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贵州旅游
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势东高西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全省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省会贵阳市。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全省总面积的61.9%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形态类型齐全。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1月平均气温3~6℃,7月平均气温22~25℃,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全省总人口3869.66万(截至2003年年底)。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左右。
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处。
一、风味肴馔
“贵州菜”又名“黔味菜”,其独特的风味有别于川、湘、粤、鲁、苏等菜系,香辣是黔味菜的主要特点。著名菜点大多与辣椒密切相关。黔味菜肴还突出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的民谣。小吃更是贵州一道特殊的风景,肠旺面、丝娃娃、恋爱豆腐果、青岩小豆腐、糕粑、遵义羊肉粉、毕节汤圆、铜仁绿豆粉等最受欢迎。
二、地方文艺
贵州各民族能歌善舞,都有各自的民族歌舞和说唱艺术。民族音乐有布依族的山歌、情歌和双声部大歌;苗族的史歌、情歌、芦笙曲调;水族的大歌和小歌等。民族舞蹈有布依族的刷巴舞、花包舞;苗族的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水族的铜鼓舞和斗角舞等。黔剧是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贵州花灯有花灯歌舞与花灯戏两种,乡土气息浓郁,是一种有歌有舞有戏、有说有唱的综合性戏剧艺术表演形式。
三、旅游交通概况
贵州地处祖国大西南民族聚居区,境内山地多,地形复杂,一直以来交通欠发达。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河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已建成南下出海大通道和大西南陆上交通枢纽,并逐步构成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得贵州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四、风情贵州行
D1 赴安顺,游黄果树瀑布、天星桥、水上石林、龙宫。
黄果树风景区位于安顺市镇宁县境内,是白水河上九级瀑布中最大一级,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这一带是典型的岩溶地区,长期的河道变迁、袭夺、暗河塌陷,河流下切,致使河床逐级跌落,形成多种多样的瀑布。景区内有地表瀑布18个,地下瀑布14个。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倾入岩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乃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黄果树瀑布后有水帘洞,洞内有洞窗、洞厅、洞泉和洞内瀑布等。游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
天星桥景区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下游7千米处,由地下河塌陷形成。这里主要观赏石、树、水的美妙结合,是水上石林变化而成的天然盆景区,玲珑秀美。“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的对联,概括了天星桥景区的神韵。宽约300米的“天星桥”,上下奇峰壁立,瀑布飞泻,有旱石林、水上石林等奇特景观。
龙宫位于安顺西南27千米的马头乡,距黄果树瀑布30多千米,龙宫全长3000多米,以景致奇特的溶洞暗湖为主,地下溶洞由暗河连接的五组溶洞组成,当地群众习称“五进龙宫”。住安顺。
D2 赴黔东重镇凯里,游雷山县郎德上寨、西江千户苗寨。
凯里是黔东南州州府,早在明清时期就曾有“小京州”美称。凯里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更是一个多民族大花园,被誉为“苗岭明珠”,素有“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百节之乡”等美称。郎德上寨坐落在雷公山麓丹江河畔,距凯里市27千米,有“天然民俗博物馆”之称。寨子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山间,具有独特的苗寨风格。
西江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寨内吊脚楼重重叠叠,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最好去处。西江还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制作具有极高水平,凯里一带的苗族银饰珍品,如大角银、银冠、银衣等,大多出自西江。