》云:“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5]《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艺文类聚·卷一百·灾异部·旱》引《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文中所说的旱魃是裸身的,女魃以此类推也是裸身的。女魃现身,引致大旱,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活动,使女魃消亡。《后汉书·礼仪中》记述:“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6]可见为了逐疫而灭女魃的风尚在汉代是很流行的,而且这种风尚在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仍在延续。

酒泉丁家闸5号墓壁画中裸身女魃上方的动物,虽然由于绘制稚拙使形态特征不鲜明,我们根据汉墓中的神虎吃女魃的图像,仍可认为丁家闸5号墓壁画中扑向裸女的动物是神虎,从这动物圆睁的双眼和血盆大口来看,还是虎的相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7]阳虎噬女魃的图像具有驱疫灭鬼的含义,丁家闸5号墓壁画中的以“裸女”为中心的图像,即是神虎噬女魃。但汉墓的“神虎噬女魃”图像是表现虚幻的场景,而丁家闸5号墓壁画中的“神虎噬女魃”图却有所不同,图中的女魃、大树和树上的神虎都置于有着斗拱柱的架起的平台上,更像是在舞台上展开的仪式活动,可以看出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保留并发展着由中原传来的神虎噬女魃的传统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