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湖看霞:关于美术史与设计史
1.9.5 湟水塑造的奇迹

湟水塑造的奇迹

黄河彩陶发现的时间并不长,尚不到百年。1923—1924年,先后在甘肃、青海发现了远古时期不同文化类型的彩陶,其样式之丰富、花纹之精美,前所未见,引起世人的重视。时隔半个世纪,青海省河湟谷地远古时期的考古,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出土了许多稀世彩陶珍品,考古学家和艺术爱好者都将目光集中在了这块号称彩陶宝库的地方。

“河湟”地名早在《后汉书·西羌传》中就有记载,河湟地区是指青海省黄河、湟水两流域之地,这一地区不仅是青海古文明的发祥地,也是黄河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大江大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青海有“江河源”之称,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西南部。黄河由青海进入四川境内,突又折回西北,切入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之间,至龙羊峡,转向东去。在龙羊峡修建水电站时,我曾去龙羊峡考察,纵目远望,奔腾的黄河穿过一连串陡峻的峡谷,河水像刚出道的血气方刚的少年,向两岸崖壁拍打着、撞击着,奋力挣脱山峡的羁绊,开拓出一连串的宽窄不一的谷地。我曾在这谷地作过考古调查工作,黄河两岸的这些谷地中,遗留了许多古文化遗址,是青海最早开发的农垦区之一。黄河过刘家峡而曲折北上,北收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庄浪河,南并大夏河、洮河、祖厉河,水量陡然增大,这些呈帚状的黄河支流的两岸,土地肥沃,宜耕宜牧,是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遗址密集分布的区域,因此这一区域有“彩陶之乡”之称。

我记不清有多少次沿着湟水往返于西宁和兰州之间。湟水是黄河上游较长的支流,它源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的噶尔藏岭,自西往东流向黄土高原,途经湟源、西宁、乐都,从民和进入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在达川镇汇入黄河,流程约200公里。青海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以牧业生产为主。湟水流域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河谷地带,有着宜于农耕的气候与地理条件。与湍急奔流的黄河不同,湟水有着双重性格,平时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山洪暴发时会变成桀骜不驯的澎湃激流。流水侵蚀着两岸质地疏松的橙黄色土壤,形成深厚而肥沃的冲积土。湟水流域的日照时间长,阳光辐射强烈,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当地的蔬菜瓜果,长得大而鲜嫩。长期以来,湟水流域是青海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周秦时,湟水一带被称作“羌中”“ 湟中”。南北朝时期,以鲜卑族为主的统治集团在这里建立了南凉国,首都就设在湟水流域的乐都。至今这一地区的居民,除了汉族外,还有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满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这里的人们脸庞红扑扑的,显得朴实健康。脸上的五官长得厚实,但眼中蕴含着灵气。这使我联想起湟水地区远古的彩陶,器形雄浑,花纹灵动,相得益彰。可谓一方水造就一方土,一方土造就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物,一方物凝就一方情。

如果我们将河湟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是南面青藏高原和东北面黄土高原、西北面祁连山之间的一条西高东低的地带,西、北、南三个方向的高原大山的流水向这里集中,最后总汇入黄河。处于高原之中的河湟地区,在气候、土质和水利方面都有优越的条件,宜耕宜牧,堪称西北高原中的翡翠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