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湖看霞:关于美术史与设计史
1.3.3 第三部分 中国设计文化的区域性和流动性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 中国设计文化的区域性和流动性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脉络

苏:您演讲的题目“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区域性和流动性”,区域性指的是什么?

张:古代中国自成大地理区,地形复杂多样,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中国的先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活动。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性质不同的生产方式、异彩纷呈的生活习俗,成为中国古代设计文化区域性的构成基础。在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的设计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作出贡献,形成了中国古代设计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苏:中国设计文化区域性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能具体讲讲吗?

张:在秦汉以前,中国主要有六个区域性的设计文化。一是黄河中游地区。这里是北方种粟农业的重要发祥地,采用木骨泥墙的建筑技术,是城市产生和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文化。以二里头宫城为中心的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都邑城市,不仅是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涵盖四面八方的设计文化的中心。继起的商王朝,使用大型的青铜礼器,创造了当时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二是燕山南北地区。这一区域的兴隆洼文化,出土了8 000年前的玉器。可以说是玉器文化产生和扩展的地区。战国时期,这里是燕赵之地,既和中原文化保持联系,又受着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

三是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是栽培稻起源的重要地区。这里产生了最早的榫卯工艺木构框架建筑,木构框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成形式。在西周、春秋之际,环太湖地区普遍使用高窑温的龙窑,制造出色釉如铜、声音如磬的原始瓷器。东汉以后的几个世纪,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瓷器的成熟。

四是长江中游地区。这地区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产生了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竹木工艺和漆工艺是楚国焕发异彩的工艺,造就了瑰丽的漆器和成系列的家具。楚简的使用推广了文化教育。

五是黄河下游地区。这一带先后出现的北辛、大汶口、龙山等文化,是东夷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儒学为主的齐鲁文化有重要的地位,孔子创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六是黄河上游地区。在甘肃、青海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是以彩陶为特征的文化。距今4 000年左右,这地区的齐家文化较早较多地使用青铜器。

汉王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一体设计文化。汉文化的古代设计艺术表现出一些持续发展的特点:①以汉字为主要的文化传播工具。②儒、佛、道互补的设计思想。③以宫府、坛庙、市井为单位作棋盘式排列的城市规划。④以木构框架建筑为主的建筑样式。⑤以帐幔屏帘为主的可装置组合的室内陈设。⑥适应中式餐饮的以碗、盘、壶、杯为主的瓷制饮食器皿。⑦以玉饰件为特色的装饰品。⑧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相得益彰的工艺美术品。⑨重礼仪尚儒雅的上层人士的宽大服装。⑩等级标志分明的车、轿、舟交通工具。

汉族主要居住在黄河、长江等水系的农业地区,在长城以北的草原荒漠地区相继兴起了许多骑马民族,有的骑马民族建立了王朝,主要有北魏、辽、西夏、金、元、清等王朝,将骑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用具引进内地,中国的设计文化不断融入草原文化的设计风格。

中国西南的山区是相对稳定的多民族聚居区,先后出现了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滇文化、以虎纹为徽纹和铜兵器为代表的巴人文化、西南各族的铜鼓文化、云贵各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以宗教美术为主体的藏族文化,中国内地以汉文化为主,与周边地区的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形式的互动,并且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有着悠久传统的多元一体的中国设计文化。

苏:那流动性又是什么呢?这种流动性对中国设计文化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张:在古代,江河是各区域人们交往的主要交通动脉,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的江河自西向东流,中国最早的一批城市,就是沿黄河、长江等江河两岸筑成的,因此最早的时候中国东部和西部的交流比较多。最早的都城,如西安、洛阳、郑州、开封是建在黄河水系的岸边。在汉武帝时,向西方拓通了丝绸之路,先后传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拜占庭文化,还有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养蚕、造纸等技术由丝绸之路传向西方。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设计文化也不断地进行交流。

中国什么时候改变了以东、西方为主的交流的格局呢?大运河的贯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隋炀帝开通了北至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成为南北方物质交流的主要的交通动脉。古代的设计中心在各大城市,这些依托于大城市的设计中心,与连接大城市的交通线,构成了设计传播的网络。先前是江河为纬线、城市为中心的设计网络,运河贯通南北后,形成了经纬线交织的以城市为中心的设计网络。沿运河一线先后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转到南方。自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期,苏州成为东南最大的商业城市,精致的苏式手工艺品受到人们喜爱,还远销海外。中国区域性的设计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线的增多,作出了局部的调整和改变,这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得较明显。

第三次中国交流格局的变动是向沿海地区转移。自隋代以来,海上交通逐渐展开,宋、元、明的海上交通和贸易有一定的规模,一度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开放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通商口岸,上海逐渐成为东方第一大都会,同时也成为孕育中国现代设计文化的中心。所以中国设计文化的区域性和流动性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