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湖看霞:关于美术史与设计史
1.6.6 结 语

结 语

自商周至汉代,中国内地人们主要采取席地跪坐的坐姿,家具放在地上,总体的尺度低矮。就餐的方式为分餐制。魏晋南北朝以来,相继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带进了各种坐姿,丝绸之路的拓通和佛教的东传,使源于西方的高坐具,经波斯、西域传到了中国内地。佛教高僧在高坐具上坐禅或讲经、胡床和凳子也作为上层人士便于移动的坐具。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出现了多元化坐姿和多样化坐具共存的局面,也出现了多人在大长方桌对坐共餐的风气。经过辽、宋、金、元时期,高坐具逐渐推广,使用者由上层人士普及到市民家庭,高脚的桌椅开始配套使用,大户人家已采用坐在长方桌两边共食的餐饮方式,长方桌也作为文案用的桌子,室内陈设由以床榻茵席为中心转为以桌椅为中心,而且形成了与高脚桌椅相配套的高度增加的家具,也促使建筑室内空间的提高,以床榻茵席为固定中心的呈静态的室内陈设,变为以可搬挪的桌椅为中心的易于组合的呈动态的室内陈设。就餐者坐于餐桌不同方向共食,使共餐制逐渐成为中国内地居民主要餐饮方式,餐具的种类和造型也相应发生改变,与书桌相应的配套的文房用具也出现了,并且改变了人们书写执笔的姿势。高坐具传入中国内地后,经过近千年的发展,顺应中国的风土人情,制作出以框架结构为特色的高坐具,并形成与其配套的系列家具,不知不觉地从多方面改变了中国内地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对室内陈设艺术、书画艺术都产生了影响。

【注释】

[1]西安半坡博物馆:渭南县文化馆.陕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78(1):46.

[2]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3]斯坦因西域考古记[M].向达,译.上海:上海书局,北京:中华书局,1987.

[4]金申.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5]夏名采.益都北齐石室墓线刻画像[J].文物,2001(5).

[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J].文物,2001(1).

[7]奈良国立博物馆.日本佛教美术的源流[M].奈良: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1978:300.

[8]陈增弼.宁波宋椅研究[J].文物,1997(5).

[9]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河南登封黑山沟宋代壁画墓[J].文物,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